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水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成果为基础,总结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状况,分析存在主要问题,梳理国内外饮用水安全保障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在对饮用水安全保障未来发展形势进行研判的基础上介绍了涵盖设施、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需求。本书共6章,分别是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状况、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进展与成效、饮用水安全保障面临的形势与需求、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发展战略、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发展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建议。本书对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可作为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研究生、企业技术人员、部门管理人员等的教材和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状况 1.1 饮用水水源 1.1.1 水资源分布不均 1.1.2 水源水质问题复杂 1.2 供水设施 1.2.1 水厂净水工艺 1.2.2 管网安全输配 1.2.3 “最后一公里”供水 1.2.4 农村供水设施 1.3 饮用水安全管理 1.3.1 供水安全监管法律法规 1.3.2 饮用水水质标准管理 1.3.3 水源地保护和管理 1.3.4 全过程供水安全监管 1.4 饮用水水质 1.4.1 水质总体情况 1.4.2 饮用水水质新问题 第2章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进展与成效 2.1 供水技术进步规划 2.1.1 2000年供水技术进步规划 2.1.2 2010年供水技术进步规划 2.2 重大科技项目研发进展 2.2.1 国家水专项实施与成效 2.2.2 国家其他科技研发计划与成效 2.3 国际科技发展动态与前沿 2.3.1 国际饮用水科技前沿热点 2.3.2 国际饮用水科技发展趋势 第3章 饮用水安全保障面临的形势与需求 3.1 形势研判 3.1.1 国家发展和人民需要对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出新需求 3.1.2 全球气候变化给饮用水安全保障带来新挑战 3.1.3 新兴科技革命为饮用水安全保障注入新活力 3.1.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饮用水安全保障带来新警示 3.2 科技需求 3.2.1 水质风险评价与水质标准制修订技术 3.2.2 水源保护与修复原理和技术 3.2.3 高效绿色水质净化处理技术与材料设备 3.2.4 管网智能低耗安全输配技术与材料设备 3.2.5 基于大数据的全过程精准监控技术 3.2.6 韧性可靠的供水系统规划设计和优化运行技术 第4章 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发展战略 4.1 战略目标 4.2 基本思路 4.3 总体布局 4.3.1 基础研究 4.3.2 应用研究 4.3.3 设备材料产业化 4.3.4 行业发展 4.4 重点方向 4.4.1 标准化 4.4.2 智能化 4.4.3 绿色化 4.4.4 韧性化 第5章 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发展重点任务 5.1 构建现代化饮用水高风险筛查体系 5.1.1 水质健康风险评价与高风险污染因子识别技术 5.1.2 优化饮用水口感等感官指标标准 5.1.3 建立饮用水污染物基础数据库 5.1.4 建立饮用水水质标准管理应用示范平台 5.2 建立绿色生态水源调控修复及管控技术体系 5.2.1 水源绿色生态修复技术 5.2.2 智能化水源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 5.3 研发高效绿色水质净化处理技术与材料设备 5.3.1 优化强化常规工艺 5.3.2 指标与效应协同调控的水质净化技术 5.3.3 水质净化技术与装备的绿色低耗化 5.4 研发智能低耗管网安全输配技术与材料设备 5.4.1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节能降耗技术 5.4.2 供水管网水质保持技术 5.4.3 供水管网优化维护与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技术 5.4.4 智能供水管网系统构建技术 5.5 研发基于大数据的全过程精准监控技术 5.5.1 多层次实验室水质检测技术 5.5.2 全流程水质在线监测技术 5.5.3 移动快速水质检测技术 5.5.4 基于大数据的水质预警技术 5.6 实现韧性可靠的供水系统规划设计和优化管理 5.6.1 供水系统韧性评估技术 5.6.2 基于韧性的供水系统规划技术 5.6.3 基于韧性的供水系统优化管理技术 第6章 政策措施建议 6.1 创新政策机制,深化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体制改革 6.1.1 建立饮用水科技“重大计划”推动机制 6.1.2 建立市场需求驱动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6.1.3 建立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协调共享机制 6.2 加强能力建设,确保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投入稳步增长 6.2.1 组建国家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创新中心 6.2.2 打造国家饮用水科技创新品牌 6.2.3 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人才队伍培养 6.3 加速成果转化,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实践应用 6.3.1 搭建饮用水科技成果转化与信息服务平台 6.3.2 建立集研究-示范-应用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机制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