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踪”是一套短文配图、关于中国老记忆的丛书。文字是在各类报刊发表过的专栏文章,好读,轻松,且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作者擅丹青,图皆自作。丛书可阅读也可收藏,对钟情故旧物事的读者尤是。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全书一百二十余篇,选取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粗言俗语”,粗略地分为“称谓类”、“世象类”、“史俗类”、“风物类”四个部分,一一述之,每文长则千余字,短则不过数百字,随笔的格局,读者可随时看随时放下,作工作之余的消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溯源俗语老典故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聂鑫森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文化寻踪”是一套短文配图、关于中国老记忆的丛书。文字是在各类报刊发表过的专栏文章,好读,轻松,且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作者擅丹青,图皆自作。丛书可阅读也可收藏,对钟情故旧物事的读者尤是。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全书一百二十余篇,选取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粗言俗语”,粗略地分为“称谓类”、“世象类”、“史俗类”、“风物类”四个部分,一一述之,每文长则千余字,短则不过数百字,随笔的格局,读者可随时看随时放下,作工作之余的消闲。 内容推荐 春去秋来,我们这些大活人,天天都在与汉字打交道,或以笔书,称之为“书面语言”,或以嘴说,名日“口头语言”。而且,我们总是说的多,写的少。一个人说给自已听,叫自言自语;两个或更多的人在一起叽叽喳喳,叫聊天、扯谈、摆龙门阵。可笼统地称作“粗言俗语”。 “粗”是“大众化”、“草根化”,“俗”是通俗易懂。它们涵盖口语、俗话、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方言、江湖隐语。还有许多文雅的书面语言,因年深日久,从“象牙塔”流入民间,变得老少成知,随口可说。 这本书就是做日常用语文化寻根的。 目录 序:日常用语的文化寻根/001 称谓类 楷模·模范/004 龙·龙抬头/006 烈士·壮士/008 老板/009 大腕/011 牛·牛气·牛人/012 巾帼英雄/014 酒迷糊·酒神/015 愤青·浪子·铁哥们·铁公鸡/017 跑堂的/018 吹鼓手/020 凌人·做冷饮的/022 开古玩铺的/024 剃头匠·顶上功夫/026 冤家/028 市侩/030 木头人·不倒翁/031 小姐·女士/033 泰山·泰斗/034 丫头·大家闺秀·小家碧玉/035 天生尤物/036 结发夫妻·露水夫妻/038 王八、忘八与王八蛋/040 太岁/042 泥腿子·泼辣货/044 流子·打流/045 傻瓜-笨蛋·混帐/046 画胡子·花架子-破罐子/048 食客·清客·幕友/049 小偷·三只手·梁上君子/051 宝贝/052 鬼/054 嘎杂子/055 世象类 三令五申/057 酷·扮酷·作秀/058 卧槽·跳槽/060 彩头·得彩·中彩/061 红得发紫/062 走后门/063 走穴/065 上当/066 抬杠/068 憨胃/070 斗良/072 镀金/073 穿小鞋/074 打秋风/076 千里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078 聊天·扯谈·摆龙门阵/079 胡说·胡枝扯叶/080 花哨·花里胡哨/081 涮/082 枕边风·耳边风/084 胡牌·放炮·听单张/086 不到黄河心不死/088 树倒猢狲散/089 坐山观虎斗/090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091 天聋地 /092 风马牛不相及/093 得过且过·飞黄腾达/094 摆架子·倒架·装大/095 吹牛·拍马·摸罗拐/096 