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人格研究中国化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中国人的人格。这要求研究者必须把立足点放在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社会文化上来解释人格研究所遇到的问题,这个立足点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本书主要是在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中华优秀人格的特质研究、时间人格研究,并尝试构建中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中国的社区心理学。力图通过不断摸索,逐步建立起属于中国特色人格心理学的话语体系、研究视角和方法,为普世的人格心理学贡献我们中国学者的智慧。 作者简介 黄希庭,1937年生,西南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和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6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1967年北京大学普通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迄今已出版著译作60余部(含合著合译),发表论文近400篇(含合作),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近20项。 目录 总序 序言 专题一 人格研究中国化的理论研究 引言 人格研究中国化之我见 再谈人格研究的中国化 扎实推进人格研究的中国化——王登峰、崔红著《解读中国人的人格》序 构建和谐社会呼唤中国化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 从自尊的文化差异说起 562个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好恶度、意义度和熟悉度的测定 专题二 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研究 引言 论儒家的自强人格及其培养 从《四库全书》看大我自强的人格特征 我国古籍中“勇”的心理学探析 美德幸福观: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话题 中国文化中自信人格的内涵和功能 当代中国人的孝道认知结构 《论语》中的人际责任感及其启示 自谦:中国人一种重要的行事风格初探 中国人勇气量表的建构 专题三 时间人格研究 引言 论时间洞察力 时间洞察力的理论研究 时间洞察力的概念演进与理论模型 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Ⅰ.心理结构方式的投射测验 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Ⅱ.心理功能机制的实验研究 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的编制 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 重庆市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特点 大学生时间体验维度的因素探析 时间自我评价的性质 专题四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研究 引言 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 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核心胜任特征问卷的编制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调查与评估 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概念和评估方法 健康信念的研究取向与展望 中国成年人多维度健康信念量表的编制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基于需求与服务关系的研究 儒家文化对当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实践的影响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模式的构建 专题五 社区心理学研究 引言 心理学如何为社区发展服务 社区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问题 《社区心理学译丛》总序 如何做社区心理学访谈——以编写《社区心理学》教材研究思路和主题对社区工作者的访谈为例 附录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 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 中国成年人多维度健康信念量表的正式量表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