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网络工程师教程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希赛教育软考教研组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由希赛教育软考教研组组织编写,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网络工程师级别的辅导与培训教材。本书根据新的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对历年考试试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有重点地进行了细化和深化。本书每章的内容分为考点分析、知识点突破、课后检测3个部分。其中,考点分析对历年试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分析结果采用表格形式展示,形象而直观;知识点突破对重要知识点的关键内容进行了提炼分析,考生通过学习本部分内容,可以熟悉考试知识要点内容的分布,以及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课后检测给出了多道试题,根据知识点突破部分的知识点统计和分析的结果而命题。这些试题与考试真题有很强的相似性,可以用来检查考生前面两部分的学习效果。考生可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点、考试重点和难点,熟悉考试方法、试题形式、试题的深度和广度、考试内容的分布,以及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硬件基础 1 
1.1 知识图谱与考点分析 1 
1.2 计算机科学计数 1 
1.2.1 进制的转换 1 
1.2.2 原码、反码、补码和移码 2 
1.2.3 课后检测 3 
1.3 计算机体系结构 4 
1.3.1 CPU结构 4 
1.3.2 指令系统 4 
1.3.3 存储系统 6 
1.3.4 系统可靠性 8 
1.3.5 课后检测 8 
第2章 操作系统 12 
2.1 知识图谱与考点分析 12 
2.2 进程管理 12 
2.2.1 进程的状态 12 
2.2.2 进程的死锁 13 
2.2.3 进程的同步和互斥 14 
2.2.4 课后检测 16 
2.3 存储管理 17 
2.3.1 页式存储 17 
2.3.2 页面置换算法 17 
2.3.3 课后检测 18 
2.4 文件管理 19 
2.4.1 文件管理概念 19 
2.4.2 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 20 
2.4.3 课后检测 20 
2.5 设备管理 21 
2.5.1 设备管理概念 21 
2.5.2 传输控制方式 21 
2.5.3 课后检测 22 
第3章 系统开发和项目管理 24 
3.1 知识图谱与考点分析 24 
3.2 软件基本概念 24 
3.2.1 程序设计语言 25 
3.2.2 课后检测 26 
3.3 软件生命周期 26 
3.3.1 软件生命周期阶段 26 
3.3.2 课后检测 27 
3.4 软件开发模型 27 
3.4.1 瀑布模型 27 
3.4.2 演化模型和增量模型 28 
3.4.3 喷泉模型 29 
3.4.4 V模型 29 
3.4.5 螺旋模型 30 
3.4.6 课后检测 30 
3.5 软件设计概念 31 
3.5.1 总体设计 31 
3.5.2 详细设计 32 
3.5.3 课后检测 33 
3.6 软件测试概念 34 
3.6.1 动态测试 34 
3.6.2 静态测试 35 
3.6.3 测试分类 35 
3.6.4 课后检测 36 
3.7 项目管理 36 
3.7.1 进度管理 37 
3.7.2 课后检测 37 
第4章 知识产权 40 
4.1 知识图谱与考点分析 40 
4.2 著作权 40 
4.2.1 著作权保护期限 41 
4.2.2 著作权人的确定 41 
4.2.3 侵权判定 42 
4.2.4 课后检测 42 
4.3 商标权 44 
4.3.1 商标权的归属 45 
4.3.2 课后检测 45 
4.4 专利权 45 
4.4.1 专利权的归属 45 
4.4.2 课后检测 46 
第5章 数据通信技术 47 
5.1 知识图谱与考点分析 47 
5.2 信道技术 47 
5.2.1 奈奎斯特定理 48 
5.2.2 香农定理 48 
5.2.3 信道复用 48 
5.2.4 课后检测 50 
5.3 信号技术 51 
5.3.1 调制技术 51 
5.3.2 脉冲编码调制技术 52 
5.3.3 编码技术 52 
5.3.4 同步技术 54 
5.3.5 双工技术 55 
5.3.6 课后检测 55 
5.4 差错控制 57 
5.4.1 码距和检错、纠错的关系 57 
5.4.2 奇偶校验 57 
5.4.3 海明校验 58 
5.4.4 CRC 59 
5.4.5 课后检测 59 
第6章 网络体系结构 61 
6.1 知识图谱与考点分析 61 
6.2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61 
6.2.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61 
6.2.2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62 
6.2.3 网络协议 63 
6.2.4 课后检测 63 
6.3 OSI七层参考模型 63 
6.3.1 OSI参考模型层次结构 64 