讲排场·抖派头/097 穿帮·露马脚·出洋相/098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099 烧火·扒灰/100 刮地皮·敲竹杠/101 倒楣·倒霉·倒痔/102 一问三不知/103 机关算尽/104 史俗类 一言九鼎/107 百年好合/10g 撂地练把势/111 淘金/113 绯闻/114 高帽子/116 千刀万剐/117 相思卦/119 白眼·青眼/121 诏书·圣旨/122 功夫茶/124 如意/126 气节·晚节/128 冠冕堂皇/130 猜谜/132 借钟馗打鬼/134 乱成一锅粥/136 门神/138 压岁钱/140 交杯酒/142 金兰帖/144 绣春囊/146 “入”与“日”/148 乌鸦叫,灾祸到/150 不三不四·五花八门/152 冷板凳·跑龙套/153 风物类 堂堂正正/156 顶梁柱·上梁不正下梁歪/158 高屋建瓴/160 泰山石敢当/162 心如古井/164 钩心斗角/166 银门槛·金砖地/168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70 温柔乡·安乐窝/172 三宝殿·大雅之堂/173 下水船·上水船/174 金漆马桶/176 权衡/177 说得轻巧,拈根灯草/179 肉包子打狗/180 吃醋/182 舍命吃河豚/184 斗鸡·斗鸡眼/186 鸩酒/188 鹦鹉学舌/189 春蚕到死丝方尽/191 看你横行到几时/192 蝉联/194 罚款单/196 天罗地网/198 蜡烛/199 借鉴/201 桃花运/203 忘忧草/205 烫手的山芋/207 依样画葫芦/209 石榴裙/211 试读章节 愤青·浪子·铁哥们·铁公鸡 我们常把那种愤世嫉俗,对什么都看不顺眼,整天发牢骚、骂骂咧咧的青年,称之为“愤青”。这是个近些年才开始流行的新词,所谓“愤青”,即“愤怒的青年”的缩写。 我们又把那种“不务正业,专事游荡的青年”(《辞海》)斥贬为“浪子”。这是个古老的词汇,“人都道你是浪子,上长街百十样风流事”(《罗李郎》第三折)。 “浪”的原意是“波浪”,因波浪的起伏、流动无序,引申出“随便;滥”(《辞海》)的意思,如“浪游”、“浪荡”、“浪费”等等。而“浪子”一语,典出宋代的李邦彦,他行事猥鄙,好作秽亵的词曲,自号“李浪子”(见《宋史·李邦彦传》)。“邦彦尝自言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而都人亦呼邦彦为浪子宰相”(《三朝北盟会编》)。 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中,有一个“浪子燕青”。他不但武艺高强,而且会玩耍、识风情,名妓李师师就对他颇为会意。 “浪子,也指流浪者”(《辞海》),居无定所,行踪无定,浪迹天涯。“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唐·李白《窜夜郎于乌江送别宗十六琛》)。 俗语中,将极相契的朋友和知己,可以肝胆相照,可以同生死、共患难,誉之为“铁哥们”。 “铁”,原意为“钢铁”,引申出坚强、坚硬、牢固、牢靠等意思,如“铁了心”、“铁关系”、“铁朋友”,皆是日常用语中耳熟能详的。“铁朋友”,也就是“铁哥们”,以其比喻朋友间的友谊如钢铁般牢不可破。 具有贬义的词语是“铁公鸡”,喻其用钱极为小气,该出钱的时候也是分文不掏,就像“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典出清代袁枚的《子不语·“铁公鸡”》:文中的主人公极为吝啬,喜欢占别人的便宜,村中有人患急病,大夫的处方中须用两根七寸长的公鸡毛做药引子,其人正好有一只长羽毛的公鸡,可他却说你用五钱银子买走这只公鸡吧,而当时的市价一只公鸡不过二钱银子。病人无奈,只好买下。村民们议论时说此人的鸡是“铁公鸡”,一根毛也拔不下来。后来,“铁公鸡”就成了吝啬鬼的代称。 跑堂的 一个人在单位不担任重要职务,也不从事关键的工作,只是打打杂,称之为“跑堂的”;或者只是在单位从事接待事宜,迎来送往,安排酒席、宴会,也会自嘲为“跑堂的”。 “跑堂的”,是旧时对饭店端菜、筛酒的堂倌的称谓。 饭店历来讲究“响堂亮灶”,就是说堂倌招呼客人殷勤、报菜准确清脆,再加上厨房里炉红火旺,厨师的菜肴制作考究。 优秀的堂倌,往往客人刚到饭店门口,即会快步上前迎接,一脸是笑,殷勤地说:“您请!”再对里面高喊一声:“来客人啦!”然后,热情地引客人入座,给每个人递上热毛巾、沏上香茶。