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以近代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以及大新公司的百货大楼为切入点,关注近代中国百货公司这一新的建筑类型的发端与发展、来源及其传播路线;探讨近代商业建筑的设计共性及特性;思考百货公司对上海城市现代化过程的作用,百货公司对都市文化、现代商业建筑的影响;解析近代中国对“洋文化”的主动吸收和融合发展的过程等。 作者简介 周慧琳,浙江人,曾先后就读于浙江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和同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She Ji出版平台,任助理研究员。她主要的关注点是近代中国建筑与文化、中外建筑比较研究等。 目录 序言 前言 1 1914年前后的上海:城市、商业与市民生活 租界:城市管理和新建筑类型的介入 商业概况: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消费文化和市民生活:现代化的转身 2 从悉尼到上海:四大公司发展简史 在澳大利亚的积累 在香港的起步与坚持 在上海的辉煌及发展 后续:1949年以后 3 特性与共性:四大公司建筑研究 先施公司:传统到现代的过渡 永安公司:大型百货公司的雏形 永安新厦:商业帝国的建构 新新公司:日日新,又日新 大新公司:现代百货公司的范式 多种功能共存的建筑综合体 四大公司的其他共同点 4 建筑、城市空问和文化:关于百货公司的几个议题 近代百货商业空间的发展 百货公司股东们的地缘、业缘和亲缘关系 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民族主义的理想与现实 百货公司与都市文化 “洋文化”传播模式的反思 总结 附录 艾略特·哈沙德:一位美国建筑师在民国上海 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导语 围绕上海四大百货公司这个内核,全书分为三个层面:原境、本体和外延。 原境部分,作者通过对1914年前后上海城市建设的概况和商业发展的情况,以及当时上海的消费文化和市民生活的状况,试图还原当时上海的真实面貌。 本体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四大公司发展简史和四大公司建筑研究。前者详述了百货公司极其创办人的创业过程,后者从建筑的角度来看南京路上的这四个百货公司(共12个单体),通过对建筑设计方、营造方的介绍,对各个建筑特点的分析来探讨百货公司这一建筑类型的共同点。 外延部分是以百货公司为基点,向外扩散的研究,分为近代商业空间,业主们的地缘、业缘和血缘关系,百货公司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民族主义的理想与现实,艾略特·哈沙德,百货公司与都市文化,洋文化传播模式的反思等等主题。这些相对独立的主题,作为一个个切入点来更生动地剖析和建构民国时期百货公司和上海的方方面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