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钢铁风暴(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恩斯特·容格尔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钢铁风暴》是世界战争文学经典。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容格尔亲历索姆河、凡尔登等战役,身负重伤。本书以战地日记为基础写成,以冷峻笔触描述了现代战争的残酷,士兵的巨大牺牲,民众遭受的痛苦。
作者简介
恩斯特·容格尔,(Ernst Junger,1895—1998),德国作家。在跨越百年的人生中.先后以军人身份参加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语文坛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钢铁风暴》《在大理石悬崖上》等。曾获歌德奖、洪堡协会金奖、巴伐利亚马克西米利安科学与艺术勋章等奖项。
目录
在香槟省的白垩土堑壕里
从巴赞库尔到阿通沙泰勒
莱塞帕尔热
杜希和蒙希
日常的阵地战
索姆河会战序幕
吉耶蒙
在圣皮埃尔瓦斯特森林
索姆河大撤退
弗雷努瓦村
与印度人作战
朗格马克
雷涅维勒
重返佛兰德
康布雷的两场战役
在科热勒河
大决战
英国人的进攻
我的最后一次冲锋
杀出一条生路
序言
译者序
德国作家恩斯特·容格尔
(Emst Junger)1895年出
生于德国海德堡
(Heidelberg),1998年逝
世于维尔福林根
(Wilflingen)。终其一生
,容格尔不仅有幸两次观察
了哈雷彗星(1910年和
1986年),参与了两次世
界大战,经历了从德意志帝
国到统一后形态各异的德国
,而且笔耕不辍。作为践行
者与思想者,容格尔是德国
社会和知识界颇为关注的人
物,既与哲人海德格尔保持
了长期而深入的交流,也每
每引发公众意见的分歧。不
过,容格尔作为作家的生涯
和声誉,则是滥觞于这部战
争小说《钢铁风暴》(In
Stahlgewittern)。

容格尔在1914年8月1日
自愿入伍,甚至早于德意志
帝国正式加入第一次世界大
战。是年岁末,容格尔前往
法国香槟省(Champagne
)前线,1915年被授少尉
衔,1917年任连长,至
1918年8月在康巴雷
(Cambrai)受重伤撤出战
斗,共参加大小战役八次,
获得德意志帝国最高军功勋
章。容格尔在战争期间一直
坚持日记写作,战争结束后
以此为基础创作了《钢铁风
暴》。容格尔在书中冷峻而
不加修饰地记录了自己在大
战期间的战斗、负伤、堑壕
生活和后方休假的经历,尤
其是对于惊心动魄的战斗情
景和战争的残酷面目近乎自
然主义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

1920年,容格尔自费印
刷出版了两千册《钢铁风暴
》,副标题是“一位突击队
长的日记选辑”,作者信息
不同寻常地详细:“恩斯特·
容格尔,自愿入伍,后任普
鲁士阿尔布莱希特亲王燧发
枪团(汉诺威七十三团)少
尉和连长。”也就是说,《
钢铁风暴》最初并不是作为
文学作品问世的,而属于战
争文献类作品,这也是《钢
铁风暴》在1922年转由德
国传统的军事文献出版社米
特勒父子公司(E.S.
