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因为一条讲述基层女性婚姻困境的短视频,作者从此常驻新浪热搜。在视频中,她用开公司的比喻,讲述了在当下的生育福利制度下,女性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王慧玲制作了一系列视频,阐述自己的婚恋观点,内容涉及原生家庭、恋爱生育、强弱势关系,以及约会文化、穿衣自由等等,几乎每一条视频内容都引发了热烈的关注和讨论。 本书脱胎于这一系列短视频,紧紧围绕当下性别权益的热门议题展开,通过原生家庭、自我成长、两性关系三个主题,论述女性要如何摆脱环境与观念的束缚,正确对待恋爱与婚姻,成为一个精神、物质双独立的女性。 作者将讲述对象界定为精神、物质双不独立的女性人群。这一选择的原因有二:第一,在作者看来,难以独立的基层女性,在当下婚姻制度中处于弱势地位,她们遇到的困境,既有其独特性,也有之于全体女性而言的普遍性;第二,作者自己的人生就是一个逃离基层女性命运的故事,她为此感到庆幸,也希望能鼓励更多女性逃离困境,把握命运,成为独立的自己。 作者简介 王慧玲 抖音热门女性话题vlogger,“基层女性”代言人,《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等媒体深度采访。自媒体矩阵“玲玲 Peter和四只猫”粉丝超200万人,视频内容点击量过亿。 创业10年,爱画画,爱表达,爱写作,出身农村,没读过大学,却被百万女性热烈追随的80后宝藏妇女。 目录 序 前言 一个基层女性的翻身参考 1 原生家庭:划清界限,灵魂断奶 完成精神上的断奶 和父母划清界限 精神、物质独立是唯一出路 你永远是有选择的 有爱的血缘关系才是家人 2 自我成长:精神与物质双独立 20岁到30岁,这10年应该做什么 繁荣自己的精神王国 你是自己的唯一靠山 去过不被绑架的人生 真正的自私是以爱之名的情感勒索 克服思想上的贫穷 安全感是你手头的种植术 不被社会营销的游戏乱了心智 像水一样去生活 摆脱容貌焦虑,美由自己定义 自信来自大量的经验 改变,从行动开始 为生命负责,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3 两性关系:创造价值,分享利益 男女意识偏差造成的择偶矛盾 避免堕入危险的两性关系 年轻人要多谈恋爱 彩礼对女性的意义 生育的价值 为社会打工换取利益保障 婚姻的本质是共同创造利益价值 恋爱、婚姻、生育是三件不同的事 为家庭打工没有出路 远离精神贫瘠的男性 两性关系中的性平等 要为自己生孩子 传统嫁娶模式消耗女性能量 生活不在乎你的性别 爱是精神的“奢侈品” 男女对立下的情绪暴力 放下婆媳之间的道德绑架 序言 当我收到朱笛老师的出 书邀约时,第一反应是: 是不是遇到骗子了? 我对自己的人生有过很 多设想,也畅想过想要从 事的诸多职业,但其中没 有一个是作家。事实上, 我在写完上面这句话,忍 不住念叨了几遍“作家”这两 个字时,还是会笑出声来 ,觉得不太真实。 2020年2月,因为新冠 疫情,我和老公Peter经营 的建筑摄影工作室业务暂 停,停下来的这段时间, 我经常会刷短视频。现在 大数据厉害的地方在于, 你看完一个视频并点了个 赞,回头它就会给你推送 十几个类似的视频。也是 在这个时候,我才发现, 跟我差不多出身的基层女 性,她们的原生家庭、婚 姻生活,以及个人成长方 面的困扰和问题原来这么 多。可能是因为类似的成 长环境,我对她们的无奈 和痛苦有深切的感受。再 加上比我有文化的人,可 能不如我熟悉她们的生活 ,熟悉她们生活的人可能 又不如我有文化,那么, 作为一个来自农村,又会“ 写几个字”的基层女性,我 觉得自己似乎有一种义务 般的责任感。而且,我这 一路没怎么上过学,如果 把我从出生于安徽大别山 区到扎根于上海,从在上 海街头卖袜子到创业的经 历分享出来,应该也能给 当下的年轻人,尤其是像 我一样出身的女性,带来 一些启发和思考吧? 就这样,2020年3月, 作为一个原本分享吃喝拉 撒的生活博主,我尝试分 享了第一个关于基层女性 的视频,表达我的观点。 没想到就这样一发而不可 收,我作为一个“野生社会 学家”的人生体验就此开始 ,直到今天这本书的诞生 。 这一切发生得非常偶然 ,正如一个网友的留言, 说我这是摸鱼摸了个“鲸鱼” …… 我曾一度被洪水一样涌 来的溢美之词震惊到,无 法想象自己竟然可以对别 人产生这么大影响,有这 么大帮助。在惶恐的同时 ,我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快 乐和满足,做一个对别人 有用的人,真的很幸福。 你看,一个人只要把心 中的想法积极地付诸行动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人生就会有无限的惊喜和 可能。 因为出版需要,文字有 一些调整和增减,如果读 起来不太像我以往的风格 ,请多多包涵。 最后,这本书关注的是 基层生态环境里的弱势群 体——女性,所以书中的 一些观点和表达方式,看 上去似乎对农村人不太“友 好”。但我作为一个祖上三 代都是农民的农村女性, 恳请大家不要过度解读, 而应把注意力放在书中提 到的问题上,从实际生活 中积极改善自身的生存环 境,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吧。 希望你们喜欢这本书。 王慧玲 2021年3月 导语 关于男女平等,她说——这不应该是需要反复诉说的事。 关于年龄焦虑,她说——喜欢自己的人,不会有年龄压力。 关于焦虑,她说——活在当下的人不会焦虑。 关于伴侣,她说——要和精神富裕的人在一起。 关于婚姻,她说——婚姻不谈爱,谈经营。 关于全职妈妈,她说——没有全职妈妈,只有家庭主妇。 关于生育,她说——女人要为自己生孩子。 作为一个网红和一位基层女性代表,她正在做着一件渺小又伟大的事——替那些失语的基层女性发声。 精彩页 成年后,只有脱离原生家庭,经济、精神独立,摆脱父母的持续影响和控制,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你的大脑才有空间思考,直面曾经受到的伤害,以正确的心态去处理它。 