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常识人(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克敬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常识是我们一代一代,一朝一朝,一辈一辈,几千年积累下来的,需要我们后来人无条件遵守的东西,就如我们生活成长的土地一样。知识是十地上长出来的庄稼,只能土地决定庄稼,而不可能庄稼决定土地。
会做人,做对人,说起来不易,做起来更难。
一个人内在的枯萎,钱财是救不了他的。文化一旦成为人的精神气质,即使老到白发幡然,也会有如白云于蓝天飘逸,高雅澄净令人敬慕。
作者简介
吴克敬,陕西扶风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曾两获柳青文学奖、《小说选刊》文学奖等奖项。中篇小说《手铐上的蓝花花》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有四部作品改编拍摄成电影,其中《羞涩》获美国雪城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长篇小说《初婚》改编的电视剧热播全国。
目录
卷一 做对的父母
做对的父母
我与神仙
在父亲眼里
跪草
毛练子
想起老饭店
心疼的母教
伤心的父教
婚育
卷二 做对的夫妻
做对的夫妻
科学稀饭
甭熬咧,睡
唠叨
指尖的母爱
做个好女人
良妻胜于师教
良有话说
卷三 做对的兄弟
做对的兄弟
伤手足
硬气
露台夜话
真文人
风考古
卷四 做对的姐妹
香透茶叶蛋
生为女子
旗袍
火红的皂角树
鲜花与麻辣烫
卷五 做对的朋友
做对的朋友
谷穗金黄
醒世龙翔
燕翔凤飞
卷六 做对的富人
风水满树花
一枚麻钱的过失
三张蒸熟的蚕种
穷人心得
卷七 做对的师长
做对的师长
梅娘的手影
梅花酒杯
半个苹果
所以教授
深山不阻清风
卷八 做对的自己
做对的自己
像孩子一样努力
清晨两小时
血汗
乐诽
乐祸
退休
序言
从常识做起(序)
常听人议论,议论谁会
做人,谁不会做人。
我就想了,是个人都想
会做人的,并做对人。但又
常常让人苦恼,努力地做着
人,却就是做不好,做不对
。悔恨难当,懊恼不已,要
背过人,独自发出狼一样的
浩叹,做人太难了!
世上谁没这么浩叹过呢
。没如此浩叹过的人,不是
傻子,就是呆子。有点智商
的人,活在人世上,哪能不
遭遇些困难,不遭遇些厄运
,不遭遇些解不开的疙瘩…
…这是一种必然,谁都不可
能顺风顺水地走一生。所以
说,会做人,做对人,说起
来不易,做起来更难。不过
我以为,从常识做起,是至
关重要的。正如词典里的相
关词条所阐释的,首先在于
处世,待人接物。金朝时的
董解元在《西厢记诸宫调》
卷四中就说了:“如今方验
做人难。”还有明代李贽在
他的《史纲评要》卷十三亦
说:“钟会不知做人。”当然
还在于解事,懂得人的心意
。元朝时的关汉卿于他的《
调风月》第一折里即说:“
虽是搽脂粉,只争不裹头巾
,将那等不做人的婆娘恨。
”对此讲得就很清楚了。还
有与他同朝代的马致远,亦
在他的《青衫泪》第二折里
说:“一个俏魂灵不离了我
打盘旋,我做人的解元。”
放眼历史典籍,多有论述。
元代叫秦简夫的剧作家,有
一出《东堂老》的剧作,在
第三折里说了:“你当初也
是做人的来,也曾照顾我来
,我便下的要你做佣工还旧
帐!”
