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试(测谎),是一门有着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心理学技术,它建立在科学和公正的基础之上,因而成为犯罪心理学在当前司法领域中重要的应用之一。
本书作者拥有理论与实践双重优势,创造性地结合大量案例为读者讲述了当前司法实践中测谎的基本思维路径;本书也是一本探索性专著,详细地探究了各种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在办案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亦有针对性地引入了大量犯罪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加以说明。本书在坚持专业性的同时不失趣味性和可读性,为读者呈现了司法测谎工作者在实践中抽丝剥茧击破谎言的精彩过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解剖谎言(测谎师办案手记)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作者 | 张坤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心理测试(测谎),是一门有着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心理学技术,它建立在科学和公正的基础之上,因而成为犯罪心理学在当前司法领域中重要的应用之一。 本书作者拥有理论与实践双重优势,创造性地结合大量案例为读者讲述了当前司法实践中测谎的基本思维路径;本书也是一本探索性专著,详细地探究了各种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在办案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亦有针对性地引入了大量犯罪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加以说明。本书在坚持专业性的同时不失趣味性和可读性,为读者呈现了司法测谎工作者在实践中抽丝剥茧击破谎言的精彩过程。 作者简介 张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硕士。毕业后进入北京检察机关工作至今,拥有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的心理测试(测谎)专业技术资格,从事测谎鉴定工作。 目录 第一章 去伪存真:测谎之目的 测谎原理:杜绝故弄玄虚 测谎:一个心理学实验 说谎者伪装:被低估的能力 当事人陈述:被低估的难度 谎言:虚构、否认和隐瞒 犯罪知情测试:零口供案件 无意识回避:说谎者的欲说还休 主观情感:真情难测谎 坦白:那些如实交代的说谎者 第二章 慎之又慎:测谎之态度 身体线索:测谎师的谨慎 真假混杂:不存在的刀 现场:还是现场 反转:被害反成被告 基线反应:被误用的概念 无意视盲:看不见的大猩猩 立场:中立的测谎师 辨认:记住他的样子 迟到:背后的意义 第三章 周密逻辑:测谎之思路 警惕:假装未被污染的被测人 细节:魔鬼藏在里面 幽灵抗辩:测谎巧妙甄别 年轻:测谎师的短板? 假设验证:三人三说法 关注:那些异常的东西 对症下药:测谎师拒绝测谎 受贿:贪官的记忆 误区:自信不等于准确 第四章 不遗巨细:测谎之保障 测前谈话:成功测谎的保障 问题设计:被测人的语言 被害人:重新核实的必要性 误判:一副白手套 同为真话:眼见不为实 虚假自白:谎言为何出现? 虚假自白:谎言如何形成? 相互印证:一条狗引发的血案 证人证言:儿童的证言准确吗 第五章 学以致用:测谎之其他 刻板化陈述:如果顺序被打乱 陈述有效性技术(SVA):用于评估陈述可信度的心理学技术 表情:说谎的线索 注意:“第二把凶器” 人格:当测谎师遇见弗洛伊德 记忆:测谎的基础 攻击:别只看表面 记忆变化:“幽灵战争” 误导信息:错误证言的一种成因 思考:读书有什么用? 序言 从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系毕业至今,我一直于检 察机关工作,也因此有机会,能够接触和办理各类疑难复 杂的测谎案件。 我的导师马皑教授经常提到,犯罪心理学是一门实践 性很强的学科。在办理一线测谎案件的过程中,我对这句 话的理解也愈加深刻。 测谎,是一门有着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心理学技术, 也是犯罪心理学在当前司法领域中重要的应用之一。 具体来说,测谎又可以分为狭义的测谎和广义的测谎 。 狭义的测谎,即司法领域中,借助多道生理心理测试 仪(即我们所俗称的“测谎仪”)所进行的标准化测谎。 首先,测谎师与接受测谎的人(在测谎领域中称之为 “被测人”)针对具体案情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回顾,然后 ,由测谎师向被测人说明测谎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程序,并 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心理开发”,即“测前谈话 ”阶段。 接下来,测谎师将测谎仪所使用的多道生理指标传感 器连接到被测人身上,然后开始依照编制好的题目向被测 人进行标准化发问,即“正式测试”阶段。 这一阶段,有时也被称为“测谎仪测试”阶段或“上 机测试”阶段。 在被测人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测谎仪会通过连接在被 测人身上的各个传感器,迅速精确地记录下被测人皮肤电 、血容量、血压、呼吸等生理指标的即时变化情况。 在发问和回答结束后,测谎师将对被测人在测谎过程 中生理指标的变化数据进行精确的量化分析,明确被测人 在回答各个问题时说谎的概率,即“图谱分析”阶段。 