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苗子,1913年生于广东省中山市。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全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美术家协会委员,澳洲昆士兰格里匪斯大学客座教授、名誉教授。著有《美术欣赏》、《吴道子事辑》、《八大山人传》、《画坛师友录》、《艺林一枝》等。
问:您精神状态很好,今年您都90岁了,但是精神状态像70岁的。
答:我总说,我的实际年龄应当减去7岁,因为在秦城蹲了7年牢,什么事都没干,等于抹掉了7年的生命—我们出监狱,江青他们进去了。记得陈毅说过:“恶有恶报”。
问:当时很多被抄家的,有一种说法,说被抄走的东西特别是字画和古籍有不少都被康生、陈伯达一些人盖了章?
答: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提出过证据。
问:您的藏品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
答:我没有。叶浅予有—他曾发表过一张被劫文物名单。大收藏家傅增湘的后人在发还了傅家收藏的珍善本之后,书上保留了“康生藏书”、“江青所有”这些图章,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写了一篇文章,连这些图章一起发表。
…………
问:乾隆以后学者讲朴学,对古文字的研究,特别是篆、隶书的成就,是前人少有的。您早年是在香港读书,后来去了上海,当时有不少广东人在上海。
答:我是香港的一个中学毕业的,梁得所是广州的高中毕业生。马国亮是他的校友,但都不认得,是到了上海马国亮才找到梁得所,他跟我同乡,都是广东人。在上海的那个时候广东人并不太多,我本来不是参加《良友》的,我最早是叶浅予、张光宇的那个时代图书公司的刊物投稿人,老板是邵洵美,著名诗人。
问:是个唯美主义者。
答:对。他中文好,英文也好。后来很潦倒,死在上海很可惜。
问:他办了一个……
答:图书公司。他是大少爷,是盛宣怀的女婿。
问:和徐志摩都是“公子系列”,风度、才情都是很好的。当时您一到上海就参加工作了?
答:当时到上海,是抗日战争嘛!我本来很崇拜上海的文化。在香港上学时期,《上海漫画》我每期都买。那个时候我已经投稿,画漫画了。开始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叶浅予是主编呢。所以,我很希望到上海,同时我觉得当时香港是半殖民地社会,在英国统治下,看不惯。
问:您是在“内山书店”见过鲁迅先生的吗?是怎样一个情景呢?
答:那时候,梁得所先生是《良友》杂志的主编。后来自己办大众出版社,出版社办了一年。我在出版社当编辑,编《小说》半月刊。梁得所与鲁迅很熟,很谈得来。他写了信,让我去看鲁迅先生。要他一张字,作为《小说》半月刊的扉页。后来他寄来了,我们又见过一两面。当时就是在“内山书店”。
问:他和内山关系是非常好的,是吗?他很多事情,尤其是日本的一些事情他都托内山办。
答:内山完造是个很朴素的老头,非常好,他与鲁迅的交情是很认真的。国内许多事情他也请内山办—出版书、买书呀、借他的书店约见客人呀。
…………
问:在重庆期间,毛泽东最著名的《沁园春·雪》就是经您手发表的?
答:是我和吴祖光嘛!说明(编者按)是我写的。 问:那个编者按在当时可是引起轩然大波的,在政治上是一个重要事件。您当时经手的时候心里是怎么一个想法?
答:毛主席的旧体诗,天分功力都很高深,可重庆人士很少知道,自然应该给他发表了,当时是从艺术角度考虑的。
问:不是从政治角度?没考虑政治效果?
答:也考虑了,当时国共合作,在文化上,多了一个交流。
…………
问:我个人感觉徐悲鸿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虽然他是留学法国的。
答:对。而且他对人才真的是非常尊重,帮了很多人。
问:包括齐白石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他的敬重之下享有盛名的。
答:对。他要是觉得你有才华,那真是大力推重。我结婚他送过我三张画。
问:那时候他好像婚姻问题还没解决好?
答:当时我和叶浅予住在南京,他向我们谈起此事,心情非常痛苦。
问:蒋碧微的回忆录最近也在大陆出版了—新版的。您是跟张道藩打过交道的吧?
答:不熟。与蒋碧微是熟的,当时我们戏称她是沙龙夫人。
问:蒋碧微把徐悲鸿描写成了一个花花公子、情种?
答:他是喜欢女孩子,不过这也很正常嘛。特别是像孙多慈这样有才华的。孙后来在台湾大学培养了许多画家,包括刘国松都是她的学生,而且提起这个孙老师都非常尊敬的,因为她确实是培养了不少人才。
问:据说当时是她的父亲不愿意?
答:因为徐悲鸿当时还没解决与蒋碧微的问题。
问:蒋碧微当时好像已经和张道藩在一起了?
答:当时没有公开,他们正式好的时候是在台北。
问:那时张道藩的夫人呢?
答:在法国。她夫人10年以后从法国到台湾去看张道藩,当时三个人还在一起。
问:张道藩也是一个画画的。
答:画得不好,更多的还是个政客。 P59-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