待客人揩好脸、手,喝过第一口茶,再说:“您想用些什么?我给您报报菜名!”客人点过头,堂倌便用脆亮的声音把菜名一串串报出来。在报过菜名后,客人选好了菜肴,堂倌会转脸向厨房喊道:“红烧狮子头、熘猪肝、爆炒肚丝、清蒸鲫鱼……”再依客人的口味,特别关照:“重油、少辣,快炒快上咧!”厨师在厨房里闻声频频以勺敲锅,并连声搭腔,一呼一应,满堂热闹。 堂倌上菜,左手托盘,盘里摆满盛满菜和汤的碗、碟,右手持一大摞盛有白饭的碗,脚步轻快无声,且点滴不漏落。到了桌前,再一一报出菜名,末了说:“您的菜齐了,请用!” 过去的堂倌是没有固定工资的,靠客人给的小费为生。客人给了小费,要高喊客人赏钱了,并说出数目,然后把钱丢入厅堂墙角一个漏斗形的木柜里。所有在厅堂的堂倌会一齐喊道:“谢了!客人走好!”到晚上饭店关了门,取出小费由堂倌均分。 堂倌还有负责催请客人的任务。一些有身份的人请客,所请的人中有德高年长者,便委托堂倌代劳。一般是“三请”,即亲自登门请三次,但不“四催”。堂倌入门只到堂前,清亮地喊出谁在什么饭店什么时候设宴请客,敬请光临,然后转身便走。当然,东道主和被催请的客人会在宴会后付出小费,以示感谢。 堂倌除腿勤、手勤、口勤之外,还要具有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本领。比如吃过后不给钱,或者故意找茬说菜肴不洁、味道不正,都必须有一套应对的方法,但绝不能和顾客争吵,甚至打架,要合情合理,不得罪人,也不影响别人用餐。 所以,造就一个合格的堂倌,并非一件易事。 P17-19 序言 序:日常用语的文化寻根 春去秋来,我们这些大活人,天天都在与汉字打交道,或是以笔而书,称之为“书面语言”,或是以嘴而说,名日“口头语言”。而且,我们总是嘴说的多,笔写的少。一个人说给自己听,叫做自言自语;两个或更多的人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叫做聊天、扯谈、摆龙门阵。故这种语言,又称之为日常用语、口语、俗话、熟语,我则将其笼统地称作“粗言俗语”。“粗”是“大众化”、“草根化”,“俗”是通俗易懂。 我们时时在说着“粗言俗语”,顺口而出,不假思索,习以为常,但可否知道它们的历史背景、文化含量及流传中所发生的变异?可否知道那些关键的语汇和关键的字,蕴含着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特殊的“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汉书·艺文志》)效果?如当今很时髦的“老板”、“大腕”、“镀金”、“扮酷”、“作秀”等语词,其实含义深远。 所谓“粗言俗语”,其实涵盖面相当广泛:口语、俗话、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方言、江湖隐语,皆在此中。还有许多文雅的书面语言,因年深日久,从“象牙塔”流入民间,变得老少成知,随口可说,如“三令五申”、“平反”、“温柔乡”、“安乐窝”、“钩心斗角”、“高屋建瓴”等等。 素绪尔说:“语言是一种人工记号。”这种“人工记号”是由作为形态的语音和作为内容的听觉映象两部分构成。形态是内容的物质载体,听觉映象是语音这一载体中的内容。“能指”的语音和“所指”的听觉映象,两者密不可分。“粗言俗语”的“能指”和“所指”,隐含着什么奥妙?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欢喜?我和诸君一样,怀有孩子似的好奇。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和北大中文系读书时,同窗中有两位既是诗人又是理论家的谢颐成和张廓,写诗之余,前者钻研训诂之学,后者则崇尚西方哲学。二兄常在一起探讨中国的文字学和西方的语言学,先是细声讨论,而后必大声争吵,谁也不肯认输,可见语言文字具有怎样奇诡的魅力。 我写这本小书,只是步他们的后尘而已。 全书一百二十余篇,选取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粗言俗语”,粗略地分为“称谓类”、“世象类”、“史俗类”、“风物类”四个部分,一一述之,每文长则千余字,短则不过数百字,随笔的格局,读者可随时看随时放下,作工作之余的消闲。 但愿诸君在阅读这本小书时,有一份快乐的好心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