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剑与花(李磊的诗)(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磊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是作者的独立撰写的第三本诗集,本诗集共分五个部分,1、红色土地之红,主要叙述了中国革命的著名人物和事件,歌颂了中国人民的献身精神。2、我的故乡是蕲州,叙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爱。3、最美的你,歌唱了爱情和友情的伟大与珍贵。4、美丽新世界,叙述了作者对无限江山的歌颂与思考。5、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叙述了作者对周围事物和周遭世界的思考和记述。诗歌表达手段现代与新颖,具有先锋精神,非常接地气,内容广泛,与普通生活密切相关。一些诗歌在期刊和网络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作者简介 李磊,祖籍湖北浠水。现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曾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等。系广东省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学位办博士论文评审专家、广州外语学会副会长、湖北作家协会会员等。曾在《人民日报》《诗刊》《星星》《长江文艺》等三十多家报刊发表诗歌及译作四百余首。曾获《飞天》“大学生诗苑”诗歌奖、湖北“楚天杯”诗歌比赛一等奖等。出版英汉对译诗作两部。 目录 序:归来依然是少年 第一辑 红色土地之红 1国歌响起 2船 3人民诗人 4进行曲 5火炬 6聂耳 7诗人田汉 8没到过黄河,你哪知黄河的伟大 9我爱你,中国 10梅关古道 11纪念碑 12我的祖国,早上好 13桥 14圣火照耀中国 第二辑 我的故乡是蕲州 15我的故乡是蕲州 16蕲州人物记忆 17我的苦难父亲 18清明祭奠父亲 19我不爱春天,但我依旧要写它 20坐着绿皮列车,去看一个乡下女人 21十二月雪 22回家 23少年时光 24东长街264号,我的外公外婆 25那些远走的灵魂 26归来了,我的蕲州 27蕲州,你到底要让我有多痛 28我的年味是痛的味道 …… 第三辑 最美的你 第四辑 美丽新世界 第五辑 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序言 1980年,艾青把他恢复 创作后的第一本诗集命名 《归来的歌》。其实归来 的不止艾青,还有许多20 世纪50年代活跃在诗坛的 诗人,因政治原因而中断 了创作,平反后重新提笔 ,回归诗坛,形成2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人 瞩目的“归来诗群”。归来者 是当代文学史上独特的一 群,谱写了诗歌艺术的辉 煌篇章。“归来”是一个很有 意思的诗歌现象,一直延 续至今。20世纪80年代席 卷全国的诗歌运动涌现成 千上万的青年才俊,后受 自身或时代的原因在90年 代中断了诗歌创作。但几 乎是二十年之后,人到中 年,他们如同候鸟般不约 而同地回归创作,以笔为 旗,高扬年轻时期的审美 追求,激活诗歌精神,行 走在诗歌阵营前沿,形成 诗坛“梅开二度”的别样景观 。 李磊,就是其中之一, 从学界归来,不忘初心, 重振诗风。李磊是20世纪 80年代很活跃的诗人,是 大学诗歌活动有影响力和 号召力的组织者。最初受 著名诗人曾卓的关爱和鼓 励,后得到诗评家赵国泰 的指导和帮助,与郭良原 、高伐林、王家新、华姿 以及张小波、宋琳、潘洗 尘、辛磊、林雪等武汉及 全国各地青年诗人有切磋 和交流。李磊在《诗刊》 《星星》《长江文艺》《 人民日报》《芳草》《飞 天》《中国日报》等报刊 上发表诗歌近百首,一些 诗作入选《中国新诗年编 》(1983)、诗刊社编辑 的《中国诗歌年鉴》 (1985)和多种校园诗歌 选集。李磊的诗歌率性而 作,以情感人,关注现实 ,质地坚实饱满,在艺术 上与80年代“激情/想象”的 诗风保持了高度一致,在 同代人中具有代表性,曾 获《飞天》“大学生诗苑”诗 歌奖,湖北“楚天杯”诗歌比 赛一等奖等。然而,这样 一位有理想、有才华的杰 出青年,却在20世纪80年 代末挥手告别诗歌创作园 地,转身走向诗学研究和 诗歌翻译。李磊的转向有 个人和时代两方面的原因 :就个人而言,他大学本 科毕业后,考取研究生, 主要在高校从事英语文学 的教学、研究和古典诗歌 翻译工作,专业工作促使 他由诗歌创作转向学术研 究;但更重要的是,计划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带来 的时代语境和诗歌审美的 变化,引起李磊的反思和 不适。 20世纪80年代后期,盛 极一时的新诗潮诗歌运动 落下帷幕。以前的一些诗 歌观念、审美方式可能不 再成为主流而变为末流乃 至被弃绝,以精神探索为 己任、引领时潮的诗歌开 始边缘化。80年代诗歌与 90年代诗歌分属两种不同 的写作范式:从情感到意 识,从激昂的青春写作到 冷静的中年写作,从浪漫 主义的感伤到现实主义的 自嘲,构成了两个时代诗 歌创作的不同特征和走向1 。90年代的诗歌在社会变 革过程中重新寻找出路, 在离经叛道中呈现出多元 多向发展的可能。逃避现 实、向内转的个人化写作 ,强调生命的原生状态的 口语诗;庸常化、反审美 的逃逸性;碎片化写作, 这些变异使得不少诗人对 诗歌审美提出怀疑,产生 困惑和不满。诗歌阵营开 始分流和转向:一些诗人 弃诗而去,或下海经商或 从事其他行业;一些诗人 在不背离诗歌精神,或不 完全放弃诗歌创作的前提 下,转而从事其他文体的 写作,如邵燕祥、舒婷、 傅天琳、周涛等从诗歌转 向散文创作;还有一些诗 人则暂停“非诗”时代的“不 合时宜”的诗歌写作,转向 诗学研究,从事学术写作 。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 的画家》中指出:“现代性 就是流变、转瞬即逝和偶 然;现代性是艺术的一半 ,艺术的另一半是永恒和 不变。”现代艺术由互相矛 盾的这两个“一半”构成的悖 论,造就了艺术真理的“不 断生成、不断流变”的生生 不息的本性与动力。诗集 名为《剑与花》,李磊解 释有两个原因:自己是“七 剑诗群”中的花剑;工作、 生活在花城广州。但我首 先联想到鲁思·本尼迪克特 的《菊与刀》:“菊”是日本 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 的象征,正好契合日本人 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 双重性。“花”与“剑”概括和 揭示李磊诗歌的悖论审美 方式和艺术张力。 优秀的诗歌可以清澈见 底,却同时又深而难测, 如天边飘动的云彩,引起 惊叹和遐想无限。平凡铸 就伟大,卓越出自卑微。“ 尽量把诗写得美些,搞些 留白/每一首诗都有花朵和 风雨”(《写在诗人节》) ,这是李磊收入本诗集的 诗句,灵动而浪漫玄妙, 自信且睿智,审慎有思力 。李磊1982年发表处女作 《我来自北方》,当年那 个鲜衣怒马、挥斥方遒的 青年,已届天命之年,一 路行来,阅尽沧桑,感情 更深了。这是变,又是不 变。变的是行文遣词的理 性平和,不变的是骨子里 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与企盼 。“我习惯与一切保持距离/ 留下生命的空白,一首诗 的空白/在月光下,保持想 象的样子”(《习惯》), 这就是身居广州的李磊, 内省、率真而执着,世事 洞明,诗心不老,激情依 然。“谁道人生无再少?门 前流水尚能西!”李磊,蕲 水巴河之子、蕲州东长街 男孩,归来依然是少年。 是为序。 2021.2.于广州中山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