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活着要懂添加剂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化学工业
作者 俞惠星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活着要懂添加剂》是一本颠覆添加剂形象的情景读本。作者俞惠星有感于市场上层出不穷的造假现象和消费者谈“剂”色变的不安心态,通过皮皮一家这一寻常人家的不寻常生活,带您领略添加剂背后的造假伎俩与骇人猫腻,全面解密衣食住行中的“添假剂”现象,提供了辨别商品优劣、防范有害物质侵扰、提升生活品质的一些实用知识、方法和生活经验。

内容推荐

俞惠星编著的这本《活着要懂添加剂》以家庭情景剧的形式,曝光了藏匿于生活各个角落的添加剂。将添加剂从深不可测的加工领域拉回到我们的餐桌上、我们的衣食住行中。

书中全面揭秘衣食住行中滥用添加剂的花招,厘清关于添加剂的种种错误观念,打开人们心中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添加剂心结,提供给消费者辨析添加剂、防范有害物质侵扰、提升生活品质的实用方法和生活经验。

目录

第一篇 揭色篇

第一章 迷失方向的染色食品

 ◇染色鱼引出添加剂

 ◇群里的“色”秘密

 ◇染色馒头的话题

第二章 让你我都惊讶的漂白食品

 ◇洗蟹粉洗出来的山寨大闸蟹

 ◇凤爪背后的“白色恐怖”

 ◇都是漂白剂惹的祸?

 ◇食品乱“打磺”,靠谁来“扫磺”

第三章 菜篮子里耍魔术,蒙的是谁

 ◇紫薯掉色很自然,鱼上麻药为了啥

 ◇虾丸无虾、蟹棒无蟹谁的错

 ◇自从黑调料搭上白腐竹……

第四章 “保健品”在“践踏”你的健康

 ◇血燕,燕窝中的珍品还是“鸩品”

 ◇虫草怎么成了“夺命草”

 ◇鹿胎膏羊胎造,“指羊为鹿”谁知道

 ◇保健食品中的“红白两道”

第五章 炒货里暧昧的“光”与“色”

 ◇糖炒栗子炒出“案子”

 ◇瓜子也“化妆”?

第六章 潜伏在化妆品里的“牛鬼蛇神”

 ◇美白肌肤,禁得起“一夜漂白”的诱惑吗

 ◇你会把水银往脸上抹吗

 ◇千百年来,多少女人知道自己“铅”辛万苦

 ◇化妆品“花样”多,手指甲“手法”凶

 ◇染指甲,染头发,染……骨头?!

 ◇美瞳招眼也招祸?

第二篇 问香篇

第七章 遇到重口味“伴侣”,你hold得住吗

 ◇“咖啡”没有“伴侣”香?

 ◇三聚氰胺始“添假”,反式脂肪终添乱

 ◇没有“奶”也没有“茶”,就是管它叫“奶茶”

 ◇你愿意喝“不用豆子磨的豆浆”吗

第八章 超市里的诱惑和困惑

 ◇甜蜜的毒枣

 ◇膨化食品难“休闲”,油炸食品不“方便”

 ◇“铝毒”猛于虎

 ◇松软的面包,温柔的一刀

 ◇天天腌、熏、烤,你说好不好

第九章 “假粗粮”引出的“真话题”

 ◇爆“粗口”的“粗粮馒头”

 ◇蜜饯,蜜饯,“口蜜腹剑”

 ◇食品都有添加剂?

