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新中国70年法治发展的历程、成就与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发展的历程、成就与经验,着力探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努力阐释法治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与中国道路,藉以为推动新时代中国法学创新发展、推动中国法治现代化奉献学术智识和力量。 作者简介 公丕祥,山东蒙阴人,法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全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之一,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先后主持科研项目多项,出版《马克思的法哲学革命》(1987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述论》(1992年)、《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1999年)、《东方法律文化的历史逻辑》(2002年)、《权利现象的逻辑》(2002年)、《中国的法制现代化》(2004年)、《法制现代化的挑战》(2006年)、《公不祥自选集》(2010年)、《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通史》(4卷本,2014年,总主编之一)、《大变革时代的中国法治现代化》(2017年)、《区域法治发展的理论分析》(2020年)等个人专著多部,主编《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等著作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多项成果荣获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 目录 前言 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公丕祥 迈向法学的中国时代——新中国法学70年回顾与前瞻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法学的形象塑造与发展动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法治的理论命题与逻辑转向 作为一种治理方式的法治 法治化营商环境意义、内核及建构路径 道德立法: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立法表达 共性下之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中“道德入法”的三重维度解析 新时代中国检察文化建设的原则与路径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法治发展 完善行政复议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江苏行政复议案件问题为视角 大数据能为法官办案做什么——以“套路贷”虚假诉讼智能预警为视角 司法的国家整合功能——由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推展开 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法治化的制度成本 论国家级新区法治实践中的纵向博弈与横向制衡 论“扩权后”地方政府规章立法权的限制——兼对《立法法》第82条第6款的解释 司法解释“参照适用”现象之法理分析——兼论我国刑法教义学与刑事实践的关系 推进专业化审判 实现人民法庭审判现代化——基层人民法庭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南京市玄武区法院锁金村法庭为样本 导语 中国法治现代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鲜明表达了与中国法治国情条件相适应的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话语形态,致力于揭示中国法治现代化模式的法治逻辑,努力体现中国法治现代化道路的法治立场。面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指导下,立足国家需要,把握全球视野,深入系统开展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与咨询研究,悉心探讨中国法治现代化领域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着力构建中国法治现代化理论分析系统,以期回应大变革时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理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