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旨在通过介绍高能物理的基础知识和一些里程碑式的成果,将学生带到这一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尽量避免烦琐的理论公式。本书开始的导论和对称性两章是基础,接着介绍部分子的分布函数和碎裂函数。第四章力求用最简洁的形式讲清标准模型理论。第五章介绍QCD的色代数、正规化和重整化及DGLAP方程,三喷注事例的发现也放在了该章的最后。第六章结合B介子工厂的实验介绍P破坏物理和实验。第七章介绍粲物理中研究者最感兴趣的中性粲介子混合和类粲偶素态的研究现状。第八章主要是基于LEP实验的Z和W物理的一些重要物理课题和测量。第九章介绍希格斯粒子的产生和实验寻找,包括最小超对称理论模型MSSM中的希格斯物理。最后一章给出一些展望,其中超对称性粒子寻找的内容主要来自高能物理粒子数据组(PDG)的综述。 本书是针对高能物理实验专业的研究生编写的,前五章的基础性内容也适合本科高年级学生阅读学习。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1.1 相互作用和基本粒子 1.1.1 粒子的分类 1.1.2 J/w粒子的发现和OZI规则 1.1.3 b和t夸克的寻找 1.1.4 强子结构 1.2 加速器简介 1.2.1 历史上的加速器 1.2.2 直线加速器 1.2.3 同步回旋加速器 1.2.4 束流的聚焦和稳定性 1.2.5 对撞机的亮度和质心系能量 1.3 粒子的探测和鉴别 1.3.1 粒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1.3.2 电子和光子在介质中的能量损失 1.3.3 强子簇射 1.3.4 能量分辨 1.3.5 粒子动量的测量 1.3.6 粒子的鉴别 1.4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对称性 2.1 对称性和守恒定律 2.1.1 经典力学中的对称性 2.1.2 量子力学中的对称性 2.1.3 对称性和群 2.2 连续时空对称性 2.2.1 空间平移不变性和动量守恒定律 2.2.2 空间转动不变性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2.2.3 时间平移不变性和能量守恒定律 2.3 不连续时空对称性 2.3.1 空间反射和宇称守恒 2.3.2 时间反演不变性 2.4 内部对称性 2.4.1 电荷共轭变换C和CPT定理 2.4.2 G变换和G宇称守恒 2.5 么正群 2.5.1 U(1)规范不变性 2.5.2 SU(2)群和同位旋 2.5.3 SU(3)群 2.6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夸克的分布函数和碎裂函数 3.1 ep深度非弹性散射 3.2 从形状因子到结构因子 3.3 部分子假设和夸克部分子分布函数 3.4 弱相互作用的深度非弹散射 3.4.1 带电流深度非弹散射过程 3.4.2 中微子中性流深度非弹散射过程 3.5 部分子分布函数的参数化 3.6 强子对撞的部分子模型 3.6.1 两体单举过程 3.6.2 Drell-Yan轻子对产生过程 3.7 胶子分布函数的确定 3.8 部分子的碎裂模型和碎裂函数 3.8.1 洛伦兹不变的普适性碎裂函数 3.8.2 碎裂函数的唯象学 3.8.3 重夸克的碎裂函数 3.9 部分子碎裂的计算机模拟 3.9.1 夸克独立碎裂模型 3.9.2 夸克弦碎裂模型 3.9.3 胶子喷注 3.10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标准模型 4.1 U(1)定域规范不变性 4.2 SU(n)定域规范不变性 4.3 应用特例:SU(2)和SU(3)定域规范理论 4.3.1 SU(2)定域规范理论 4.3.2 SU(3)规范理论和QCD 4.4 手征对称性和V-A理论 4.5 无破缺的SU(2)L×U(1)Y规范理论 4.6 自发破缺的对称性和戈德斯通定理 4.6.1 U(1)整体规范变换的情形 4.6.2 非阿贝尔群规范变换的情形 4.7 定域规范对称性和希格斯机制 4.8 电弱统一模型 4.8.1 非阿贝尔规范群的希格斯机制和规范场粒子质量 4.8.2 轻子的质量 4.8.3 夸克的质量和混合 4.9 CKM混合矩阵 4.10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QCD简介 5.1 QCD的拉氏量 5.2 色因子和位势 5.2.1 夸克-反夸克相互作用 5.2.2 夸克-夸克相互作用 5.3 色荷代数 5.4 正规化和重整化 5.4.1 维数正规化 5.4.2 重整化 5.5 跑动耦合常数ag 5.6 重整化群的不变性 5.7 软胶子辐射 5.8 部分子密度的Q2演化和DGLAP方程 5.9 三喷注物理及胶子的发现 5.9.1 正负电子对撞的强子喷注事例 5.9.2 三喷注 5.10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CP宇称破坏 6.1 中性赝标量介子的CP变换,时间演化和混合 6.2 K0-K013 6.3 CP破坏机制的分类 6.4 η+-、ηoo及中性K介子系统中的直接CP破坏 6.5 带电介子弱衰变中的直接CP破坏 6.6 B°-B0混合中的间接CP破坏 6.7 混合和衰变干涉效应中的CP破坏 6.8 标准模型的CP破坏机制 6.8.1 CKM矩阵的Wolfenstein参数化 6.8.2 幺正三角形 6.9 中性B介子衰变中的CP不对称性和幅角测量 6.9.1 ?1角的测量 6.9.2 ?2角的测量 6.9.3 ?3角的测量 6.10 CPT在B介子工厂中的检验 6.11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中性粲介子混合和类粲偶素强子态 7.1 中性赝标量介子的含时衰变率 7.2 D0-D0混合 7.2.1 D0→K+π-含时衰变 7.2.2 D0→K+π-衰变中的CP破坏 7.2.3 w(3770)→DD过程的量子关联效应测强相角5Kx 7.2.4 D0(D0)到CP本征态的衰变 7.2.5 D0的共轭三体衰变道混合参数的测量 7.2.6 D0共轭三体衰变道混合参数的模型无关测量 7.2.7 利用其他衰变道测量D°-D°混合 7.3 XYZ类粲偶素新强子谱 7.3.1 X(3872) 7.3.2 Y(4260)、Y(4360)和Y(4660) 7.3.3 Zc(3900)±,0 7.4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Z和W物理 8.1 W和Z粒子的发现 8.1.1 强子对撞中W粒子的产生和衰变 8.1.2 强子对撞中Z粒子的产生和衰变 8.2 LEP正负电子对撞机上Z°的产生 8.3 电弱可观测量的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