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杨瑾,武汉大学世界史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曾在博物馆工作从事社会教育、对外交流、陈列展览、藏品保管和学术管理等领域工作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馆学、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出版专著2部,译文译著20余部。先后在《世界历史》《武汉大学学报》《考古与文物》《东南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等近30种学术刊物与20余种学术会议论文集发表论文近百篇。先后负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代墓葬中的胡人形象研究”等。 目录 上册 希腊古代货币 中国早期的丝织品——比较斯坦因和中国考古学家发现的汉代带花纹丝绸 中亚银器及其对中国陶瓷器的影响 远东地区发现的西亚玻璃器综述 伊斯兰教传人以前的南巴克特里亚考古报告综述 以色列史前艺术精华——沙哈尔·哈高兰遗址出土文物选粹 巴克特里亚新发现的小陶俑 试析近东和东南欧地区史前彩陶上的舞蹈纹饰 古代世界各国金工技术述略 图像的力量:秦始皇的模型宇宙及其影响 西方考古所见的横柄镜 唐代艺术中戴鸟羽冠的高句丽人形象 阿弗拉西卜壁画:图像叙事的再思考 中国壁画中的早期突厥人形象与蒙古国新发现墓葬中的陶俑 东方与西方之间:萨马拉壁画与阿巴斯宫廷文化的建设 何家村来通与中国角形酒器(觥)——醉人的珍稀品及其藏集研究史 大英图书馆斯坦因藏品中的摩尼突厥语文献 13世纪晚期中国丝绸纹样对波斯陶瓦装饰图纹的影响 下册 从北朝墓葬壁画半鸟半兽神祗看唐武惠妃石椁的祆教元素 唐代墓葬石刻中的胡人形象 考古资料所见的唐代胡人女性 唐代玉带銙上的胡人伎乐形象 “女为胡妇学胡妆”再解读——从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胡服女性形象谈起 唐代墓葬中的胡人与骆驼形象及其意义 唐墓壁画中的胡人形象 唐代墓葬中的胡人伎乐形象与唐代的乐籍制度 唐墓出土的跪姿胡人抱胡瓶俑的功能与意义 说唐墓壁画中的胡瓶 考古资料中胡人与狮子图像的功能与意义再探讨 唐章怀太子墓《客使图》戴鸟羽冠使者的几个问题 再议唐章怀太子墓《客使图》壁画中东罗马使者的身份与源处 唐李思摩墓壁画中的“翼兽”图探究 陕西考古资料所见“回鹘”及相关问题探析 从世界史视角观察回鹘对丝绸之路地区的影响 森木鹿:一种有翼兽头神禽传播、流变与融合轨迹及文化蕴意再探讨 从考古资料来看外国人在唐长安城的生活习俗 后记
内容推荐 本文集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为翻译文章18篇,时间上以唐代为重点,向前上溯至史前时期,向后下延至13世纪,基本符合博物馆馆藏的通史性特征和展陈体系。下篇主题为汉唐古代文物与中外文化交流,选取18篇文章,同样以唐代为主。故文集共收录文章36篇,系作者围绕“中西文化交流”主题,从已发表的112篇文章中精心挑选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