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印章艺术是华夏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古以来一般以篆书入印,所以又称篆刻艺术。印存印谱是汇集玺印和篆刻家创作的图谱,可供人鉴赏、临写,是研究篆刻发展史、文字学、史学的重要资料和依据。 我国的印谱起源于宋代,有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印谱为北宋徽宗时期的《集古印格》《宣和印谱》《复斋印谱》等,但据考目前已经失传流失,我们后人没有机会再一睹北宋徽宗时期的印存印谱的芳容,以及它所展示的中国古代篆刻艺术的风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本书裏所收集的《集古印谱》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印谱,为明代隆庆时期的顾从德编辑于一五七二年,共六册,内容包括作者本人的收藏及他人所藏的印章,其中收録的玉印一百五十余枚,铜印一千六百枚。《集古印谱》开创了原印钤盖拓谱的先河,刊行后在金石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在明万历三年,公元一五七五年也就是出版后的第三年这套印谱再次增补,玉印增加到二百二十余印,铜印增加到三千二百余枚。《集古印谱》在题列编排、用笺规格、译文考证等方面都极其细致,为以后的印谱形制奠定了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整理编辑收入了由浙西的丁仁、高时敷、葛昌楹、俞人萃四人于丁丑吴淞战役后将所藏的汇辑了明代文征明、文彭夫子至清达受、赵莲及二百七十三家印人的一千九百余方印章汇集而成的印谱以“浙西丁高葛俞四家藏印集拓廿又一部己卯春成书”二十一字序之,这些形制各异的印存包含了历史长流裏无尽的细节,一枚看似平凡的印章,往往能证明一件史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大事。 此印谱的印章,均为流传有绪的精品:如丁氏所藏,多为八千卷楼原构;俞序文所藏,多为傅栻华延年室旧藏;葛书征、高绎求所藏亦多为各收藏家出而易米或勉为割爱之名印。如文彭作“七十二峰深处”、何震作“听鹂深处”、程邃作“徐旭龄印”,邓石如作“意与古会”和“笔歌墨舞”,丁敬作“曹焜之印”等,均为印坛珍宝。 古代印谱由于用纸、编辑和印制极其考究,其本身就是古籍善本;更由于手工钤印,其拓谱不易所造成的存世量之罕,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大多以孤本存世,因此具有极大的文献史料和文化传承价值。 《中国古代稀见印谱印存辑刊》所收集的印谱印存底本全部为名家珍藏印谱和名人印集的稿本,经编辑整理后影印出版,不但可以领略到印章收藏大家的藏印全貌,更是对书画名家的作品鉴定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 目录 第一册:1-276 《秦汉印统序》 (明)李维桢撰P1-68 《古今印则序跋文》 (明)程远纂述P69-88 《集古印薮》(一) (明)王常编,顾从德校P89-276 第二册:1-282 《集古印薮》(二) (明)王常编,顾从德校P1-174 《甘氏集古印正》(一) (明)甘旸辑P175-282 第三册:1-300 《甘氏集古印正》(二) (明)甘旸辑P1-258 《印正附说》 (明)甘旸述,刘光校P259-300 第四册:1-276 《酣古集印谱》(一) (明)苏晓纂 第五册:1-262 《酣古集印谱》(二) (明)苏晓纂P1-100 《古今印史》 (明)徐官撰,陈诗教,沈德先校P101-176 《二程印谱》 (明)程远、程大年篆P177-262 第六册:1-278 《雪渔印谱》 (明)何震纂P1-78 《古今印例》 (清)曾寸斋著P79-216 《秋水园印谱》 (清)陈炼篆,张维沾校P217-264 《秋水园印谱印说》 (清)陈炼撰P265-278 第七册:1-334 《问奇亭印谱》 (清)陆廷槐辑P1-334 第八册:1-302 《养正楼印存》(一) (清)孟介臣、周佳篆 第九册:1-286 《养正楼印存》(二) (清)孟介臣、周佳篆 第十册:1-280 《飞鸿堂印谱》(一) (清)汪启淑鉴藏,金农、丁敬校定 第十一册:1-300 《飞鸿堂印谱》(二) (清)汪启淑鉴藏,金农、丁敬校定P1-168 《印学集成》 (清)李镛纂P169-260 《十八罗汉尊名古砖印玩》 (清)俞鸿顺辑P261-300 第十二册:1-266 《强勉斋印谱》 (清)曹世模P1-266 第十三册:1-338 《小石山房印苑》(一) (清)顾湘辑 第十四册:1-300 《小石山房印苑》(二) (清)顾湘辑 第十五册:1-304 《学山堂印存》 (清)顾湘辑P1-224 《李王家印谱》 佚名纂P225-304 第十六册:1-270 《苍莽独立楼印选》 (清)孙思敬撰P1-194 《松香馆印谱》 砚湖收集P195-236 《印谱》 董泉藏P237-270 第十七册:1-290 《丁丑劫余印存》(一) (民国)丁辅之等人辑 第十八册:1-294 《丁丑劫余印存》(二) (民国)丁辅之等人辑 第十九册:1-284 《丁丑劫余印存》(三) (民国)丁辅之等人辑 第二十册:1-302 《丁丑劫余印存》(四) (民国)丁辅之等人辑 第二十一册:1-336 《博山居印谱》(一) 佚名撰 第二十二册:1-322 《博山居印谱》(二) 佚名撰P1-138 《古铁山房印谱》 佚名辑P139-184 《白眼居士印谱》 佚名撰P185-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