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章太炎邹容/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马勇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学者。
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排满。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被孙中山迎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与改良派论战。1909年,与陶成章等改用光复会名义活动。次年设总部于东京,被推为会长。1911年回国,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统一党,宣传“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主张。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伐袁世凯,为袁世凯禁锢,袁死后获释。1917~参加护法军政府,任秘书长。1924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1935年在苏州设立章氏国学讲习会,收徒授业。晚年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马勇编著的《章太炎邹容》以丰富的史料客观叙述了章太炎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轨迹、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主要活动,以及章太炎的思想、活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邹容(1885—1905)原名绍陶,字蔚丹,四川巴县(今重庆)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2年留学日本,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1903年夏从日本回国,在上海爱国学社撰成《革命军》,宣传革命是“天演之公例”,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苏报案发生后,被上海租界当局判刑二年。1905年病死狱中。
马勇编著的《章太炎邹容》以较多笔墨介绍了邹容的民主革命思想,以及《革命军》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影响。简洁勾勒了曾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邹容20年短暂而又闪光的人生足迹。
作者简介
马勇,1956年生,安徽滩溪人。198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历史系,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即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特聘或兼职教授。著有《汉代春秋学研究》《近代中国文化诸问题》《超越革命与改良》《中国文明通论》《重寻近代中国》《重新认识近代中国》《“新知识背后”:近代中国读书人》《晚清二十年》《晚清四书》(《觉醒》《维新》《国变》《革命》)《晚清笔记》以及董仲舒、严复、章太炎、梁漱溟、蒋梦麟等人物传记,另有论文百余篇。
目录
引言
章太炎
第一章 汉学传人
1.一个家族的奋斗与衰落
2.童年记忆与想象重构
3.走进诂经精舍
第二章 维新时代弄潮人
1.加盟《日寸务报》
2.看不惯“康圣人”
3.东南报人
4.渴望进入体制
第三章 转向革命
1.被迫的反叛者
2.同情康、梁
3.客帝与分镇
4.与尊清者游
5.割辫与绝
第四章 排满革命
1.爱国家并不必然爱朝廷
2.排满革命不归路
3.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4.“《苏报》案”
5.囚徒三年
第五章 在流亡的日子里
1.《民报》社长
2.论辩革命与改良
3.革命低潮:《民报》被查封
4.内讧与革命低潮
5.有学问的革命家
第六章 民国元勋
1.民国元勋
2.在政争漩涡中
3.支持袁世凯
4.东三省筹边使
5.民国囚徒
第七章 重建民国
1.在府院之间
2.在护法运动中
3.民国政治架构新设想
4.推动湖南自治
5.策动各省共谋自治
第八章 政治遗老
1.在南北军阀之间
2.在黎元洪与孙中山之间
3.大改革议:体制重构
4.与北方军阀周旋
5.统一与分治的纠结
第九章 文化逸民
1.军阀们的座上客
2.最后的责任
3.与新军阀的恩怨情仇
4.淡出政治,返回书斋
5.弦歌声中,不忘抗日救国
章太炎年谱简编
邹容
1.不安分的少年
2.留学东瀛
3.著《革命军》
4.结交章太炎
5.“《苏报》案”发生
6.初人狱
7.法庭上
8.无罪辩护
9.魂断西牢
邹容年谱简编
序言
整整一百年前,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黑暗
统治的时代,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巨
大影响的革命,这就是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
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是中国
近代历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
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
势力。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步的新纪
元。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
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八年后,五四运动爆发;十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
辛亥革命开启的革新开放之门,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
发展与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意义。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开启思想闸门、
传播先进思想、点燃革命火种、推动历史进步的过程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站在时代前列,为追求民族
独立和民主自由而向反动势力宣战;他们不惜流血牺
牲,站在斗争一线浴血奋战;他们具有坚定的信念和
坚强的意志,愈挫愈奋,在失败中不断汲取和凝聚新
的力量;他们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不断
修正前进的方向和斗争的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
批革命先驱和仁人志士,才有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也
才有了以此为开端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和
最终胜利。当然,我们在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
看到他们有超越时代的进步性,又要看到他们不可避
