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审物(18世纪之前欧洲对中华诸物的描述与想象)(精)/考工格物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潘天波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在全球交往体系下,从13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到17世纪传教士安文思,“物的描写”与“物的想象”已然成为他们建构良好“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然而到了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后,良好的“中国形象”在欧洲人心目中轰然倒塌。本著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来华传教士马可·波罗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1299年)和门多萨撰写的《中华大帝国史》(1585年)以及“启蒙运动”时期(17—18世纪)利玛窦、曾德昭、安文思、杜赫德分别撰写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1615年)、《中华帝国》(1642年)、《中国新志》(1688年)、《中华帝国全志》(1735年)为案例,较为详实地描述了欧洲近代两大思想解放运动时期来华传教士在欧洲中心主义立场下对中华工匠文化的另样回应,确证了中华诸物对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深远影响,显示了中华诸物在欧洲世界崛起中的作用,并进一步阐释了全球文明交往中的工匠文明之独特价值。 作者简介 潘天波,安徽无为人,艺术史博士,中国艺术文化史学者,江苏师范大学工匠与文明研究中心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负责人,央视百家讲坛《好物有匠心》主讲人,年榜“中版好书”“凤凰好书”和月榜“中国好书”作者,江苏南京社会科学普及公益导师,江苏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合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多项,在全球艺术史、丝路艺术史、工匠文化、艺术文化传播等领域作出独特贡献。 目录 第一章 物流之路:易位与创生 一 丝路:物流之路 二 资源重组:思想、制度和技术 三 时空缔造:动力、身份和攫取 第二章 马可·波罗:猎奇与诗意 一 对诸物的描写 二 对帝国及物的想象 三 物的启蒙及其影响 第三章 门多萨:肤浅与奢华 一对中华诸物的想象 二 对中华帝国的想象 三 影响系统 第四章 利玛窦:确切与过滤 一 对诸物的描述 二 对诸物的想象 三 侨易影响 第五章 曾德昭:勤勉与复杂 一 有关写作 二 对诸物的描述 三 对诸物的想象 四 影响系统 第六章 安文思:真实与敏感 一 对诸物及技术的描述 二 想象路径:“证实”与“敏感” 三 影响系统 第七章 杜赫德:实用与狂热 一 对中华诸物的描述 二 狂热的想象 三 影响系统 第八章 全球视角:物的传播 一 丝路与全球“物的流动” 二 全球“物的交往” 三 全球“物的传播” 四 全球“思的传播” 五 建构全球传播学 第九章 丝路:物的侨易 一 丝路,即侨易之路 二 物的侨易:想象与创生 三 影响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跋 潘天波《考工格物》书系 序言 本书的诞生,有一个基 本的学术目的——探究《停 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 击》写作之前欧洲人对中国 的描述与想象。从13世纪的 旅行家马可·波罗到17世纪 的传教士安文思,“物的描 写”与“物的想象”已然成为 他们建构良好“中国形象”的 重要途径。然而,到了 1793年,乔治·马戛尔尼使 团来华后,良好的“中国形 象”在欧洲人心目中轰然倒 塌。1793年,是欧洲对“中 国形象”裂变的标志性一年 。