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海外华文文学”课程的定位为“跨文化视野下的文本细读课”,意在通过特定方法视野的建立,让学生在细读作品、研究作品、写作评论和讨论反思的过程中理解海外华文文学的基本特性,把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特定作家作品的审美风格,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本书首先确立了一种符合海外华文文学特性的研究场域,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特定作家作品的文本细读理论、思想和方法。其次将跨文化视野引入文本细读过程中,这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新批评等将文本视为唯一权威的形式主义倾向,拓展了文本细读的关联领域与意义建构边界。此外,在全球化时代,当跨文化视野成为基本的生存视野时,从跨文化视野下的文本细读研究中也可能抽象出具有普适意义的方法论,从而产生更广泛的借鉴意义。 目录 导论 跨文化视野下的文本细读课 第一讲 海外华文文学概论 第二讲 美国华文文学一:文学史概貌 第三讲 美国华文文学二:台湾留学生文学 文本细读一:《芝加哥之死》《谪仙记》 文本细读二:《超人列传》《玩偶之家》 第四讲 美国华文文学三:大陆新移民文学 文本细读三:《密语者》《特蕾莎的流氓犯》 第五讲 加拿大华文文学与北美华文网络文学 文本细读四:《余震》《山楂树之恋》的影视改编 第六讲 北美华文诗歌、散文与文学评论 文本细读五:洛夫与郑愁予的诗歌 文本细读六:琦君散文 第七讲 欧洲华文文学 文本细读七:《康乃馨俱乐部》《六指》 第八讲 大洋洲华文文学 第九讲 东北亚华文文学 第十讲 东南亚华文文学 文本细读八:《蛆魇》《推开阁楼之窗》 结语 海外华文文学作为问题与方法 附录 文本细读法的教学要素及思路梳理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