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人的辉煌往事)/世界帝国史话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黄维民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奥斯曼帝国,一个发轫于小亚细亚的征服者,它依靠好勇的草原传统和坚定的圣战信仰迅速崛起;它处于东西文明的交汇之处,掌握东西陆上交通达6个世纪之久;它将游牧部落的传统、波斯的艺术修养、拜占庭的政治文明和阿拉伯的科学文化融于一身,成为近东文化一道新的风景线;它曾经是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然而终究不能抵挡其近代化的冲击,沦为了欧洲列强角逐中东的牺牲品。本书即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奥斯曼帝国这个独具特色的帝国的荣辱兴衰。 作者简介 黄维民,江西南昌人。现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国际公共事务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公共政策、社会保障的教学与研究,并对法学、经济、管理等其他学科方向也有广泛的涉猎。独立出版了《中东国家通史:土耳其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出版)、《土耳其人》(三秦出版社2004年出版)、《伊斯坦布尔》(三秦出版社2006年出版)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数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全文摘转,大部分论文被国家权威机构列入重点篇目索引。 目录 第一章 寻根:小亚细亚的突厥民族 一、突厥人的起源与大迁徙 1.何为突厥人 2.落户小亚细亚 二、伊斯兰教对突厥人的影响 1.皈依伊斯兰教 2.统治小亚细亚 三、突厥塞尔柱人与拜占庭帝国的争夺 1.“信仰武士”袭击拜占庭 2.曼齐克特之战 3.为何能摧毁拜占庭帝国 4.十字军东征的打击 5.迈里奥法克垅之战 四、蒙古铁骑对小亚细亚的入侵 1.蒙古西征 2.进一步突厥化的小亚细亚 第二章 崛起:百年雄霸欧亚非 一、开国君主奥斯曼 二、奥斯曼人的对外征服 1.“缔造者”奥尔汗 2.利器——近卫军团 3.“奠基者”穆拉德一世 三、“雷霆”巴耶塞特一世 1.整理巴尔干 2.尼科堡之战 3.晚节不保的“雷霆” 四、奥斯曼人与帖木儿王朝的冲突 1.东征帖木儿 2.安卡拉之战 第三章 黄金时代:贤能苏丹的持续治世 一、重整旗鼓 1.王位大战中的“胜利者” 2.穆拉德二世的双重性格 3.民族英雄斯坎德培 二、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 1.尚武好战的苏丹 2.攻入君士坦丁堡 3.决战前夜 4.扩张与征服 三、帝国之都——伊斯坦布尔 1.增加人口 2.陵墓建筑艺术 3.供水建筑 4.喷泉建筑 5.浴池建筑 四、巴耶塞特二世与儿子塞利姆一世 1.继位之争 2.内政优先 3.“冷酷者”塞利姆一世 4.三次东征 五、伟大的苏莱曼大帝 1.伟大者诞生 2.远征匈牙利 3.打败哈布斯堡王朝 4.伟大的立法者 第四章 国本:奥斯曼帝国的社会与制度 一、帝国的政治体制 1.最高政府与官僚机构 2.宗法制度 3.宫廷制度 4.伊斯兰教机构 二、帝国的军事建制 1.近卫军团制度 2.征兵制——古兰制度 3.采邑封地制 三、帝国的米勒特制度 四、奥斯曼人独特的民族特性 五、帝国灿烂的社会文化 1.建筑艺术 2.文学艺术 第五章 衰败与复兴:帝国生存的严峻考验 一、腐败与懦弱的皇权 1.王位之战与后宫干政 2.奢靡堕落引发起义 二、社会制度的崩溃 1.皇权与军权的腐败 2.采邑制度遭破坏 3.帝国经济膨胀无度 4.文化与道德的崩溃 三、科普鲁卢家族执政时期的复兴 1.拯救帝国的大维齐 2.中兴计划的成效 3.执掌大维齐的家族 四、对外战争的失败及其影响 1.两面夹击中的困境 2.被俄罗斯牵制 第六章 滞止与变革:帝国命运转机的唯一出路 一、社会改革的兴起 1.反思产生与改革伊始 2.学习西方途中再遭叛乱 3.世纪兴邦强兵的改革 二、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潮 1.奥斯曼主义 2.泛伊斯兰主义 3.突厥主义 三、年轻有为的塞利姆三世 1.提倡“欧化”改革 2.难于战胜的阻力 3.巴拉克达尔的改革 四、马赫默德二世的改革 1.劫难继位 2.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 3.开明教育,造就人才 4.倡现代文明生活 5.改革面临的挑战 五、坦齐马特时代 1.《花厅御诏》的颁布 2.法制改革 3.社会改革 4.