然而不论怎么说,做人
要做个正派人,才是关键中
的关键哩。
常识不同于知识。一个
知识丰满的人,如果欠缺常
识,他是一定做不好人,也
做不对人的。因此,我要大
声疾呼了呢,常识是我们一
代一代,一朝一朝,一辈一
辈,几千年积累下来的,需
要我们后来人无条件遵守的
东西,就如我们生活成长的
土地一样。知识是土地上长
出来的庄稼,只能土地决定
庄稼,而不可能庄稼决定土
地。当然科学发展到今天,
有了无土栽培这一技术,就
另当别说了。总而言之,土
地永远是土地,庄稼永远是
庄稼,就如常识是常识,而
知识又是知识一样。
把常识与知识对立起来
,不是我的本心。因为我知
道,常识是包含着知识的,
而知识也包含着常识。但现
实生活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时常要以一些愚蠢的行为,
让常识与知识矛盾起来呢。
所以承认常识与知识一
体性的同时,还应该承认常
识与知识的差异性。如果忽
视差异性,那就没有必要出
现两种叫法。统一成一种叫
法行吗?好像不行,必须常
识、知识并存下来才好。
这是我的苦恼。而且也
是许多人的苦恼。
苦恼自己活着活着怎么
就不会做人了,做不对人了
。因而就很有必要反思反思
,我们在做人的时候,是否
太偏重于知识的积累及应用
,而偏废了常识的基础性问
题。
这太重要了,哪怕你满
腹经纶,熟读五车书,也只
是为你会做人、做对人增添
了点资本,证明你有知识。
但那是不够的,很不够呢。
常识淡薄了可不行。纵观中
国的历史,几千年来,改朝
换代了多少回?谁能说,又
敢说,庙堂之上的人没有知
识?州府县衙门里的官员,
可都是寒窗苦读,考取秀才
、举人、进土的,他们不但
会作文章,还要有一手娟秀
的毛笔字,若不如此,是连
资格都没有的。所以守成的
统治集团,鸡掐狗咬满嘴毛
,清谈慷慨唾沫飞,引经据
典,无不是学贯古今的大知
识分子。结果悲惨得要命,
最后都输给了大老粗、泥腿
子。打败了雄霸亚欧的元大
帝国的明朝是个例子。在他
们建立强大的王朝之初,刘
邦的团队,朱元璋的团队,
所拥有的知识积累,肯定不
比人家朝堂上的人物呢。他
们是大老粗,他们是泥腿子
,他们的知识远远落后于庙
堂上的人物,却让官僚群体
呼啦啦地灭亡了去。知识相
对欠缺的大老粗、泥腿子们
,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这
种新建的王朝,起初都很不
错哩,懂得民情,知道民意
,与民同呼吸,共休憩。然
而悲催得很,这个新建的王
朝,很快又重蹈覆辙,开科
取士,八股文,使得他们在
朝堂之上,及至州府县衙门
里,坐满了知识爆棚的一类
人,吵吵闹闹。但结局会更
悲催,让知识败在常识面前

这太奇怪了,我翻阅历
史,发现每一次朝代更替,
莫不如此。
这个发现让我太心痛了
,我是不能接受的。但我能
有什么办法呢?历史事实就
摆在那里,我服与不服,又
岂能奈何。不用怎么深挖细
翻,就只看被历史描述得如
流氓一般存在的汉之刘邦,
明之朱元璋,就叫人要非常
气短了呢。二位何德何能啊
!居然都有大收成,在中华
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
他们的壮阔史迹。而他们本
人,还有他们的团队,知识
的积累都很一般。譬如北宋
初年的名相赵普,半部《论
语》走天下,便帮助新的王
朝,把天下治理得既让天心
顺,又让人心顺,开创了一
个多么令人神往的时代啊!
常识……他们无不是常识
饱满的人。
当然了,我这么说,并
不是排斥知识,不尊重知识
。在我的灵魂深处,是把学
习知识,积累知识,用知识
武装自己,作为自己的奋斗
目标。我的成长,即是根植
导语
听人常说,那人会做人,那人不会做人。人都想会做人的,并做对人。但又常常让人苦恼的,有人怎么做人,就是做不好,做不对。悔恨难当,懊恼不已,要背过人,独自发出狼一样的浩叹,做人太难了。《常识·人》散杂文集,从常识的角度,试图通过做对的父母、做对的夫妻、做对的兄弟、做对的姐妹、做对的朋友、做对的富人、作对师长和作对自己等8个维度,“我与神仙”“唠叨”“伤手足”“火红的皂角树”“谷穗金黄”“一枚麻钱的过失”“师道碑”“陪着孩子”等一个个充满温暖的故事,情味悠悠地回答做人之间。
精彩页
做对的父母
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结局;父母的终点,就是孩子的起点。有一次参加女儿的高中家长会,听女儿的班主任老师脱口说出这句话来,对我的触动特别大,便记了下来,至今过去了十多个年头,依然记得。这话让我洞然觉醒,孩子的成长,做一对对的父母亲,是再重要不过了。
问题就在这里,今天的我们,还会做父母吗?
