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套《王朝风云》丛书,旨在全景展现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跨越,以真实丰富的史料,鲜活生动的叙述,让一个个风格迥异的王朝如戏剧般轮番登场,上演从夏商周到晚清近代历史的荣光与波折。使读者从王朝演变的故事中深刻地体味历史的魅力,领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丛书着重讲历史脉络,以历代政权更迭及政治、军事斗争为主,努力把中国历史中最精彩、最生动的内容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为增强系统性,一定程度地反映历朝历代的掌故、习俗、科技、文化等内容。 本书为第二部《春秋战国》,主要讲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550年间里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丰富多彩的故事。 目录 第一编 春秋无义战,诸侯各自立 第一章 列国纷争 一、春秋历史大脉络,周王更替诸侯兴 二、春秋王室多变乱,一蹶不振为哪般 三、郑国南北两不惹,夹缝生存豪气消 四、齐国霸业失内溃,后继无人徒争位 五、宋国仁义威不济,霸权余荫险中存 六、晋国稳霸百余年,六卿掌政终分权 七、楚国问鼎开盛世,政治腐败国难存 八、燕国弹丸之地小,难人中原立霸业 九、吴国破楚又臣越,魂系中原霸一时 十、越王雪耻招自满,嫉贤妒能终亡国 十一、秦国不甘守边陲,帝王雄心终一统 十二、诸侯争霸各逞强,后院大夫兼并忙 十三、齐桓公平戎攘夷,周襄王葵丘之会 十四、晋楚争霸谋议和,华元向戌两弭兵 十五、宫廷政变多内斗,君臣父子相倾轧 十六、狂州吁弑君篡位,老石碚大义灭亲 十七、鲁桓公遇人不淑,齐襄公文姜乱鲁 十八、智伯瑶野心勃勃,韩赵魏三家分晋 十九、春秋诸侯百余国,相互吞并剩三分 第二章 春秋五霸 一、春秋诸侯强称霸,大权明日到我家 二、春秋小霸郑庄公,奉天讨罪首发难 三、尊王攘夷齐桓公,九合诸侯匡天下 四、志大才疏宋襄公,仁义齐天霸业空 五、大器晚成晋文公,武霸天下会践土 六、东山再起秦穆公,攻城略地霸西戎 七、一鸣惊人楚庄王,问鼎中原成霸业 八、纵横江淮阖闾死,信谄毁霸夫差亡 九、卧薪尝胆越勾践,藏韬养晦霸东南 第三章 军事征战 一、齐鲁兴兵战长勺,曹刿三鼓败强齐 二、穆公率军战韩原,得道多助俘惠公 三、两棠之役楚胜晋,庄王如愿霸中原 四、齐顷公戏辱惹祸,搴之战邰克克敌 五、晋秦对抗战麻隧,三强服晋兴霸业 六、鄢陵之战晋对楚,两国争霸势头消 七、晋楚争霸战湛阪,终极之战两相安 八、吴楚争霸战鸡父,大败七国楚联军 九、阖闾楚昭战柏举,以少胜多败楚军 十、槁李之战越胜吴,夫椒之战吴胜越 第四章 风云人物 一、管鲍之交传佳话,算尽人心成霸业 二、桃花夫人桃花劫,四项功勋三段情 三、楚庄令尹孙叔敖,从此荆楚人中原 四、介子推割股奉君,居深山宁死不出 五、宁戚饭牛谏齐桓,不辱使命屈宋公 六、晏婴制衡佐三朝,谈笑之间平天下 七、伍员白发过昭关,复仇鞭尸楚平王 八、孙武练兵斩王妃,古代兵书第一人 九、浣纱沉鱼西施女,以身报国美人计 十、执法严明斩监军,司马兵法遗残篇 十一、商圣三迁有荣名,宠辱浮沉随心定 第五章 政治经济 一、权去公室政在家,强家公族分国野 二、君之辅佐卿大夫,三军车战法五刑 三、有人有民有国土,经济面貌大发展 四、农业生产多袭旧,土地私有化井田 五、工商垄断在官府,身份世袭渐独立 第六章 文化科技 一、官学没落私学兴,百家争鸣诸子显 二、哲学思想出道家,老子巨著五千言 三、“经臣史祖”左丘明,“文宗史圣”写春秋 四、“天纵之圣”孔仲尼,万世师表创儒学 五、发扬儒学成“宗圣”,啮指痛心曾孝子 六、千古传颂“诗三百”,高歌先秦风雅颂 七、建筑鼻祖木匠师,发明创造第一人 第二编 战国乱纷纷,云消归一统 第一章 战国七雄 一、七雄并列多争战,各霸一方逞英豪 二、战国高悬英雄榜,七雄演义风云荡 三、王室内乱再分裂,东周战国分西东 四、多灾多难周王室,九鼎存亡不由己 五、诸侯小国命多舛,群狼环伺难独存 第二章 变法运动 一、李悝变法定《法经》,文侯称雄五十载 二、吴起变法震天下,触怒权贵遭射杀 三、商鞅变法施高压,作茧自缚遭车裂 四、武灵王变更古法,利作战胡服骑射 五、申不害内修政教,相韩国外应诸侯 六、齐威王邹忌变法,燕昭王乐毅改革 第三章 明争暗斗 一、修公行赏邀人心,公弃其民归于田 二、燕王哙放权子之,惹内乱昭王即位 三、燕昭王求贤若渴,市马骨招贤纳士 四、苏秦合纵相六国,张仪连横西人秦 五、楚王信谗贬贤臣,屈原忧国投泪罗 六、范雎远交近攻计,秦王弃魏转攻韩 七、李斯妒贤进谗言,韩非无辜遭鸩杀 第四章 战争狼烟 一、兵车一动数十万,杀人盈城更盈野 二、六国合纵联军盛,强秦连横奏奇功 三、围魏救赵战桂陵,马陵之战灭庞涓 四、即墨大摆火牛阵,田单复国任齐相 五、战略决战秦赵间,长平一战定乾坤 六、抗击匈奴却秦军,李牧一死赵国亡 第五章 风云人物 一、智勇双全蔺相如,忍辱求全将相和 二、三朝元老外交家,能言善辩捍国格 三、风流战国四公子,赫赫威名扬天下 四、英勇善战英名传,廉颇老矣尚能饭 五、助燕伐齐率五军,乐毅连下七十城 第六章 政治经济 一、政治制度趋完善,官制兵制与律法 二、士 序言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 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 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 白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可生动反映中国历代王朝的 没落与沧桑。