“第二代改革人物” 5.奥斯曼青年党人崛起 第七章 最终解体:从专制君主帝国到现代民主共和 一、青年土耳其党人与宪政运动 1.面对西方的态度 2.纳米克的政治理论 3.帝国内专制与自由的斗争 4.独裁味浓的新宪法 二、专制君主阿卜杜尔?哈米德 1.个人独裁者 2.教育与法律改革的推进 3.附属民族的反专制斗争 4.青年土耳其党人的活动 三、青年土耳其党人领导下的社会改革 1.1908年宪政革命所带来的影响 2.青年土耳其党人的内部危机 3.政变后的军事独裁者 4.改革成就 四、凯末尔与民族解放战争 1.反分裂斗争 2.土耳其国父凯末尔 3.凯末尔的领导策略 4.正式更名“土耳其” 5.民族解放战争三大步 6.凯末尔的远见卓识 7.彻底废除哈里发制 序言 世界性的大帝国,在 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占 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想全 面了解世界历史,不能不 对世界帝国的兴衰与荣辱 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说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学习历史可以长智慧、明 哲理,那么首先就应该以 世界帝国的兴衰与荣辱为 鉴,从而开拓人类社会的 理性。因为每一个世界性 的大帝国,其历史发展都 具有代表性。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和 衰落,向来是一个吸引人 的话题,是人们关注世界 历史的重要焦点。尽管时 至今日,一度骄横一世、 令世界发怵的奥斯曼帝国 早已烟消云散,但是通过 重温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和 人物、制度和文化,触摸 历史风云中许多鲜为人知 的细枝末节,可以使我们 在关于奥斯曼帝国庞杂的 陈述中披沙拣金,钩沉发 微,对曾经导致它的兴起 和衰落的相互作用的各种 原因,做出有益的探索, 得出历史智慧的启示。 奥斯曼帝国的经历, 特别是近代以来的社会发 展,同中国社会的历史变 迁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 面临着突如其来的文化、 制度、观念、经济形态的 巨大冲击。它一方面在外 部国际环境的压力下,在 现代性与传统性不兼容的 条件下,借助国家的力量 ,采取强制的手段,进行 一种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 ;另一方面又必须保卫国 家的安全与生存,去解决 因社会变革过程中,制度 解体与经济混乱而造成的 种种困难。 在历史上,奥斯曼帝 国是一个横跨欧洲、亚洲 和非洲的世界大帝国,在 商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国 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有着辉煌的历史 和伊斯兰教的社会文化背 景。所以,在很长的一段 时期内,奥斯曼帝国摆脱 不了面对自己的神圣宗教 和传统的价值观念所产生 的迷惘和困惑。然而,随 着世界地理的大发现,西 方世界的欧洲西北角首先 跨入资本主义大门。当人 类社会初露新时代曙光之 际,奥斯曼帝国仍然停滞 在封建社会的落后状态。 奥斯曼帝国诞生于游 牧与农业文明,它依存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其 价值体系内自然有不少阻 碍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和实 现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所以使得这个具有伊斯 兰特质的古老国家早期的 资本主义发展十分缓慢。 特别是在接连败于为自己 所不齿的敌人手里之后, 由盛变衰,积弱不振,一 直面临着不平等的国际交 往和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困 境。急剧的社会变化,沉 重的历史包袱,使得奥斯 曼帝国成为一个动荡不定 、冲突日益加剧的复杂社 会,进入了封建制度连续 性危机的历史阶段。 在世界近代时期,先 进的资本主义代替腐朽没 落的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潮流。奥斯曼帝国 正是以西方冲击引起的民 族危机为契机,以一系列 具有西方化和世俗化色彩 的社会改革为动力,揭开 了近代历史进程的帷幕。 奥斯曼帝国早期的社会改 革,正是作为资产阶级革 命的必要补充而出现在历 史舞台。