免地受到社会客观条件影响而具有的局限性与片面性
,这是我们在看待历史人物时应当坚持的历史唯物主
义态度,也就是既不文过饰非,也不苛求前人。
几十年来,关于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的研究工
作不断深入,也陆续出版了大量的图书、画册等,但
仍然不十分系统和完整,有些出版物受到时代因素和
其它客观条件的影响,难免有失偏颇和疏漏。在即将
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刻,团结出版社编辑出版
了本套《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并得到国家出版
基金的资助,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于辛亥革命历史研
究的重视。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
的事,既可以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工作起到重要的填补
空白和补充资料的作用,同时也是对立下丰功伟绩的
仁人志士的纪念与缅怀。
为了保证本套丛书的编辑质量,编辑委员会在民
革中央的领导下,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组织工作,特
别是邀请了著名专家金冲及先生、章开沅先生、李文
海先生担任顾问,他们在百忙之中分别对本套丛书的
编辑思想、人物范围、框架体例、写作要求等方面提
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成为本套丛书能够高质量出
版的重要保证。此外,参与本套丛书写作的。都是在
近代历史和人物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
们既有对辛亥革命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功底,又
有较丰富的写作经验和较高的文字水平,因此,我们
可以寄希望于本套丛书的出版,会对推动辛亥革命及
其重要人物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起到重要作用,对弘
扬爱国主义,提高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产生积极的影响。
导语
马勇编著的《章太炎邹容》是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之一,本书遴选出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力求客观真实地记录他们的生平事迹,他们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人生命运,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和人物角度,阐述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功绩,揭示其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局限性,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精彩页
按照鲁迅的说法,章太炎是“有学问的革命家”。他之所以有学问,是因为他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接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更重要的是,由于机缘巧合,章太炎是同时代读书人中真正自觉不在科举道路上奔跑过、用功过的少数人,真正将学问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去看待,因而能够获得真学问,成为一代宗师。
1.一个家族的奋斗与衰落
章太炎初名学乘,名炳麟,字枚叔,或写作梅叔。后因仰慕明末清初爱国者顾炎武的为人和情操,遂用顾炎武的本名“绛”而改名为章绛,号太炎。太者,大也;大者,弘扬也,发扬光大也。所谓太炎者,就是要继承顾炎武的精神与情操,有所超越、有所创造。这大概是章太炎为自己定名的真实意思。
此外,章太炎在后来还使用过不少笔名,据不完全统计,有章潾、章缁、绛叔、西狩、日本西狩祝予、末底、戴角、独角、笥汉阁主、台湾旅客、知拙夫、亡是公、支猎胡、支拉夫、陆沉居士、刘子政私淑弟子、刘子骏之绍述者、毛一、萧海琳等。
1869年1月12日,也就是清同治七年十一月三十日,章太炎生于浙江余杭东乡仓前镇,那是一个具有美丽传说的古老小镇,原名灵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年前的南宋绍兴年间。
今天的仓前镇,位于杭州西北近郊,距市中心15公里。杭州市的文一西路贯穿全镇,境内祥仓、余仓、良仓、上仓等公路以及东西大道纵横交错,陆路交通非常便捷。
除了便捷的陆路交通,仓前镇境内的水系也非常发达,余杭塘河横穿全境,东苕溪紧贴其西。西南边缘有宋家山、万金山等丘陵,东北角有寡山、吴山孤峙,与平原隔水相望,形成山水相嵌的优美景色。
根据章太炎在自定年谱中的考订,其先族并不是仓前本地土生土长,而是自浙江桐庐迁徙而来,时间大约在明朝初年,距章太炎出生已有500年的时间了。
桐庐也具有久远的历史,始建于三国东吴,后一度并人钱塘。至唐武德年间,又分置分水及桐庐。此后分分合合,所以章氏家族的原籍更准确的说法是浙江分水。
章氏家族迁至余杭之初的情形我们已经不太知道了,我们能够知道的只是从章太炎的曾祖一代开始。仍然根据章太炎的考订,其曾祖名均,字安圃,一作安溥,自署治斋。生于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卒于1832年(道光十二年),享年64岁。
按照章太炎的说法,章家似乎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创造了一定的家业。章均在前人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据说使家产增至百万之巨,富甲一方。良好的经济条件并没有使章均沉沦,反而激发了他的向上心,于是人县学为增广生。所谓增广生,其实就是科举制度的计划外招生,在正常的廪膳生员之外。不管是计划内还是计划外,这个学历的含金量却是一致的。按照科举制度的惯例,章均的这个学历还是起到了作用,在学成后被分派至海盐县担任儒学训导,打个并不非常准确的比方,就是到海盐县担任县立中学的副校长,这多少进人了官宦序列,是传统中国社会典型的乡绅了。乡绅就要像个乡绅的样子,就要为家乡做点贡献,于是章均捐资万余在余杭东门桥北首白塔寺前创办了一所笤南书院,并为这所书院筹集了一笔基金,购置了一些土地,以作为学生的生活补贴和教职员工的薪水。创办书院为家乡作贡献,对于族人,章均也有考虑和安排。他设法筹资购置了千亩良田为“章氏义庄”,其收入专门用来救助族中孤寡残疾老弱者,以及族中贫困家庭的婚葬嫁娶红白喜事的开销。为了家族中子女读书,章均还创办了义塾,专门招收族中适龄儿童读书进学。对于弟子读书优异者,比如能够考上县学的,义塾仍然给予资助,免除其后顾之忧。
.章氏在当地确实是一个大家族,根据章太炎的说法,当年族人有三百多人,其适龄儿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确实是一个善举,救助了族人,培养了人才,据说有些人真的学有所长,为一方冠冕,章均因此获得族人衷心爱戴。章均共有6个儿子,因此当他1832年去世后不久,6个儿子理所当然析产分家,各自独立,尽管这兄弟6人在此后依然门户相连,无日不相往来,然而章均一手开创的家业在这种一分为六的情形下未免一切都要从头开始。P5-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0: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