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前四部分立足于全球视野,对全球碳金融市场的气候变化背景、市场缔造、市场布局以及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我们特别对后哥本哈根的气候谈判和气候政策,以及在此基础上变化莫测的碳金融市场前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展望。本书的后三部分着重于中国布局,我们在大量的调研和访谈基础上,对中国在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定位与发展困境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并试图结合国情,提出中国发展碳金融的原则和路径。由于企业首当其冲面对着低碳时代所带来的风险与机遇,我们最后重点分析了企业的碳资产管理,并提出了合同能源管理是低碳时代公司治理模式的拓展。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第一章 气候变化的全球应对:气候谈判与气候政策/001
1.1 “气候变化”命题真伪的大讨论/001
链接1-1 气候门事件/006
1.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008
1.3 哥本哈根解析/013
1.4 后哥本哈根展望/017
链接1-2 追踪美国气候变化立法/021
第二章,市场缔造:碳金融全球视野/028
2.1 什么是碳金融/028
2.2 立法缔造碳金融市场/031
链接2-1 碳税VS碳交易/034
2.3 全球碳金融市场结构搭建/038
2.4 全球多元化碳交易体系分层发展/040
2.5 碳交易平台在全球广泛建立/047
2.6 碳信用产品成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055
第三章 市场版图:主要碳交易类型/061
3.1 碳金融市场分类/061
3.2 基于配额的碳金融市场发展/063
3.3 基于项目的碳金融市场发展/068
链接3-1 CDM案例剖析:福建漳浦六鳌风电CDM项目/073
3.4 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076
3.5 全球碳金融市场前景预测/084
第四章 资源集聚:碳金融市场的利益相关者/092
4.1 配额市场履约参与者/092
4.2 CDM项目业主和审批、核证机构/093
链接4-1 主要DOE信息/100
4.3 市场投资者之碳基金/103
4.4 市场投资者之商业银行/108
链接4-2 商业银行践行“赤道原则”的案例/113
4.5 市场投资者之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117
4.6 市场推动者:国际金融组织/119
4.7 市场中介服务机构/121
第五章 中国碳金融:国际定位与发展困境/130
5.1 碳金融——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柱/130
5.2 中国碳金融发展现状/137
5.3 中国在国际碳金融市场的角色与定位/155
5.4 中国发展碳金融的困境与问题/159
链接5-1 印度碳交易市场建设的三点启示/171
5.5 中国CDM市场前景分析/173
第六章 碳金融发展的“中国路径”/176
6.1 低碳时代的来临,你准备好了吗?/176
6.2 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原则/186
6.3 中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设计/191
6.4 中国碳金融发展的政府应对/197
链接6-1 中国信用评级:过度开放下的隐忧/204
链接6-2 什么是国际碳金融中心?/209
第七章 低碳时代的“企业应对”/217
7.1 低碳时代的中国企业风险与机遇/217
7.2 低碳时代的企业碳资产管理/224
7.3 合同能源管理:低碳时代公司治理模式的拓展/239
链接7-1 世界大型节能服务公司/243
附件1 英文缩写对照表/253
附件2 CDM市场参与者名单/256
参考文献/265
后记/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