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 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王朝 众多,更迭频繁。其问上演 过无数令人感慨的悲喜剧, 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 明。 这套《王朝风云》丛书 ,旨在全景展现中华民族从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 社会的历史跨越,以真实丰 富的史料,鲜活生动的叙述 ,让一个个风格迥异的王朝 如戏剧般轮番登场,上演从 夏商周到晚清近代历史的荣 光与波折。使读者从王朝演 变的故事中深刻地体味历史 的魅力,领悟中华文明博大 精深的文化内涵。 丛书着重讲历史脉络, 以历代政权更迭及政治、军 事斗争为主,努力把中国历 史中最精彩、最生动的内容 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为 增强系统性,一定程度地反 映历朝历代的掌故、习俗、 科技、文化等内容。 《王朝风云》丛书共15 部,此为第二部《春秋战国 》,主要讲的是从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550 年间里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那 些丰富多彩的故事。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 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 称春秋,是属于东周的一个 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 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 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 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 春秋五霸(一说为齐桓公、 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战国时期简 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 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 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为“ 战国”。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各 个领域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周朝赖以立国的分封制逐 渐瓦解,各个国家相互征伐 、兼并。到了战国时期,几 个强大的诸侯国相继实行变 法,封建生产关系逐渐确立 ,其中,秦围从中脱颖而出 ,最终吞并六国,实现了统 一大业。 春秋时代的300年间,中 国古代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 革。这个变革在中国古代史 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上承 夏、商、周的统一王朝,下 启列国并立、争奇斗艳的局 面。这时先前铁板一块、神 圣统一的帝围裂成了五颜六 色的碎块;盘根错节的古代 宗法制度,开始分崩离析; 好像长期冻结的河水,随着 春风送暖的季节到来,而逐 渐融化以至奔流起来。在这 样变革的广阔背景上,出现 了那么多才智闪烁的人物、 妙语连珠的议论、出奇制胜 的谋略、威武雄壮的场面、 山重水复的情节,从而组成 了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这就构成了我国古代一个 重要历史阶段——春秋时代 。 到了战国时期,经过长 期的混战,形成了齐、楚、 燕、韩、赵、魏、秦七个强 大的诸侯国,历史上称为“ 战国七雄”。处在西面的秦 国,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 逐渐强大起来。到了秦王赢 政时代,经过兼并战争,消 灭了其他六国,终于又统一 了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了解历史,反思历史, 是为了更好地借鉴历史、把 握未来。 导语 本书讲述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550年间的中国史事。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势力减弱,诸侯间连年征伐,群雄并起,形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战国是乱世,可谓一夕安稳,朝来生祸;霸业甫成,颠覆又起。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礼乐崩坏,信奉兵强马壮、强者称霸的逻辑;诸子百家纷纷登场,提出各自救世思想。期间事态百变,令人目不暇接。 