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跨越时空的回信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跨越时空的回信》以“跨越时空,对话英烈”为主题,全书共分12章,24个烈士或团体,以红色家书为切入口,以一封家书的诵读,后人们对家书的回信,跨越时空,实现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情感和故事的链接。百年后中华可好?我们想告诉您: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目录 选择 赵一曼 陈毅安 黎明之前 李白 江竹筠 离家 冷少农 南侨机工 爱情 潘涛 曹越华 誓言 林正亨 刘老庄连 未归 刘中新 陈怀民 不远万里 库里申科 白求恩 父亲 王孝和 袁国平 守护 中央文库 红军手迹 追随 占鸿昌 高捷成 赤诚 冼星海 闻一多 视死如归 裘古怀 黄继光 序言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 人的精神内核,蕴含着党的 信仰、宗旨和追求。江西是 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 ,承载着中国革命的苦难与 辉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 的初心和使命。推进红色基 因传承,是习近平总书记 2019年5月视察江西重要讲 话中的重要要求。把习近平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落到实处 ,让红色基因历久弥新、血 脉永续,需要有更多更好的 传播形式,需要有更多更好 的作品问世。省委党建工作 领导小组、省委宣传部、省 委党史研究室和江西广播电 视台合时而动,应势而为, 推陈出新,共同制作了《跨 越时空的回信》(以下简称 《回信》)。 《回信》以红色家书、 至亲回书为载体,通过电视 节目的方式,舞台表现的形 式,与先烈隔空对话,倾注 对先烈的深厚情感,讲述家 书背后的故事,让信仰薪火 相传,用红色文化沁心、用 红色精神洗礼、用红色基因 浸润,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 很大反响,引发了强烈情感 共鸣,并在此基础上编辑成 书,让读者在一封封烈士书 信中,串起一段段历史,还 原红色记忆;在一封封后人 回信中,感受一个个故事, 传承红色文化。这既是一档 独具特色的电视节目,又是 一部厚重鲜活的红色教材, 给人以崭新的视角。 《回信》节目聚焦革命 先烈书信,从1000多封烈 士书信中,首选24封,呼应 24位回信人与革命先烈跨越 时空对话,连接过去、现在 、未来三个维度,把人的精 神追求与情感交流,满满地 呈现出来,充满了正能量。 红色家书原汁原味,革命理 想、坚定信仰、朴实情感直 击心灵;至亲回书流自心底 ,继承之志,思念之语、缅 怀之情感人至深。通过荧屏 展现红色家书,弘扬红色文 化,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广 大党员群众饮水思源、不忘 先烈先辈,叩问心灵、不忘 党的宗旨,体现了红色文化 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 高度统一。让先烈走进现实 ,由配音演员现场演绎红色 家书,宣示先烈遗愿,给人 以强烈的震撼:先烈虽逝, 犹活着,活在人民心中!他 们的革命精神、崇高风范跨 越时空,永放光芒!让至亲 后人穿越时空,走进历史, 诵读回信,告慰先烈先辈: 革命已经成功,祖国已经强 大,他们为之奋斗的伟大事 业正在继续推向前进。实现 了生者与逝者情感的双向表 达,架起了历史与现实之桥 ,让人们看到了信仰的坚定 、品格的崇高和爱国的情怀 ,展现了电视艺术创新的魅 力。 《回信》读本以电视节 目为蓝本,把有声有色的荧 屏画面、影像资料转化成有 形无形的文学作品,深度挖 掘家书背后的感人故事,回 应历史,观照现实,润心无 声,告诉我们什么是信仰的 力量、忠诚的力量、斗争的 力量、奉献的力量、担当的 力量,彰显了强大精神力量 ,很有史料价值和现实教育 意义;让红色文化从高高的 论坛走下来,从厚厚的书本 走出来,让红色资源“活起 来”“亮起来”,让红色基因“ 融进去”“传下去”,扩大了 受众面和影响力,使红色教 育更加入脑入心,进一步增 强了广大党员群众,特别是 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坚 定信心和行动自觉。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时, 《回信》节目结合国之大典 重要节点播出,进一步加深 了广大党员群众对红色政权 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 易的深刻认识;《回信》读 本用实际行动落实了习近平 总书记“推进红色基因传承” 的重要要求,为主题教育对 照革命先烈先辈找差距、明 方向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剂” 和最好的“教科书”。 