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幼儿园课程评价实践研究领域的智慧结晶。一方面,进一步明晰了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在逻辑与操作方法,厘清了在课程评价中经常出现的操作误区。另一方面,实现了评价视域的交互融通:在评价内容上,从主题活动评价延伸到一日活动评价,从聚焦于教学评价拓展到活动材料、环境创设评价;在评价形式上,从纸笔记录式评价向电子可视化评价过渡与迈进。幼儿园课程评价常态化的“三全”构想与实施,体现了幼儿园课程评价无处不在! 作者简介 朱瑶,教育学硕士,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原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园长兼幼教集团教科研中心主任,现为浙江师范大学幼儿教育集团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实践指导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一线教师组成合作小组开展行动研究,并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探究科学的教养方式。带领团队不断探索,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颁发的2018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2016年两次获浙江省政府颁发的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出版《故事在主题和评价中开始》《幼小衔接数学游戏盒》《幼儿教师如何打造高EQ宝宝》等十余部学前教育专业书籍和家庭教育书籍。多次参加浙江省教材的编写,论文发表和获奖共计80多篇。 目录 绪论 无处不在的课程评价 第一篇 让评价自然地嵌入主题活动 第一章 深度推进:主题活动中的评价嵌入 第二章 评价嵌入主题活动中的案例分享 趣味礼貌棋(大班) 乐玩数学牌(大班) 我的名字(大班) 有趣的迷宫(大班) 武士与龙(大班) 幼师快递(中大班长程主题) 我最爱的幼儿园(大班) 写生乐(中班) 拼图大挑战(中班) 趣味跳房子(中班) 数字棋(中班) 快乐叠高(中班) 打电话(小班) 去动物园(小班) 一起玩颜色吧(小班) 朋友车(小班) 拔萝卜(小班) 第二篇 让评价无痕地融合到一日活动 第一章 追求高质量的一日活动——评价与优化 第二章 追求高质量一日活动的经验分享 第三篇 让评价无声地渗透到环境 第一章 “情·评”环境滋养着你、我、他 第二章 让评价渗透到环境中的经验分享 后记 导语 本书对幼儿自评和同伴互评给予了充分关照。评价是幼儿学习经验提升与概念建构的一种方式,是幼儿获取信息、探索策略与方法的有效途径。幼儿自评和同伴互评未必客观,也谈不上精准,但其意义主要在于以评价为媒介,增加幼儿与自己、与他人之间观点碰撞、思维拓展的机会,幼儿在互动中更进一步理解和重构关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的概念与观念,形成积极、正向、有利于自身后续学习与终身发展的思维方法与处世态度。 本书结合园本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从环境、教学、游戏、生活各个角度切入,结合实践案例,细致描摹了教师通过评价对自己的“教”与幼儿的“学”的解析与重构,从评价表设计、使用、评价信息分析与课程调整的角度,对课程评价的每一个环节展开深度剖析,使教师理解评价表的价值所在,并借助评价表看懂幼儿的内心世界,寻找进一步助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支点。本书采用系统运行的分析和呈现视角,通过课程评价真正搭建起教与学的桥梁,搭建起多元主体对话交流、凝聚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