6.3.2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 65 
6.3.3 服务访问点 65 
6.3.4 课后检测 66 
6.4 TCP/IP体系结构 67 
6.4.1 TCP/IP层次结构和协议 67 
6.4.2 课后检测 67 
第7章 局域网技术 69 
7.1 知识图谱与考点分析 69 
7.2 局域网基本概念 70 
7.2.1 局域网的特点 70 
7.2.2 局域网体系结构 70 
7.2.3 局域网拓扑结构 71 
7.2.4 局域网传输介质 73 
7.2.5 课后检测 74 
7.3 以太网技术 74 
7.3.1 CSMA/CD协议 75 
7.3.2 以太网帧结构 76 
7.3.3 冲突域和广播域 77 
7.3.4 高速以太网 77 
7.3.5 交换式以太网 78 
7.3.6 课后检测 79 
7.4 虚拟局域网 82 
7.4.1 VLAN的分类 82 
7.4.2 IEEE 802.1Q标准 83 
7.4.3 VLAN接口类型 84 
7.4.4 VLAN信息的传递 85 
7.4.5 课后检测 87 
7.5 生成树协议 89 
7.5.1 生成树协议概念 90 
7.5.2 接口的状态 91 
7.5.3 快速生成树协议 91 
7.5.4 多生成树协议 92 
7.5.5 课后检测 92 
7.6 链路聚合 93 
7.6.1 链路聚合概念 93 
7.6.2 课后检测 93 
7.7 无线局域网 93 
7.7.1 无线局域网工作模式 93 
7.7.2 无线局域网关键通信技术 94 
7.7.3 无线局域网标准 94 
7.7.4 无线局域网CSMA/CA协议 95 
7.7.5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 95 
7.7.6 无线局域网组网 96 
7.7.7 课后检测 97 
第8章 广域网和接入网技术 99 
8.1 知识图谱与考点分析 99 
8.2 广域网技术 99 
8.2.1 广域网交换方式 99 
8.2.2 广域网流量控制 100 
8.2.3 广域网链路层协议 101 
8.2.4 广域网传输标准 103 
8.2.5 课后检测 103 
8.3 接入网技术 105 
8.3.1 ISDN接入 105 
8.3.2 xDSL接入 105 
8.3.3 HFC接入 106 
8.3.4 PON接入 107 
8.2.5 课后检测 108 
第9章 网络互联技术 110 
9.1 知识图谱与考点分析 110 
9.2 网际协议 110 
9.2.1 IP地址分类 111 
9.2.2 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 111 
9.2.3 无分类编址 113 
9.2.4 特殊的IP地址 114 
9.2.5 IPv4地址的分类 115 
9.2.6 IPv4数据包格式 115 
9.2.7 IPv6协议 117 
9.2.8 课后检测 120 
9.3 其他网际协议 124 
9.3.1 ARP 124 
9.3.2 ICMP 125 
9.3.3 课后检测 125 
9.4 服务质量 127 
9.4.1 尽力而为服务模型 127 
9.4.2 综合服务模型 127 
9.4.3 区分服务模型 127 
9.4.4 课后检测 127 
9.5 传输层协议 128 
9.5.1 传输控制协议 128 
9.5.2 用户数据包协议 130 
9.5.3 传输层接口 131 
9.5.4 课后检测 131 
9.6 应用层协议 133 
9.6.1 域名解析服务 133 
9.6.2 文件传输协议 136 
9.6.3 动态地址解析协议 136 
9.6.4 远程登录协议 138 
9.6.5 电子邮件 138 
9.6.6 课后检测 138 
第10章 网络管理技术 144 
10.1 知识图谱与考点分析 144 
10.2 Windows基本管理 144 
10.2.1 IPconfig 144 
10.2.2 ping 145 
10.2.3 arp 146 
10.2.4 netstat 146 
10.2.5 tracert 146 
10.2.6 nslookup 147 
10.2.7 route print 147 
10.2.8 route add 148 
10.2.9 课后检测 149 
10.3 Linux基本管理 151 
10.3.1 Linux系统的启动过程 151 
10.3.2 Linux系统的目录结构 151 
10.3.3 处理目录和文件的常用命令 152 
10.3.4 文件的基本属性 152 
10.3.5 课后检测 154 
10.4 网络管理 155 
10.4.1 网络管理功能 156 
10.4.2 SNMP网络管理协议 156 
10.4.3 课后检测 158 
10.5 网络存储 160 
10.5.1 RAID技术 160 
10.5.2 DAS 163 
10.5.3 NAS 164 
10.5.4 SAN 164 
10.5.5 课后检测 164 
第11章 网络安全技术 167 
11.1 知识图谱与考点分析 167 
11.2 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168 
11.2.1 网络安全要素 168 
11.2.2 网络安全威胁 168 
11.2.3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169 
11.2.4 课后检测 169 
11.3 网络攻击及防护 170 
11.3.1 DDoS攻击 170 
11.3.2 SQL注入攻击 170 
11.3.3 XSS攻击 171 
11.3.4 ARP欺骗攻击 171 
11.3.5 APT攻击 171 
11.3.6 课后检测 172 