这些社会改革虽 然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层次 ,但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 展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 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富强 。特别是这些社会改革与 西方化交织在一起,以向 西方社会学习为主要内容 ,是奥斯曼帝国近代社会 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分割 的组成部分。 在奥斯曼帝国早期的 社会变革中,统治者阶层 试图通过一系列具有西方 化色彩的社会改革的尝试 ,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的 先进经验,建立一支训练 有素、装备现代的军队和 行政机构,并重视能生产 现代武器的科学技术,最 终实现基于欧洲知识和技 术的军事、经济和政治现 代化的计划。他们引进欧 洲的教师和学校,派遣留 学生到欧洲去学习语言、 科学和政治。他们设立翻 译局和印刷厂以翻印大量 的西方著作。这样做的最 终结果,是在奥斯曼帝国 造就了一个受过现代教育 和具有亲西方色彩的新阶 级、新社会阶层。特别是 帝国的统治者不论怎样不 情愿,也不得不允许构成 现代国家及军队基础的那 一切新思潮和新制度的传 入。作为文明典范的欧洲 ,为奥斯曼帝国提供了那 样多任人挑选的各式各样 的世俗反叛理论,如自由 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 、民族主义思想,甚至革 命的暴力思想,这些都深 深感染了那些前去探讨西 方文明的奥斯曼帝国的学 生和军校学员、外交官和 驻外武官。久而久之,这 些思想有了通向奥斯曼帝 国的道路,给予了帝国青 年学生、政府官员和军官 们以新的动力和方向,并 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变革 和革命。 在奥斯曼帝国早期社 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社 会改革的政治联盟基础比 较薄弱,没有广泛动员全 社会各阶层民众积极参加 ,仅依靠一些盛世末年的 开明人物孤军奋战。虽然 在他们身上确实有一种自 强不息的精神,也确实在 奥斯曼帝国社会改革的历 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 的一笔,但由于社会改革 未能触动帝国的封建统治 基础,社会经济环境也比 较恶劣,尤其是在帝国历 史上基本没有发生过像欧 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思想启蒙那样的思想解放 运动。再加上封建积弊太 深,官吏贪污腐败,国家 税收过重,外债负担增加 ,以及广大民众那种一成 不变的守IH心态和千古一 揆 导语 奥斯曼帝国兴衰史可以使我们领悟到这样一个真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先进与落后、强盛与衰落之间的互变因素,在人类社会的交往中,在世界历史统一体形成过程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历史现象,它完全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交往的急剧发展的普遍扩大,以及对它的适应性。 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涌动着历史的反思,闪烁着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启示。 书评(媒体评论) 奥斯曼王朝日后获得 了显赫的功绩与成就,但 其早期岁月也常隐蔽于神 话的迷雾中,后人又添油 加醋大力美化,企图增强 其正统性。奥斯曼在世时 ,他已经被推崇为土库曼 诸王朝中威胁拜占庭帝国 的精力最旺盛的君主之一 。 ——英国伦敦大学亚 非学院奥斯曼史博士 卡 罗琳·芬克尔 奥斯曼帝国推行了一 种相对平等而进取的制度 ,不仅不同宗教信仰和民 族的人们都能得到重用, 打破了狭隘的族群观念, 而且还有意弱化了贵族阶 层,倡导军功。 ——英国历史学家、 牛津大学近代史教授 诺 曼·斯通 精彩页 打开世界地图,在东半球的中心,有一个横跨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国家,它北临黑海,西濒爱琴海,南靠地中海。飞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索桥将欧、亚两大洲紧密地连在一起,这个国家就是土耳其。