Mittler & Sohn)出版的原
因。德国国防部推荐把《钢
铁风暴》作为“部队图书室
读物和体育竞赛奖品”①,
军事理论界视之为必读文献
②。
不难想象,最初被视为“
军事专业文献”的《钢铁风
暴》,其读者群和影响力只
可能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事实上,《钢铁风暴》在
1929年之前的年发行量始
终在三千册左右。随后发行
量的猛增,也并不是因为更
大范围的文学读者突然发现
了《钢铁风暴》这本书,而
是因为当时有关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文学作品成为潮流,
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埃里希
·玛利亚·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的反战
小说《西线无战事》(Im
Westen nichts Neues),
1929年1月出版后十一周内
就发行了四十五万册,《钢
铁风暴》的成功可谓搭上了
这股潮流的便车。尽管如此
,《钢铁风暴》从发行和传
播的角度来看,并不能说是
一部十分突出的作品。按照
《钢铁风暴》校勘本的统计
,这部作品直至2012年第
四十八次印刷的总发行量也
不会超过三十三万册①,再
加上最大限度估算的外语译
本,总发行量当在四十万册
上下。虽然容格尔的这部作
品经常被人与《西线无战事
》相提并论,但是与后者约
一千五百万至两千万册的全
世界发行量相比而言②,容
格尔的这部作品所获得的读
者认可显然有限。《钢铁风
暴》在容格尔战争对手的国
度赢得了大量的读者——在
英国1929年至1930年即已
受到广泛阅读③,在2004年
的新译本导读中被称为“关
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伟大作
品之一,如果不是最伟大的
作品的话”④,在法国甚至
跻身文学经典行列⑤。但是
《钢铁风暴》为什么应该在
问世百年之际被译介到中文
世界?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
对《钢铁风暴》的内容和接
受史进行基本的梳理,其中
内容又涉及一个独特的版本
问题。
按照美国外交家和历史
学家乔治·F.凯南
(George F.Kennan)的
说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谓
“二十世纪的根本性灾难”。
随着德意志帝国战败,帝制
解体,德国的现代化进程走
上了不同于西欧国家的“特
殊道路”,随后纳粹党的崛
起、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
战等历史事件都可以溯源至
第一次世界大战①。而容格
尔的《钢铁风暴》则被认为
是“德国作家对于第一次世
界大战可怕的真实经历的最
重要、最全面、最令人印象
深刻的描述”②。雷马克在
创作《西线无战事》的时候
可能也阅读过容格尔的《钢
铁风暴》,1928年6月曾经
为容格尔的战争作品写了一
篇书评,称后者表现了“有
益的写实主义,准确,严肃
,有力而强大,不断上升,
直至战争的坚硬面目,物资
战的残酷,生命力和内心之
中巨大、能够克服一切的力
量真正得以显现”③。“钢铁
风暴”这个表述中浓缩了德
国社会的时代性体验,甚至
不胫而走,不仅成为德语中
对于现代战争的隐喻,还具
有了成语的性质①。但是,
容格尔写作《钢铁风暴》并
不是志在记录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西线战事,其作品中的
具体战斗地点多数甚至没有
出现在战争史著作中,战斗
和战役的前因后果也没有交
代和分析,这部作品仅关涉
个人视角的战争观察和体验
,具有记忆文学作品的特点
②。
根据日耳曼学学者沃耶
西奇·库尼奇(Wojciech
Kunicki)的分析,
导语
《钢铁风暴》是一部在德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影响的纪实文学著作。其作者恩斯特·荣格尔以日记体叙述了他作为低级军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历。在《钢铁风暴》中,他如斯地描述了自己的终极体验:“死了的人通过死亡从不完美的现实走向完美的现实,从目前这种形态的德意志走向永恒的德意志。”
精彩页
在香槟省的白垩土堑壕里
列车停在巴赞库尔①,这是香槟省的一座小城。我们下了车。我们心怀难以置信的敬畏,倾听着前线的战争机器缓慢碾压的节拍,我们将会在漫长的年月中习惯这种音调。远方,一枚榴霰弹的白球消逝在十二月灰色的天空。战斗的呼吸飘将过来,让我们奇异地战栗。我们能够预料到我们所有人都将在远处的闷响成为无尽滚雷的日子里被吞噬吗——只不过有人早一点,有人迟一点?
我们此前离开了大学的教室、中学的课桌和车间的工作台,经过短短几周的训练,熔为一个庞大而热血沸腾的群体。我们成长于一个安全的时代,却都渴望非同寻常的经历,渴望体会巨大的危险。于是,战争令我们痴狂。我们顶着如雨的鲜花出征,玫瑰和鲜血的气氛令人沉醉。战争肯定会满足我们的渴望,那些崇高的、无法抗拒的和庄严的体验。我们把它想象成一种男性的行为,一种在鲜花盛开、挂满鲜血露水的草坪上欢快进行的交火。“世上没有更美好的死亡……”嗨,只要不待在家中,只要能够亲身经历!