精彩页 第一章 列国纷争 一、春秋历史大脉络,周王更替诸侯兴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政治格局动荡不安,群雄争霸,大国都想做霸主,而小国只能力求自保,当然也不乏具有野心的小国。 下面让我们大概了解一下春秋时期各个时间段里的大事件。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公元前。720年在位。周幽王被犬戎杀害后,他在晋、郑、秦等国的保护下,东迁于洛邑。东迁,使周王室的威严不再。周王室逐渐衰微,诸侯大夫都开始蠢蠢欲动,意欲称霸中原,处在此时的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周桓王(姬林),公元前719—公元前697年在位。此时周王室更加没落。郑庄公为朝中权臣,连王室都拿他没有办法,而且,郑庄公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与周王室对抗,并且他的部下还射伤了周王,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大逆不道,但没有人来讨伐郑国。可见此时周天子在诸侯眼中已不是原来那个能号令天下的“王”了,郑庄公的这一箭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同时他这一箭也开启了春秋乱世的大门。 周庄王(姬佗),公元前696—公元前682年在位。别小看这短短的十几年,在庄王四年,周公黑肩居然要杀掉周庄王,这黑肩是个人名,周公是封号,当然不是周公旦了。他要立王子克为王,结果被辛伯告发,周庄王也不是好惹的,他杀死了黑肩,王子克也逃走了,而公元前685年,叱咤一时的齐桓公刚刚继位。公元前681年,齐桓公举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结盟,并成为盟主。 周釐王(姬胡齐),公元前681—公元前677年在位。此时,齐桓公重用管仲,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都归附他。在管仲的建议下,开始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第一次结盟,效果不是很理想,参与的国家较少,而且有的盟国还背叛了齐桓公,他一怒之下,讨伐那些没来参加会盟的国家和背叛的盟友。公元前679年,再次举行会盟,这一次,各国诸侯都基本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周惠王(姬阆),公元前676—公元前652年在位。齐桓公成为霸主以后,开始尊王攘夷,对于北戎和一些少数民族坚定不移地打击,中原各国也向他进贡。而唯独南边的楚国不肯臣服,他就率领各诸侯国前去谈判,结果楚国被迫签订盟约。此时晋国也收服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公元前656年,发生了骊姬之乱,公子重耳逃走,申生自杀。 周襄王(姬郑),公元前651—公元前619年在位。可以说,这期间是最混乱也最激动人心的时期,首先周王室就动乱不定。周惠王有一个儿子叫叔带,很受周惠王的宠爱,在朝中也很有威信,令周襄王十分忌惮。周襄王三年(公元前649年),叔带竞勾结戎、翟攻打周襄王。外族毕竟是长途跋涉,而且和叔带也不是很要好,结果兵败。周襄王要杀叔带,叔带逃到齐国,齐桓公派管仲扫除周王室的威胁,所谓勤王就是如此。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第一任霸主齐桓公去世,齐国大乱,宋襄公平定了齐国内乱,意欲称霸,却被楚成王蔑视,在会盟时将他抓去,在齐国的调节下,才被放回。而后楚宋爆发了泓水之战,以宋国失败告终。晋文公颠沛流离了几十年后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此时,周王室又发生了动乱,叔带并没有死,这一次他想推翻周襄王。晋文公得知此事后,也前去勤王,后成为一代霸主,并两次击败楚国。不过可惜的是,这位霸主在位的时间太短了,在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就去世了。下一个霸主秦穆公,于九年后也逝世了,他并没有挺进中原,而是独霸西戎。周襄王在位几十年,共经历了四位霸主。 周顷王(姬壬臣),公元前618—公元前613年在位。在这个短命天子统治的时期,战争依然不断。 周匡王(姬班),公元前612—公元前607年在位。周匡王和他父亲应该可以归到一起,这时候有权盖君王的赵盾,在公元前607年派人将晋灵公杀死,同时也有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楚庄王的上任和改革,令楚国发展强大起来。 周定王(姬瑜),公元前606—公元前586年在位。这期间,楚庄王率兵北进,与晋等国发生数次战役,最后平定中原,成为春秋最后一任霸主。在路过周王室的时候,他询问九鼎的轻重,想要搬回去,却被周王室的使者王孙满拒绝,楚庄王抱惭而回。 周简王(姬夷),公元前585—公元前572年在位。此时,齐国已经不如晋、楚那样强大,很多小国都依附这两个国家。晋楚间经历了许多战役,已经不想再交战,当然这些小国也十分赞同,因为一旦交战,这两个大国倒没有多大损伤,却让这些小国动乱不安,所以举行了弭兵会盟,规定晋楚不再交战,整个时期也获得了暂时的安定。不过这一平衡却被晋悼公打破,在周简王十三年(公元前573年),晋厉公被杀害,公子子周被立为悼公。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