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永明延寿是唐末、五代、宋初的重要佛学思想家,作者在全面整理、点校《永明延寿禅师全书》的基础上,积十数年之功,全面梳理延寿一体(心体)两翼(观心、万善)的思想体系,对其以“禅尊达摩、教尊贤首”为代表的延寿圆融诸宗思想及其由禅门法眼宗三祖到净土宗六祖的形像变迁作了深入的阐释,是基于全面占有延寿全部原始材料之上对延寿思想进行多维度系统研究的一部力作,特色在于新材料、新视点、新成果,将对延寿佛学思想研究起到重要的理论推动作用。 目录 序 导论 头头是道:永明延寿相关著述解题 一、现存著述解题 二、佚失著述存目 三、历代部分相关著述解题 第一章 一体两翼:延寿思想体系研究 第一节 延寿心性思想研究——以《心赋注》为中心 一、一心万法:延寿心性论的内涵要义 二、万法一心:和会佛教诸宗心性思想 三、儒禅之间:与宋明理学心性论的比较分析 四、结语 第二节 延寿观心思想考论——以《宗镜录》《观心玄枢》为中心 一、《观心玄枢》:《宗镜录》中略出大意 二、一心妙观:延寿观心思想的内涵与特质 三、观心思想在延寿宗教理论体系中的定位及意义 第三节 延寿万善思想研究——以《万善同归集》为中心 一、作为延寿宗教实践思想代表的《万善同归集》 二、一心万善:理事无阂,心行互彰 三、万善一心:禅净合一,万善归心 四、万善思想在延寿宗教思想体系中的定位及意义 第二章 圆融宗教:延寿与诸宗思想研究 第一节 延寿禅宗思想研究 一、“禅尊达摩”的内涵、原由及理路 二、以达摩理行二门料简禅门诸派 三、以引教入禅夯实一心之宗 四、以观心万善复归理行二入 五、结语 第二节 延寿佛学与牛头禅的关联 一、延寿佛学与牛头禅存在关联的相关历史依据 二、延寿佛学“心”的品格与牛头禅的关联 三、延寿佛学的综合品格与牛头禅的关联 四、延寿佛学与牛头禅在修持实践上的关联 五、结语 第三节 延寿华严思想研究 一、“教尊贤首”之内涵 二、以“一心二门”会通诸家诸派 三、以“缘起一心”为根本教义 四、以“一心门”统摄诸家判教 五、结语 第四节 从唯识宗的终结到唯识学的延续——延寿《宗镜录》的唯识观及其影响 一、唯识宗的终结与延寿《宗镜录》 二、延寿《宗镜录》融通古今、性相 三、延寿对明末与近代两次唯识学复兴的影响 第三章 百世不磨:《宗镜录》抄撮略本研究 第一节 《宗镜录》抄撮略本的发现与意义 一、《宗镜录》的刊布与节略本的出现 二、历史分期与思想开展 三、文献学价值与思想史意义 第二节 宋椠《冥枢会要》与宋代临济宗的华严转向 一、宋椠本的发现:从《宗镜录》到《冥枢会要》 二、《冥枢会要》的文本结构 三、融摄华严:《冥枢会要》的抄撮旨趣 第三节 清中期的儒佛交涉与会通——陈溥《宗镜录摘抄》研究 一、摘抄与批注:陈溥的宗镜观 二、判释与会通:陈溥的儒佛观 三、知佛与援佛:陈溥、王阳明儒佛观比较 四、结语 结语 祧兼二门:永明延寿形象之变迁 一、导论 二、作为莲宗祖师的延寿以及“禅净双修” 三、作为调和者的延寿以及“禅教一致”思想 四、结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