“列队集合!”在香槟省泥泞的土地上行军,热血沸腾的想象逐渐平息下来。背包、弹药和枪支逐渐如铅般沉重。“原地解散!不许走远!”
我们终于抵达了奥兰维尔①村,第七十三燧发枪步兵团的驻地,这个村子是当地的一处穷窝,由五十座砖头或白垩石盖的房子组成,一座绿地环绕的地主大宅子坐落在村子中央。 村中道路上的场景让那些习惯了城市秩序的眼睛觉得陌生。能见到的平民不多,且都躲躲闪闪,衣衫褴褛;身着破旧军装的士兵无处不在,他们满脸风霜,胡子拉碴,或步履缓慢地游来荡去,或三五成群地站在房门前,用玩笑的喊声招呼着我们这些新兵。
一处门洞里的行军灶散发出豌豆粥沸腾的香味,围满了取食的士兵,饭盒叮当作响。看起来,这里的生活似乎稍微沉闷和缓慢一些,而村庄开始破败的景象更是加深了这一印象。
我们在一处巨大的草料房里度过了第一夜,然后在团副布里克森中尉的院子里——他住在大宅子里——接受分配。我被分去了九连。
我们经历的战争第一天不给我们留下决定性的印象是不会结束的。当时我们正在指派给我们的驻地——也是一所学校——坐着吃早餐,突然近处传来一系列沉闷的震动,所有的士兵都冲出房屋,奔向村头。我们也跟着做,虽然并不清楚为什么。头顶再一次响起一种独特的、从来没有听过的呼啸声,终结为物体破碎的巨响。我吃惊地发现,周围的人都在弓着身子跑,仿佛受到了可怕的威胁。这一切让我觉得有些可笑,大概类似于看到别人做着自己不太明白的事情时的反应。
接下来,村中空无一人的道路上出现了一群群黑乎乎的身影,或者用帆布,或者双手交叉拖着一团团黑色的东西。我用一种奇怪而恐惧的非真实感看着一个浑身是血的人,他的一条腿断得很奇怪,松散地从身上垂下,不停地用嘶哑的嗓子喊着“救命”,仿佛离死亡只差一口气。这个人被抬进了一座门口垂着红十字旗帜的屋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战争露出了狰狞的真面目,抛下了温柔的面具。这是如此令人不解,如此不近人情。而我们甚至还没有想到敌人,那些隐身在某处的神秘而阴险的家伙。所发生的事情彻底超出了我们经验的范围,从而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们花费了很大精力才能理解事件的关联。这就好比午间阳光下的魅影。
一枚炮弹在中尉宅子的门头上爆炸,砖石、弹片轰然砸落在过道上,而屋内的人刚刚被起初的枪声惊醒,正从门道中蜂拥而出。十三人被砸死,其中包括乐师盖尔哈德,我从汉诺威露天音乐会所熟悉的一个人。一匹拴着缰绳的马比人更能预感到危险的来临,趁爆炸前几秒钟挣脱了束缚,奔进了院子,一点儿也没有受伤。
虽说随时都会再受到射击,我还是忍不住强烈的好奇,来到了事故发生处。就在炮弹击中的地方旁边,有一个小牌子荡来荡去,不知道哪个喜欢开玩笑的家伙写上了“炮弹角”几个字。大家看来知道这处宅子很危险。路面被一摊难的鲜血染成红色,被弹片洞穿的钢盔和武装带四处散落。沉重的大铁门被炸成碎片,又被碎弹片打成筛子,门角的防撞石上溅满了血点。我的眼神仿佛被磁石吸在了所看见的场景之上,同时,内心发生了一种深刻的变化。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