这一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的全部历史被法国学者阿兰 ·佩雷菲特(Alain Peyrefttte ,1925—1999年,下称“佩 雷菲特”)记录在《停滞的 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以下简称《停滞的帝国》 )之中。作为法兰西学院院 士和政治家的佩雷菲特显然 不是来华传教士,但他以“ 第三者”的独特视角观察中 国。 全著有六部分内容:第 一部分,“地球上最强大的 民族”向中国驶去;第二部 分,另一个星球去中国觐见 皇帝;第三部分,傲慢与自 负在皇帝的庇荫下;第四部 分。真正的使命开始;第五 部分,峰回路转,希望复萌 ;第六部分,马戛尔尼之后 的一系列不幸。佩雷菲特对 l793年英国人乔治·马戛尔 尼来华使团做了“全景式分 析”。与传教士描述中华及 其形象建构不同的是,佩雷 菲特对中华的描述与想象被 放置在自己的情感之上,以 至于这部著作或是“一部感 情历史”进而描述与想象了 中英交往在“特定时期内不 可传通的历史”。 在“物的交往”视野下, 《停滞的帝国》在“礼物”与 “贡物”的“名物之争”中描述 了18世纪后期中英两国的心 态,展示出18世纪后期中英 两种文明相遇时“精神交往” 的困境,充分暴露出中英“ 两种优越感”的碰撞与矛盾 。 第一,地球仪与景泰蓝 的相遇。在《停滞的帝国》 中,佩雷菲特对“地球仪”和 “景泰蓝”的描述,显而易见 的是一种象征描述,它直接 暗示中英两国“物的交往”的 经济差别和技术等级,以及 “物的制度”属性。在《停滞 的帝国》之“结尾语”处,佩 雷菲特专门描述了天文地理 音乐钟与景泰蓝的“交往场 景”。作者如是写道:“马戛 尔尼献给乾隆的最能说明自 己国家现代化程度的礼物是 一台‘天文地理音乐钟’。作 为回赠,乾隆让人给了他几 件传统工艺品:玉雕、丝荷 包、细铜作胎外填珐琅彩釉 称为‘景泰蓝’的瓶子。地球 仪与景泰蓝:多妙的象征呀 !”这就是18世纪末期中英 两国具有象征性的“物的交 往”。一个是工业革命的成 果,正如马戛尔尼来华礼品 清单上介绍的那样:“这是 天文学和机械学最佳结合的 产品。”另一个是中国最为 出色的匠作工艺品。因此, 地球仪和景泰蓝的相遇是欧 洲机械技术物与中国匠作技 术物相遇的表征。对于清朝 乾隆皇帝来说,地球仪也一 定是来自西洋的“贡物”,景 泰蓝也一定是中国馈赠给马 戛尔尼“贡团”的“礼物”。但 对马戛尔尼来说,地球仪就 是使团带给中国皇帝的礼物 ,景泰蓝不过是中国皇帝在 这次“物的交往”中的媒介, 或许并没有引起马戛尔尼使 团们的喜欢与珍爱。换言之 ,地球仪和景泰蓝的相遇已 经暴露出全球现代化进程中 “物的交往”困境。这种交往 困境直接来自机械技术物和 匠作技术物,更直接来自工 业文明和手工文明的冲突与 矛盾。进一步地说,地球仪 和景泰蓝的相遇是两种社会 制度的相遇。对于英国使团 而言,“至于赠给皇帝的礼 品,这是使团活动的中心, 应使皇帝眼花缭乱。它们将 证明英国是‘地球上最强大 的国家’,是文明程度最高 的国家”。对于中国乾隆皇 帝而言,回赠的礼物展现着 中国“怀柔远仁”的交往礼节 ,是“厚往薄来”的交往规则 。 第二,傲慢与自负的相 遇。工业革命使得英国人的 财富虚荣心和统治世界的雄 心“光速膨胀”。佩雷菲特指 出:“在向世上最古老、最 辽阔和人口最多的帝国航行 的路上,马戛尔尼不断地想 着自己将要向中国证明一个 新的真理:英国是‘地球上 最为强大的国家’。乔治三 世是‘海上的君主’,特使的 信件、笔记和报告中充满了 这类字眼。” 第三,聋子和哑巴的相 遇。佩雷菲特指出:“一场 聋子对话便在继续进行下去 :欧洲扮演一个滔滔不绝地 说话的角色,自问自答,而 中国扮演的却是一声不吭的 哑巴。” …… 其次,在文明阻隔下, 文本交往为中欧民众的“想 象交往”提供了空间,进而 诱发了近代欧洲的两次思想 运动。来华传教士的文本描 写不仅带有“诗意的幻想”的 美学成分,还带有“乌托邦 式”的想象。东方华物被描 述为无比奢华与巧夺天工, 这些精彩的词语铺陈无疑激 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中国的想 象。于是,欧洲航海家的海 外探险和殖民扩张开始了, 奢华的物质消费与享受也动 摇了人们对天主教的信仰, 进而转向追求俗世的美好生 活。一场本质上是“资产阶 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 文艺复兴开始了。在文艺复 兴(自然科学发展)基础上 ,17—18世纪欧洲又爆发了 反封建和反教会的资产阶级 启蒙运动。 最后,在全球交往体系 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