红色是最亮丽的底色, 最美的风景。弘扬红色文化 ,有说不尽的话题,讲不完 的经典,述不完的故事,取 不竭的精神。如何把丰富的 红色资源挖掘出来、征集上 来、讲述开来、传承下来、 弘扬起来,让红色文化走进 社会,走进年轻一代,“飞 入寻常百姓家”,我们一直 在思考、在探索、在努力。 《回信》的播出和出版,只 是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 基因的一种新的形式和一次 有益尝试,我们要进一步创 新传播传承方式,以革命先 烈先辈为镜,从红色基因中 汲取初心力量,激发使命担 当,答好“时代之问”,描绘 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 卷! 导语 《回信》以红色家书、至亲回书为载体,通过电视节目的方式,舞台表现的形式,与先烈隔空对话,倾注对先烈的深厚情感,讲述家书背后的故事,让信仰薪火相传,用红色文化沁心、用红色精神洗礼、用红色基因浸润,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引发了强烈情感共鸣,并在此基础上编辑成书,让读者在一封封烈士书信中,串起一段段历史,还原红色记忆;在一封封后人回信中,感受一个个故事,传承红色文化。这既是一档独具特色的电视节目,又是一部厚重鲜活的红色教材,给人以崭新的视角。 精彩页 赵一曼 1936年8月1日,一列火车从哈尔滨开出,车上押解的是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 红枪白马、抗日救国,她是连日伪报纸都惊叹的女战士赵一曼。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安排到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一身粗布红衣、一把手枪,骑着一匹白马冲锋在如火如荼的战场。1935年11月,她为了掩护部队撤退被日军俘虏,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对她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非人折磨,却并没能从她这里获得任何情报。最终日本人决定将赵一曼押解至珠河县杀害。 上面照片中的女人就是赵一曼,她怀里的孩子是她唯一的儿子陈掖贤,小名宁儿,这张照片也是赵一曼和儿子唯一的合影。在儿子一岁多的时候,赵一曼便不得不在母亲和战士的身份间做出选择,她选择向前,藏起不舍,与襁褓中的宁儿相隔越来越远,却与心中的革命圣火越来越近。六年间,她对宁儿的挂念仅仅是依靠一张照片来维系,当生命快要走到终点,在这一刻,赵一曼选择把最后的希望和温柔留给自己的孩子。 临终就义前豹家信嘱托,道不尽母亲对孩子的思念与希望。民族危亡之际,赵一曼不得不离开剐足一岁的幼子,扎身白山黑水。如今,当生命即将走到终点,孩子成了她生命最后的寄托。新中国成立后,赵一曼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这封家书一起,被拍成了电影,感动全国。可直到这部电影家喻户晓,她的孩子宁儿都没有收到这封信,宁儿甚至不知道荧幕上红枪白马的女英雄赵一曼就是自己的母亲,这究竟是为什么? 张羽(采访人):赵一曼牺牲之后,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她的后人在哪里,宁儿也并不知道自己是先烈的后辈? 陈红(赵一曼的孙女):对,赵一曼原名叫李坤泰,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她为原型的电影都出来了,那个时候还是不知道赵一曼就是李坤泰。她到上海以后给家里寄过去的,就是我父亲那张照片。寄过去以后,就再也没有音讯了。她出去的时候,是她二姐亲自把她送出去的。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后,二姐就一直在找她。因为赵一曼姓赵,所以我们完全没往那边想。 张羽:那后来怎么知道你们是她的后人? 陈红:后来就是通过一个赵一曼的战友何成湘,当时也是在东北抗联当组织部长,也是四川人。有一次开会的时候,赵一曼的二姐就问到这事,何成湘说有一个瘦李子,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你妹妹,如果你有照片就好了。后来二姐就把那照片给何成湘寄过去了,何成湘收到照片后惊呼:“哎哟!这就是她,瘦李子赵一曼!” 张羽:当您的父亲,也就是宁儿他知道自己是赵一曼儿子的时候是什么反应呢? P4-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