 ◇PM25也与随意“添加”有关

 ◇防“添假”于未然

 ◇参不透的“人参乌龙茶”

第十章 每逢佳节倍“添堵”

 ◇月饼年年见,何止“去年馅”

 ◇元宵何以成“元凶”

 ◇语“粽”心长话端午、饺子露“馅”坑煞人

 ◇儿童过节:玩具的苦恼

第三篇 辨味篇

第十一章 卤味用啥“入味”

 ◇自家煮的肉,为啥没卤味店的光鲜

 ◇打酱油不轻松

 ◇卤味水嫩的“秘招”

 ◇嫩肉粉何以让“主妇”变成“巧妇”再变成“怨妇”

第十二章 当心饲料添加剂,变为餐桌“添乱剂”

 ◇瘦肉精引发的导火线

 ◇水产也有“瘦肉精”

第十三章 餐厅就餐,要提防被“暗算”

 ◇啤酒泡沫藏玄机

 ◇果汁“现榨”还是“现调”

 ◇苏丹红走了,它的“亲戚”又来了

 ◇鱼翅藏“毒刺”,还是不要吃

 ◇一滴香里的“高度机密”

第十四章 “老字号”又“添”新烦恼

 ◇死猪做肉松,居然“白又松”

 ◇阿胶不用驴皮做——驴也是这么想的

 ◇“粉丝”也掺假,“大牌”谁捧场

 ◇平遥牛肉“骡马”造

 ◇金华火腿做的“高汤”会变成“药汤”吗

第四篇 现形篇

第十五章 不请自来的“衣冠禽兽”

 ◇美靠靓装,靠得住吗

 ◇校服为何暗藏“杀机”

 ◇谁有“牛仔裤皮炎”

 ◇干洗店里的“刺客”

第十六章 “生活用品”会变成“生活毒品”吗

 ◇有毒塑料袋,“袋袋”在相传

 ◇三聚氰胺“隐姓埋名”做餐具

 ◇“卫生筷”卫生吗

 ◇“变废为宝”的垃圾纸变成了餐巾纸

 ◇不粘锅,不粘食品粘人品

第十七章 儿童食品,隐含哪些“少儿不宜”的东西

 ◇小学生能突破“五毛钱零食”的“围剿”吗

 ◇都是汉堡惹的“祸”

 ◇别老拿防腐剂说事

 ◇饼干能当饭吃吗

 ◇色素、甜蜜素、抗生素有多少未知数

第十八章 “无形”之中,甲醛“逞凶”

 ◇空气清新剂,后果谁来“计”

 ◇新车上路三年“香”

 ◇高档车沥青“造”,请你坐要不要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附录

 ◇附录1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附录2 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

 ◇附录3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附录4 保健食品的功能范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食品乱“打磺”,靠谁来“扫磺”

“硫磺也是食品漂白剂?我还以为熏过硫磺的食品都不能吃呢!”晴晴发现新大陆似地惊讶不已。她其实是被整迷糊了。刚才还听说生姜“打磺”要当心,土豆、黄花菜、红枣、笋干已被工业硫磺“扫荡”,可见硫磺不是什么好东西,现在又把硫磺说成是食品漂白剂……

“这是个好问题!”皮皮爸先肯定晴晴的提问。遇到有人要探究这些专业问题他非常来劲,平时还担心自己说了别人不想听呢。“硫磺的使用历史久远,古代中国人早就发现硫磺对食品的漂白保鲜功能。硫磺在熏蒸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漂白作用明显,可使食品外表光鲜、色泽鲜亮。

“比如,干燥的银耳正常颜色是略带微黄色,而经硫磺熏蒸后就会变得雪白光鲜好看。它还有脱水作用,可使需要脱水的食物更易干燥、脱水。硫磺还具有杀菌、杀螨等防腐作用,可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这都是硫磺的正面作用。

“但硫磺也有不少负面作用,硫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硫遇水后会变成亚硫酸,亚硫酸进入人体不仅会破坏食品中的维生素B,还能使钙形成不溶性物质,进而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游离的亚硫酸对人的胃肠还有刺激作用。如果长期过量食用二氧化硫超标的食品会危害人们的消化系统,产生呕吐、腹泻、恶心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害人的肝脏、肾脏,并导致其他疾病。

