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清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早年家贫,乾隆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以助农民胜诉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去官。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擅写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自称“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之一。 目录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内容推荐 作为中国人蕞熟悉的经典,《论语》的版本已经不计其数。《论语》和《诗经》《易经》等经典,被后人称为“四书五经”,影响极广。我们此番作了一次新的尝试,选择郑板桥手书《论语》全帙和他的画,正文是明代蕅益大师的《论语点睛》,通过书法、注解、插画的结合,形成了这部独具特色的《论语》读本。 这不仅是一本可以读的《论语》,还是一部可以欣赏的经典。郑板桥的书法有着深厚的功底,突破常规,不拘一格,自成面目,令人耳目一新,人称「板桥体」。难得的是,他还是少数写过《论语》全文并流传至今的人。除了书法,郑板桥的画也格外独特,他一生主要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可以说,这部融合郑板桥书与画的《论语》,将经典与传统书画很好结合在一起,正好体现了《论语》中的“君子风骨”。喜欢文房四宝的读者,又多了一本珍藏本字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