最后,测谎师将依据对被测人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的量 化分析结果,撰写《心理测试(测谎)检验报告》,给出 最终测谎结论,即“撰写报告”阶段。 司法领域中借助测谎仪进行的测谎,对于专业性和规 范性有着很高的要求。 首先,主持测谎的测谎师,以在检察机关从事测谎的 测谎师为例,必须取得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的心理测试 (测谎)专业鉴定资格,才能独立进行测谎。 也正因如此,司法领域借助测谎仪进行的测谎,绝非 人人均可以实施。 其次,司法领域中借助测谎仪进行的测谎,从测前谈 话、问题设计、测试范式、仪器使用、波形分析到结果评 估、报告撰写,都有一整套详细的操作标准和流程。 这决定了测谎师必须经过大量的专业化培训和实战积 累,才有能力独立进行测谎。 需要解释的一点是,司法领域中的“测谎”技术,其 实是一种通俗的叫法。更为准确的表述,应当为“心理测 试”技术。 这是因为,该技术的目的,其实是在于“探查被测人 的心理信息”。但是,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本书中暂用“ 测谎”一词进行表述。 司法领域中测谎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普通大众对其 知之甚少,这也为测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尽管测谎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相对陌生,但事实上,在 各类疑难复杂案件中,测谎正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一家公司保险柜内的现金失窃,由于门窗和保险柜均 未遭到破坏,因此办案人员怀疑为内部人员所为。经调查 ,有五个人有条件在公司其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从 保险柜内取走现金。 那么,这五个人之中,究竟谁是真正的小偷? 通过测谎,测谎师可以帮助办案人员锁定真正的作案 人。 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被害人称自己被嫌疑人打伤,嫌 疑人称被害人是自己摔倒受伤。案发当时,现场并没有证 人目击。 那么,被害人的伤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测谎,测谎师可以帮助办案人员判断被害人受伤 的真正原因。 一名嫌疑人被抓获后,辩称自己已经把被害人的钱款 汇给了一个叫“夫子”的上家,自己其实也是受害者,被 这个叫“夫子”的人骗走了钱财。 那么,这个叫“夫子”的上家是否真实存在? 通过测谎,测谎师可以帮助办案人员明确“夫子”是 否为嫌疑人所故意编造。 一起职务犯罪案件,办案人员在控制受贿人之后,需 要明确收受贿赂金额的大致范围。 那么,如何确定受贿金额的大致范围? 通过测谎,测谎师可以帮助办案人员搜索出受贿金额 的大致范围,引导下一步的侦查方向。 广义的测谎,是指包括言语内容测谎、动作姿态测谎 、微表情测谎等在内的“大测谎”。 这种广义的测谎,对于测谎师的专业资格往往并无明 确规定,因此,这种测谎原则上人人均可以进行,测谎的 结果通常也不以检验报告的形式呈现。 本书主要立足于对司法领域使用测谎仪进行的测谎展 开论述。鉴于此,书中所表述的“测谎”,所指的就是狭 义上的“测谎仪测谎”。 但同时,对于广义的测谎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本书也 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 之所以如此,主要考虑到以下两点: 第一,广义的测谎中所涉及的许多内容,经过了心理 学相关实证研究的验证,因此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 ,也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 第二,在司法实践中,尽管测谎师出具测谎检验报告 的依据,是来源于对被测人生理指标数据的评估分析,但 在整个测谎的过程中,言语内容测谎、动作姿态测谎、微 表情测谎的应用,有时会对测谎仪测谎起到重要的帮助和 辅助作用。 除此以外,本书有针对性地引入了大量犯罪心理学领 域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来源于心理学理论,应用于 测谎实践,对于测谎师办理测谎案件也会提供切实有效的 帮助。 这本书的诞生,离不开许多人的帮助。感谢闫潇潇老 师、唐晋老师、张国樑老师和刘菡、郭静、李阳。每一起 测谎案件的顺利办理,都蕴含着集体的智慧,凝聚着大家 的心血。感谢我的导师马皑教授。马老师渊博的学识和高 尚的品格,是我永远的学习榜样。感谢毛书贵老师和靳跃 老师。二位老师对我而言亦师亦友,对我的谆谆教导使我 受益匪浅。 最后,我还要感谢本书的编辑吕静云,她的一丝不苟 和辛勤付出,帮助这本书最终能够顺利与读者见面。 需要说明的是,书中所使用的案例均经过了笔者的合 理改编。另外,为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测谎 ,笔者也在书中使用了部分虚构案例以进行说明。 导语 结构性谈话、周密性逻辑、标准化发问、精细化分析…… 一线测谎从业者剖析司法领域中的测谎思维路径。 心理痕迹、无意视盲、虚假自白、植入记忆…… 一个个生动案例揭开测谎工作中覆盖的心理学面纱。 测谎,是犯罪心理学在司法领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它绝不是简单地依靠测谎仪来甄别谎言,相反,测谎师的思维路径才是打开谎言的钥匙。阅读本书,你要了解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测谎过程,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一个专业测谎师究竟是如何进行思考的。 