“鉴于硫磺的独特作用和特点,《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列入了硫磺,但使用要求很明确,仅限使用于水果干类、蜜饯凉果、干制蔬菜、经表面处理的鲜食用菌和藻类、粉丝、粉条、食糖等六类产品,其最高一类的食品使用限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为每千克0.4克。按规定使用硫磺是安全的,滥用硫磺,随意‘打磺,‘撒磺’就可能给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后果。

“像菊花大家都很熟悉,它是一味中药,清热解毒平肝明目,一到夏季,许多人都会想到泡点菊花茶喝。传统上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有‘亳菊’‘滁菊’‘杭菊’之分,但现在又多了一个‘打磺’和非‘打磺’的区别。《羊城晚报》报道,执法人员在广州中药材市场单单一个上午,就查获涉嫌‘打磺’菊花约1吨。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我刚才强调需要‘扫磺’土豆、黄花菜、干货的是工业硫磺,它和食品添加剂中使用的食品级硫磺并不可同日而语哦。”皮皮爸对晴晴强调了一句。

工业硫磺含有大量的杂质,包括铅、砷、铊等有毒重金属,如果使用它们熏蒸食品,在熏蒸过程中这些杂质会变成可挥发性有毒物质并进入食品,人过量食用这些食品就会中毒,后果严重。反过来讲,使用工业硫磺熏蒸食品无疑就是谋财害命!  “所以,按规定熏过硫磺的食品可以食用,超量、超范围使用硫磺,甚至用过工业硫磺的食品就不可食用。食品中使用的硫磺必须是食品级,其他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要求也同样如此,这是常识,也是法律所规定的,这是食品生产加工中的高压线,碰不得!”

看到皮皮爸说话严肃的样子,晴晴朝皮皮妈吐吐舌头。皮皮妈对此早已习以为常。皮皮爸说话做事一向严谨,遇到专业问题和工作上的事更是喜欢单刀直入、不讲情面,平素最看不惯看人说话圆滑处事的人。她知道她丈夫骨子里就是个搞技术的坯子,不会拐弯,因而只是用眼神安慰着晴晴。

甄铮眼里看着他女朋友的一举一动,心里就担心她憋屈,急忙开口引开话题:“听姑父说了那么多,我觉得自己也开始‘专业’起来了,否则老是孤陋寡闻,赶明儿要是再被黑那不就更惨了?食品市场确实也该常常打黑扫‘磺’,不过像我们这样只有半拉子水平的人怎么才能避免被黑?有没有简单点的方法,最起码能识别出‘打磺食品’?”

皮皮爸:“能基本辨别‘打磺食品’就等于多了一样‘打黑扫磺’的武器,再结合了解一些可能滥用漂白剂,以及涉及漂白的非食用物质可能添加的食品品种,就会争取到更多主动。人人都能主动防范‘打磺食品’‘食品黑货’,监管部门再用高压水龙头经常冲洗冲洗,这个市场才会慢慢干净起来。我推荐一个‘四步分辨法’,你可以试试。”

P22-23

序言

站在教育边缘几十年,目睹了这个教育那个教育满天飞,却始终没见到有生命教育课,尽管生命最可贵。所以,我一直有个疑惑,中国最稀缺的教育是不是生命教育?文章落笔之时,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不幸发生。撇开其余,至少折射出我们生命安全意识的薄弱,生命救护手段的贫乏。更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公共安全事故已不知是第几次了,但这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正是有鉴于此,审阅完这本以添加剂为主旨的书后颇有感触,遂一气呵成,草拟了份读后感,准备书正式出版后为有缘者做个导引。无奈作者俞惠星先生见状甚喜,恳请作为序言。笔者思之良久,感觉也还对榫,这篇随感也就早产了。

每个人都是公共安全的受害者,所以我们理应成为自己生命的第一守护者。但生命教育的长期缺失,我们的生命观其实很粗糙。编写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个典型的佐证。我们深入商场、饭店、街头,就添加剂与不少消费者进行交流时,得到的答案竟然出奇地一致:“我吃一点点怕什么?”访谈者大多底气十足。言下之意,你多虑了。