完成精神上的断奶 很多人好奇我的原生家庭,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了我的今天。大多数人看到性格开朗、乐观自信,生活、工作、婚姻经营得还不错的人,会本能地认为对方在充满爱与支持的温暖家庭中长大,通常也确实如此。但我的原生家庭跟大家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属于另一个极端。我的经历也能够从侧面说明一个人要想在成年后从原生家庭的影响中超脱出来,其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我出生在安徽农村一个贫穷的、重男轻女的家庭,我有两个弟弟。在我10岁左右,父母把两个弟弟丢给我和爷爷照顾,出去打工了。我每天都要带着5岁的小弟弟去上学,因为没人照看他。每天放学后,我一路小跑回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还要喂猪。当时,我还够不着灶台,要踩个小板凳才能炒菜。我就是这样长大的,父母从来没有辅导过我的功课,我的母亲连字都不认识。 19岁时,我带了240元钱去上海打工。19岁到29岁这10年问,我赚的钱基本都给了家里,帮助两个弟弟读书,再后来把他们都接到上海安顿下来。我从来没有后悔做这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父母确实很辛苦,在我有能力的时候,应该帮他们分担。只是在我的个人意识逐渐觉醒后,我发现,不管我做得再多,父母永远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从不感谢我。而且,他们从来没有平等地对待我和两个弟弟,只对我有经济上的索取,对我弟弟却不。他们给我弟弟几十万元付首付买房子,眼睛都不眨一下;我和Peter创业初期十分艰难,他们却只给了我2万元,最后还要回去了。 类似这样不公平的对待,对我的伤害非常大。我母亲曾亲口跟我说:“吃的喝的你跟弟弟都一样,但是如果有10元钱,我只会给你两个弟弟一人5元钱。”其实我根本不在乎那“10元钱”,只是觉得他们不像重视弟弟一样重视我,不像爱弟弟那样爱我。他们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对我弟弟却是无条件的,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我是个生在农村的女儿。 这个事实让我很沮丧,“不公平”三个字像蚂蚁一样久久吞噬着我的内心,导致我长期处于一种愤怒的状态。但是我没办法恨他们,因为他们也是时代和环境的牺牲品,他们没有能力选择成为更好的父母,甚至根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反而觉得我生气很矫情。他们重男轻女的思想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根深蒂固,不可改变。如果能清醒地看到这个本质,你就没办法恨他们,甚至不知道该恨谁。 我与父母之间还有一个矛盾,就是别人的女儿都生孩子,但我不想生,所以不管我迄今为止的人生取得了多大成就,在我父母那里,我都是失败的,一切都不值一提。我的父母从来没有为我感到骄傲,直到现在,母亲给我打电话时,不是抱怨我不生孩子让她蒙羞,就是抱怨又有谁跟她说关于我的闲话,让她没脸见人……每次跟她通完电话,我的情绪都很低落,没有心情做任何事。 我花了差不多10年来消化愤愤不平的心态所带来的影响,这些情绪一度影响了我的人际关系,让我不自信、自我和偏执,总是用很强烈的情绪去表达自己,同时渴望获得更多的认可。但我还是比较幸运的,最后走出来了。 成年后,只有脱离原生家庭,经济、精神独立,摆脱父母的持续影响和控制,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你的大脑才有空间思考,直面曾经受到的伤害,以正确的心态去处理它,即使最终不能改变什么,也能找到方法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平静。 我现在会有意地减少与父母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情感上的交流,因为交流是双向的。我尝试过太多方法,希望与父母建立一种健康的交流方式,获得他们的理解,但他们只会用高高在上的态度,灌输一些让我沮丧、让我觉得自己永远不如别人的言论。这些言论本质上就是“毒气”,因为来自父母,所以毒性更强,对孩子的影响也是致命的。成年后,如果你没有能力隔离这些来自父母的“毒气”,你的一生都会被侵蚀。 还有一些没有能力脱离原生家庭独立成长的子女,成年后,大多会变成懦弱无能、没有安全感、偶尔叛逆,无论在经济还是精神上都无力挣脱父母影响的人。他们人生的大部分决定都被父母左右,身上有着沉重的道德负担。对此,我的建议是,只要你是成年人,能离父母多远就去多远,如果实在无法离开,精神上也要划一条清晰的界线,哪些领域父母可以介入,哪些领域是绝对不可以触碰的。如果你没有能力这样做,或不能贯彻到底,精神不“断奶”的话,你就会继续被两个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教育程度、见过的世面可能还没有你多的人,教怎么活在当下和未来;被两个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真爱的人,教怎么择偶;被两个婚姻质量低下的人,教怎么经营婚姻。你在他们的影响和干涉下,继续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错误的选择,然而后果最终只会是你一个人真真切切地体验、感受,并且承担。 一个人成长的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