做对的父母,从古至今都是国人强调的重点,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古人为此曾总结,做父母对子女有“七不责”的说法。其一,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孩子也是人,具有独立的人格,也有自尊心,常常在公众视线下被责备的孩子,不仅不能反思错误,性格也容易变得胆小懦弱,对人缺乏信任,产生自卑感。其二,愧悔不责:就是说如果孩子已经认识到错误并且感到惭愧和后悔了,那么此时父母应该停止继续责备孩子。本来批评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反思错误,过度指责会让孩子抗挫折能力下降。其三,暮夜不责: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如果此时责备了孩子,他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长此以往,对身心都有伤害。其四,饮食不责:正在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如果父母习惯一到吃饭就数落孩子的不是,容易导致孩子心理上惧怕和父母吃饭,或者形成吃饭的时候很难和别人说话的性格。同时,吃饭时的负面情绪,会影响消化功能。其五,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情绪大起大落对人的身体伤害甚至远远超过一次普通不愉快的经历。在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如果不是很急的原则性错误,可以过一会儿再指正他。其六,悲忧不责:孩子忧心忡忡或者特别悲伤的时候,不要责备他。此时人的负面情绪占主导,容易使责备演变为争吵,得不偿失,最好先表现对孩子的关切,然后再说自己认为不妥的事。其七,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时人体因为生理的痛苦心理也很脆弱。如果受到严厉的责备和埋怨,病情有可能会拖延甚至加重。让孩子心情好一点,早点扛过病再说,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
古人的这个总结太重要了,非常准确地切中了今天为人父母的要害。许多家庭悲剧,就是因为不知道,也不懂得为人父母的基本要诀,而导致的。
典型如一位上海市的母亲,驾驶着一辆高档小车,在车来车往的高架桥上行驶着,却突然停车在车流中,拉开车门,转~LJd,车后座那里,手指后座上的儿子,大骂不已。她倒是骂了个痛快,可她骂过了,悻悻然去了前门,坐在驾驶座发动小车要走的时候,她的儿子却突然拉开车后门,并迅速地跑向高架桥一侧,纵身一跃,跳下桥……悲剧发生后,那位母亲想来一定是痛不欲生的。然而有什么办法呢,大概只有终生悔恨了。
这样的例子,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几乎每日都能看到,在电视上或在微信上。那位上海母亲的事情,我就是在电视上看到的。相信许多中国的父母,也都看到了。看到了有什么思考呢?能开悟自己,使自己做对的父母吗?
古人的智慧于此有着多么令人警醒的现实意义啊!
这也就是说,做对的父母很重要,做对的子女亦十分重要。古人为此又提出了子女“五不怨”的总结。其一,不怨父母能力:树木琅林有高低,人间事事都不齐。没有人是万能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费尽心力把我们养育成人,已经是天下最值得尊敬的人。有人却抱怨父母没能给自己期望的平台,以怨报德,违背的是最基本的孝道。其二,不怨父母哕唆:父母生活的年代与今天大不相同,两代人在认知和习惯方面,难免存在代沟。但不论如何要清楚,只有真爱你的人才会去哕唆你。其三,不怨父母埋怨:父母的埋怨,或许是他们在生活中不如意,或许他们在工作上辛苦,又或许只是希望你不要走他们的老路。父母慢慢变老,能够偶尔埋怨的人,除了子女,别无他人了。其四,不怨父母迟缓:小时候,父母关切着我们的一切合理需求,用超群的行动力带领我们认识这个世界。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的父母渐渐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富有活力。这时,千万别嫌弃父母行动迟缓,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等等他们,听听他们教我们走路时的故事。其五,不怨父母生病:天下父母一个样,只要孩子生病,不管多忙,天气多恶劣,白天还是晚上,他们是最着急的人。如今生命的轮回滚了几十年,他们的身体开始脆弱不堪,需要你的照顾,正如几十年前,他们在高烧不退的我们床前守候一样。
我家的旧宅中堂,曾经有这么一副对联:“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我小的时候,父亲就耐心地给我讲说了对联的大意。世上最善良的莫过父母,而最孝顺的则必须是子女。
偶然间,信手翻看清朝学者山阴金的《格言联璧》,蓦然又看到了这副对联,这才知道我家老宅中堂对联的出处。因此把《格言联璧》认真地翻看了,发现书中所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真是太精彩了,情给理明,垂人良范,堪称成人的宝筏,希圣希贤的阶梯。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