洵属如此,吃一点真不可怕。可怕的是这句话本身以及折射出的我们对待添加剂,对待健康,对待生命——自己的以及他人的生命的态度。不断上演的滥用添加剂,危害公共安全事件本身也耐人寻味,值得深思。

提及添加剂,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头脑内存不是空白就是只鳞片爪。像上面提到的,大多数消费者索性将添加剂等同于食品添加剂了,认为添加剂百害而无一利,鲜有能客观翔实说清楚的。所以,容许这里也先科普一下:食品添加剂只是添加剂之一种,添加剂家族成员根深叶茂,还有饲料添加剂、药品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汽油添加剂等等。仅仅食品添加剂一枝,就子孙满堂,达25万种之多,还要瓜瓞绵绵的。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仅合法也是安全的,不要谈“剂”色变。实际上,不知不觉,添加剂已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包围着我们日常生活的馒头、燕窝、虫草、莲子、枸杞、糖炒板栗、瓜子、化妆品、珍珠奶茶、调制豆浆、蜜枣、油条、粉条、薯片、面包、蜜饯、腌制和熏烤食品、月饼、元宵、粽子、卤味、调料、牛排、啤酒、果汁、肉松、卫生纸、卫生筷、饭碗、服装、车内饰、KTV包厢、室内装饰等等,哪一样能离开添加剂?我们吃到了嘴里,满足了味蕾,涂抹在了脸上,愉悦了身心,但对添加剂却那么陌生,无知,恐怖。究竟是我们对不住添加剂,还是添加剂骚扰了我们?

其实,食品添加剂被誉为“食品工业的灵魂”,没有食品添加剂,也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与当下丰富绚丽的生活了。我们已经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了。想象一下没有食品添加剂的日子,我们恐怕要回溯到铁器时代,与粗茶淡饭为伴。寒夜客来,将就喝杯茶吧,因为即使有山珍佳肴,也难以保鲜贮存啊。能长期放置的,也就是腊肉之类吧。想尝个鲜,怕如登天之难,即便官高位重如樊川先生者,也只能从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中去构筑他的印象荔枝了。唐诗宋词皇皇巨著,神采四溢,可流淌的也仅仅是酒香,氤氲着的也只有茶香。的确单调了点!

显然,正确对待添加剂的态度,不应滞涩于有没有添加,而是生产者是否超标使用,是否违规使用,甚至滥用等等。

有人说,我们对添加剂的误会,是被媒体误导了。这话有道理,这几年,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等事件一件接一件,在媒体炮轰的冲锋陷阵下,全社会纷纷加入谴责之列,加深了对添加剂的误解。一场征伐之后,还是不明了添加剂与食品添加剂、滥用添加剂与使用非法添加物的界限。不仅没起到科普作用,有时反而把错误的知识广而告之,沉淀到人们的头脑中去了。比如,三聚氰胺,人人闻之色变,但它从来就不是魔鬼。三聚氰胺是添加剂,不过,不是食品添加剂。它是涂料添加剂,在涂料里作为甲醛吸收剂。它亦是水泥添加剂,可作为高效减水剂。把它添加在食品中属于非法添加物。

可见,是人的错,不是三聚氰胺的错。是人那种无知与不在乎的态度的错,是对自己的胃口无限宽容的错,对自己生命寄望于他人的错。这一场景大家太熟悉了:一旦媒体曝光了滥用添加剂行为,大家惊诧不已,呼吁严惩,甚至责怪执法部门失职,只是从来不扪心自问。所以,学点添加剂知识,既迫在眉睫,又裨益多多,笔者总结了几条:

一是别再贻笑大方了。随机调查过身边的同事,鸡精是不是添加剂?没人说得清。室内空气污染程度与室外空气污染程度,哪个更严重?大多数人不知道。

二是别再以讹传讹了,诸如避孕药黄鳝等传言,最好止于我,不要再误导其他人了。

三是别再做冤大头,花冤枉钱了。比如,根据食品馅料标准,水果月饼馅料配方中的鲜果含量要占到25%以上,才能称为“水果月饼”,低于这个含量的则是“水果味月饼”。业内人士称,约八成的“水果月饼”其实是“水果味月饼”。花的是买水果的钱,结果买到的是水果味,怎么感觉都像竹篮打水。

最重要的是,增强防范意识。消费者都不把自己的健康与生命当回事,怎能指望生产者为你负责。我见过太多的生产者制作的产品自己都不食用的情景,相信你和他也有耳闻。都无敬畏生命之心,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也是必然的逻辑结果。人人都对添加剂在乎点,滥用添加剂行为至少会少一点市场。你拥挤他加塞,力量一叠加,踩踏事故就不可避免了。事后追究管理者的失职,是否有点找错了“替罪羊”的感觉?

话说回来,如果能身体力行,普及宣传添加剂知识,泽被他人,那将是功德无量之事。本书的作者俞惠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他曾担任过多年金华火腿公司的高管,对食品生产等了如指掌。专业人写专业事,的确不凡。《活着要懂添加剂》告诉了我们很多食品以及食品安全常识。对不良商家滥用乱添加的伎俩进行了曝光。像有些洁白饱满的莲子,原来是不良商家先用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片碱、火碱、苛性钠)或双氧水去外皮,再用荧光增白剂漂白后“生产”出来的。

从构思写作提纲,到书稿的反复修订,我是亲历了的。俞先生的写作态度,一如其对待生命的态度,严谨认真。书稿所列举的事实、案例有依据,标准、数字都建立在相关规定,如《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等基础之上。遇到专业词汇,如食品配料、营养强化剂、甜味剂、被膜剂、滑石粉、抗氧化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食用香料、保险粉、临保期食品、酸价、丙烯酰胺、膨松剂、抗结剂、酶制剂等,进行了概念上的阐释与分类、功效、食用与非食用、使用标准规定等方面的解读。我们常见而实际上易产生歧义的词汇,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保健食品、保质期与保存期、药食同源等,作者都进行了辨析。在体裁上,书稿以“皮皮一家”衣食住行来展开,并附之以专家“支招”的方式亦是一大亮点。

《活着要懂添加剂》读来轻松而富于趣味,更重要的是阐发了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指导我们提升生活品质。对生产者来说,亦不乏启迪,比如食品标签的完善。一般食品标签上写着品名、主料、配料、生产商、保质期等,如果能标注适合哪类人,不适合哪类人等就更利于消费者选择了,生产者由此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也未可知。

《活着要懂添加剂》是个科普读物,但普及的其实都是常识——健康的常识,生活的常识,尊重生命的常识。添加剂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添加剂时代我们也遇到菜没菜味,肉没肉味的尴尬,视角再拓展点,太多的以文字为最终载体的图书报刊也照样没有味道。再往前走,是什么,人没人味?这显然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初衷。《活着要懂添加剂》也算个文学读物,毕竟作者用的是小说笔法,添加剂背后折射的是人心与人性,作者关注的是人的生命。早年,老师在课堂上讲过马克思的百年贵族论、人的全面发展论,青涩时期自然像听天书一般,而今似乎明白了些许。原来,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并不难,从国民经济濒临破产边缘到GDP跃居世界第二只需30年,但人的建设始终踟蹰难行,道德缺失、诚信危机,即使作为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良知似乎都在消弭。

人的建设也许是世界难题!东邻韩国好几年前就很自信地跨入发达国家的门槛,当年的小不点三星已睥睨老前辈松下索尼日立了,可从处理“岁月号”沉船事故来看,他们比100年前的“泰坦尼克号”事件还差一大截……还好,旋即就有人站出来担当责任。这本身就是一种素养,也着实给我们上了一堂敬畏生命的教育课。