精彩页 测谎原理:杜绝故弄玄虚 当被测人坐在测谎椅上,双眼警觉地看着测谎师时,他也许并不知道,测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测谎师往往会先对被测人进行询问: “知道今天安排你来这里,是要干什么吗?” 被测人往往也会迟疑地点点头,然后答道: “知道,来做一个测谎。” 测谎师继续追问: “你了解测谎吗?” 得到的回应,多半是被测人的摇头: “不知道,没接触过。” 此时就会引出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测谎师,要不要将测谎的工作原理如实告知被测人? 一些人主张,应当将测谎原理进行“故弄玄虚”的处理。告知被测人的具体表达方式,像这样: “今天我们要做的是测谎,这是测谎仪,这个仪器非常厉害,只要你今天说任何谎话,它立刻就会发现,没有人能逃得过。别的你不需要知道,你也听不明白,你只要记住,今天你说的任何谎话都会被测谎仪揭穿,就可以了。” 类似的表达方式还有这种: “测谎仪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产物,能直接观测到你内心到底在想些什么,所以你今天一定要如实回答。” 这些表达方式的相似之处,都是对测谎进行了“神秘化”的处理。 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处理,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让测谎仪和测谎师变得神秘,可以对说谎者起到极大的心理震慑作用,使他们放弃侥幸心理,如实交代自身存在的罪行。 第二,测谎仪的运作原理和测谎的基本流程是什么,测谎师明白即可,被测人不需要知道。因为,即使被测人不清楚,也不会影响到测谎的顺利进行。被测人在测谎中所要做的,就是按照测谎师的要求,一一回答问题即可。 第三,对测谎仪运作原理和测谎基本流程的讲解费时费力,有时还需要应对被测人提出的种种疑问。相比之下,不如跳过这一阶段,直接进入案件主题来得顺畅。 于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测谎实践中,甚至会出现一些完全跳过测谎仪基本原理说明阶段的情况。 而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测谎不应故弄玄虚,而应如实相告。 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测谎师不仅应当如实相告,更应当详细告知。 之所以认为测谎师应当将测谎仪的运作原理如实告知被测人,原因在于,只有如实告知被测人测谎仪的基本工作原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测谎结果的准确度。 这,也是要如实告知被测人的根本原因所在。 大量的实验室实证研究均已表明,当被测人理解了测谎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后,与并不清楚测谎仪工作原理的被测人相比,前者接受测谎所得出结论的准确率,要显著高于后者。 认为保持测谎的“神秘化”可以对说谎者产生极大的心理震慑作用,实际上却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无辜者也同样会受到这种“神秘化”带来的负面作用。 举个例子。 某单位的保险柜失窃,经过调查,办案人员最终锁定了三名嫌疑人。因为,只有这三人,才有条件在其他人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取走保险柜内的现金。 这三名嫌疑人中,只有一名是真正的嫌疑人,另外两人是被错认为嫌疑人的无辜者。 由于无法确认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作案人,于是办案人员将三名嫌疑人送到了测谎实验室。 那么问题来了,当这三人分别走进测谎室,面对测谎师接受测谎时,谁内心会紧张?谁内心不会紧张? 答案是,无论他是不是真正的作案人,内心都会紧张。 原因很简单,如果是真正的作案人,当测谎师问“保险柜失窃这件事情,与你有关吗”时,他会盘算: “糟糕,我回答时可一定要控制自己,保持平静,不能露了马脚。” 但人的心理变化规律偏偏就是,你越想控制,越想努力保持平静,生理指标的变化反而越异常。 但如果是无辜者,当测谎师开始问“保险柜失窃这件事情,与你有关吗”时,他也。会思索: “我的天,他们一定是怀疑我了,我该怎么办?这测谎仪是怎么工作的?它是什么原理?如果弄错了,我会不会被冤进大狱?” 这一连串的想法在脑海里打转,无辜者内心也不可避免会起波动。 诚然,单纯的内心紧张,并不会对测谎的最终结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作为测谎师来说,完全可以通过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调控被测人的紧张状态,从而将测谎过程中出现的误差降到最低。 而一种有效的调控被测人紧张程度的简单方法,就是如实告知被测人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首先,测谎师应当向被测人告知测谎仪的工作原理,这种告知应当是详细的,也应当是坦诚的。 接下来,测谎师会向被测人说明: “测谎是一项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成熟的心理学应用技术。测谎仪是一台科学的仪器,所以请你相信我,相信测谎仪,也请你相信科学。假如,你是无辜的,你只需要如实地回答,这台测谎仪绝不会得出不利于你的结果。但是,如果你今天说谎了,那么你的谎言也会在这台测谎仪上完完全全地被揭露出来。” 在经过了这一系列的告知和说明后,诚实的被测人会从先前的胡思乱想中摆脱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