土耳其位于奥斯曼帝国解体前的中央地区,这块神奇的土地由于在历史上曾经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雄霸世界的奥斯曼帝国的中心而辉煌一时,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人类文明发祥的中心地区之一,保留着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是连接东西方世界的唯一纽带,而且在商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国际大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使得许多人类文明都曾把它列为理想的家园,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奥斯曼帝国就是在这片古老、神奇、独特的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3世纪的时候,奥斯曼人仅是分散居住在属于拜占庭帝国的安纳托利亚地区的许多突厥公国之一。在以后的两个世纪中,他们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世界历史舞台上,不仅建立了一个包括以前拜占庭帝国的东南欧和安纳托利亚的大片地区,而且还包括匈牙利与整个阿拉伯世界,雄霸欧亚非三大洲的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封建军事帝国。正是由于这种地理和历史的因缘,奥斯曼帝国成了东西方商业贸易和社会文化的交汇之地。 奥斯曼人的祖先,是从中亚迁徙到小亚细亚的突厥民族中乌古思部落的一支。而随着小亚细亚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突厥游牧部落作为奥斯曼帝国在崛起过程中赖以补充的后备军,顺利地完成了由突厥人到奥斯曼帝国社会一分子的转变。 一、突厥人的起源与大迁徙 1.何为突厥人 一般来说,“突厥”一词在学术用语上是一个通用的专属名词,泛指很早以来就开始讲着突厥语的那些游牧民族。 突厥人的早期历史,有很大一部分相当含糊。有些含糊之处是靠神奇传说,或是通过加枝添叶地虚构事实而整理成章的。即使那些年代较近的理论学说与有关历史资料,也未必可信。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著书立传,认为突厥人是乌拉尔一阿尔泰语族的一个分支。然而,今日一些国际上有名的语言学专家则认为,乌拉尔语族(包括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匈牙利语等)和阿尔泰语族(包括突厥语、蒙古语、满族通古斯语,可能还包括朝鲜语)之间的基因关系,一直未得到科学性的证明。虽然阿尔泰各语种之间的关系还不太清楚,但有一点似乎是明晰无误的,即历史学家们一致认为,突厥人一度属于阿尔泰种族的一个部分。同属于阿尔泰人种的还有蒙古族、满族、保加利亚人,可能还有匈奴人等。历史上突厥人最早出现在贝加尔湖南面、戈壁沙滩以北的今日蒙古一带。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有关资料,提到过一个由这类草原游牧部落组成的军事联盟,中国人在历史上称这类游牧部落为匈奴。其中突厥部落所占的成分很可能最大。匈奴中西侧的一支,被鲜卑人不断驱赶向西,于公元5世纪出现在欧洲,被西方人称之为匈奴人。 这一地区地阔天长,但由于土地贫瘠,水源匮乏,气候恶劣,使得社会经济的发展异常缓慢,而且越来越不能保证不断增长的游牧民对生活用品的起码需求。所以自古以来,这一地区一直经受着周期性牧场危机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动摇着这一地区原始的经济基础,而且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引发出了一系列游牧民族连续不断地向居住在大草原边缘的农耕文明地区的大迁徙。这些不断向中亚、西亚以及东欧南部、西部迁徙的游牧民族,经过连年混战和不断地向外迁徙,并在许多地区转为定居。他们的社会结构十分复杂,氏族部落是其最基本的社会生产单位。在形式上,各民族部落执掌大权的首领,一般是由氏族部落的民众大会推选出来的,但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已成为世袭的统治者。这种处于封闭状态下的社会,血缘和宗法氏族制一直是维系氏族部落的牢固纽带。广大的游牧民也把氏族部落视作维持他们自身生存的唯一依靠,而且以首领为首的少数显贵也凭借着这种血缘关系、宗法氏族制度以及各自部落的习惯法来巩固和延续他们的统治,并享有各种特权。由于这些游牧部落的社会生产力低下,战争与抢劫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血亲复仇、同族复仇盛行。血亲复仇既是被害人亲属的权利,也是义务,不能随意放弃。加害人的亲属则必须共同为加害人承担责任。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