金穑

后记

因为有了添加剂才添加了新的烦恼——您该不会也有这种想法吧?但相信看了这本书,即使您以前有过这种烦恼也会打消掉。

书稿完成后,有朋友和我说了这么一件事:他六岁的儿子还在上幼儿园,有段时间总嚷嚷肚子不舒服。起初他没太在意,觉得小孩子只是贪吃而已,就给他吃了几顿粥消消食。果然,过了几天,孩子又活蹦乱跳了。但是事情没完。孩子重新回到幼儿园那天,正好赶上一个小朋友过生日分奶油蛋糕,他吃了不少,结果肚子又不舒服了。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是现在为了追求口感,很多蛋糕里加了不少“料”,包括起酥油、膨松剂等。起酥油会使蛋糕疏松有型,其主要成分是氢化植物油,它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完全不能被人体代谢,长期过量食用会导致生理功能出现多重障碍;膨松剂多为泡打粉,有些含有较多的钾明矾,细心的读者肯定也记得书中提及的钾明矾的“威力”;还有奶油,市面上大都使用人造奶油,其主要原料也是氢化油……

在本书写作过程时,又相继看到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关注蛋糕等焙烤食品主要原料问题”的呼吁中强调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多种危害,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也建议在加工食品中禁用人造反式脂肪,称后者会增加人们患心脏病的风险。

由此可见,即使是大家司空见惯的食品,也同样有可能隐含着我们在使用之初还未发现的危害,随着社会对事物认知程度的不断加深,会逐步了解并揭示出其本来面目。

小孩子的胃肠功能——包括其中的消化酶和微生物群落——还处于成长阶段,比较娇嫩,调节功能也相对较弱,吃多了氢化油食品立马就会有反应。成年人长期过量摄人氢化油食品也会有使身体出问题,只是这往往是个缓慢蓄积的过程,这恰恰也是大多数人对食品问题掉以轻心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报应是迟早的事,有时候一旦爆发就是一场恶病,因此,合理膳食很重要,合理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只要不是当个隐士,过自给自足的生活,人活着就会遇到添加剂,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其中有些是有益的,能令生活丰富多彩,就像对小孩子而言的彩虹糖,也有不少是无益甚至有害的。碰到有益的,自然不用谈“添”色变;遇到无益的或有害的,那就不能掉以轻心了。

添加剂涉及产品安全,也影响着你我生活的空间,更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不管您愿不愿意,它就在那里。区别只是在于,有些人了解它更多一点,有些人还知道,该离它们中的哪些远一些,该让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与哪些“添假剂”划清界限。

认知水平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正着眼于不断提升品质生活的今天。

聊到后来,朋友冒出一句:看来活着就要懂添加剂!

是的。希望这本书能有助于大家远离那些本不该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添假剂”,而且能“上午看清楚,下午就能用”。

应该说明的是,我不是添加剂的全能专家,并不是对所有关乎人类健康的添加剂都了解,尤其是对很多工业领域的添加剂更是闻所未闻。本着有限的知识和负责的态度,对于我所不了解的添加剂情况自然不会在书中涉及;同时大众生活中涉及添加剂的方面我相信还会有不少。见微知著,这更需要我们大家继续深入,不断提升对于“添假剂”现象的了解和处理能力。

健康的生活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打造,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却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积极的心态、合理的方式、有效的行动无疑是营造健康生活的基石。生活中只要用心体验、揣摩、借鉴、总结,就能积累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健康学”。

实际上,每个人或迟或早都会形成关于生活的学问。学问学问,又学又问,能健健康康地又学又问享受生活,岂不乐哉?在学和问之余再和大家分享,这也是我写这本适合轻松阅读的情景读本的初衷之一,因为,我也乐在其中。

敬请读者对本书批评指正。您也可以把想法、意见和疑问发至邮箱shhhshhh@163.com与我联系、交流,本人不胜感激!

俞惠星谨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