11.4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172 
11.4.1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173 
11.4.2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74 
11.4.3 课后检测 174 
11.5 数据加密技术 174 
11.5.1 对称加密技术 175 
11.5.2 非对称加密技术 175 
11.5.3 密钥分配管理 176 
11.5.4 加密方式 177 
11.5.5 课后检测 178 
11.6 数字签名 179 
11.6.1 数字签名的功能 179 
11.6.2 数字签名的过程 179 
11.6.3 课后检测 180 
11.7 数字证书 181 
11.7.1 数字证书的发行 181 
11.7.2 数字证书的内容 182 
11.7.3 课后检测 182 
11.8 网络安全协议 183 
11.8.1 SSL协议 183 
11.8.2 PGP协议 184 
11.8.3 S/MIME协议 185 
11.8.4 课后检测 185 
11.9 网络安全设备 186 
11.9.1 网闸 186 
11.9.2 防火墙 187 
11.9.3 入侵检测系统 189 
11.9.4 入侵防御系统 191 
11.9.5 Web应用防护系统 191 
11.9.6 课后检测 192 
11.10 VPN 193 
11.10.1 VPN的类型 193 
11.10.2 IPSEC VPN 194 
11.10.3 课后检测 196 
第12章 网络规划与设计 197 
12.1 知识图谱与考点分析 197 
12.2 需求分析 198 
12.2.1 业务需求 198 
12.2.2 用户需求 198 
12.2.3 应用需求 198 
12.2.4 计算机平台需求 198 
12.2.5 网络需求 198 
12.2.6 课后检测 199 
12.3 通信规范分析 200 
12.3.1 通信规范分析步骤 200 
12.3.2 课后检测 201 
12.4 逻辑网络设计 201 
12.4.1 网络结构设计 201 
12.4.2 网络冗余设计 202 
12.4.3 IP地址规划 203 
12.4.4 课后检测 203 
12.5 物理网络设计 204 
12.5.1 综合布线系统 204 
12.5.2 课后检测 205 
第13章 Windows服务器配置 207 
13.1 知识图谱与考点分析 207 
13.2 Web服务器配置 207 
13.2.1 安装和配置Web站点 207 
13.2.2 配置虚拟目录和虚拟主机 216 
13.2.3 站点安全设置 222 
13.2.4 HTTPS设置 225 
13.2.5 课后检测 232 
13.3 FTP服务器配置 236 
13.3.1 安装和配置FTP站点 236 
13.3.2 FTP站点其他配置 241 
13.3.3 课后检测 241 
13.4 DNS服务器配置 242 
13.4.1 安装DNS服务器 242 
13.4.2 配置DNS服务器正向查找 
区域记录 243 
13.4.3 配置DNS服务器反向查找 
区域记录 246 
13.4.4 DNS转发器配置 248 
13.4.5 DNS其他配置 249 
13.4.6 课后检测 249 
13.5 DHCP服务器配置 252 
13.5.1 安装DHCP服务器 252 
13.5.2 配置DHCP服务器 255 
13.5.3 DHCP中继代理 258 
13.5.4 课后检测 260 
第14章 Linux服务器配置 263 
14.1 知识图谱与考点分析 263 
14.2 DHCP服务器配置 263 
14.2.1 配置文件存放路径 263 
14.2.2 主要配置文件的语法说明 264 
14.2.3 DHCP服务器的启动与关闭 265 
14.2.4 课后检测 265 
14.3 DNS服务器配置 267 
14.3.1 配置文件存放路径 267 
14.3.2 主要配置文件的语法说明 268 
14.3.3 DNS服务器的启动与关闭 270 
14.3.4 课后检测 270 
14.4 Samba服务器配置 271 
14.4.1 配置文件存放路径 271 
14.4.2 主要配置文件的语法说明 271 
14.4.3 Samba服务器的启动与关闭 272 
14.4.4 课后检测 273 
14.5 FTP服务器配置 275 
14.5.1 配置文件存放路径 275 
14.5.2 主要配置文件的语法说明 275 
14.5.3 vsftpd服务器的启动与 
关闭 276 
14.5.4 课后检测 276 
14.6 Apache服务器配置 279 
14.6.1 配置文件存放路径 279 
14.6.2 主要配置文件的语法说明 279 
14.6.3 Apache服务器的启动与 
关闭 280 
14.6.4 课后检测 281 
第15章 网络设备配置 283 
15.1 知识图谱与考点分析 283 
15.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283 

15.2.1 常见的设备配置方式 284 
15.2.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命令 284 
15.2.3 MAC地址表绑定 286 
15.2.4 接口隔离 286 
15.2.5 VLAN配置 286 
15.2.6 GVRP配置 288 
15.2.7 STP配置 289 
15.2.8 链路聚合功能配置 290 
15.2.9 VLAN间通信 291 
15.2.10 课后检测 291 
15.3 路由器的配置 298 
15.3.1 静态路由配置 298 
15.3.2 动态路由配置 299 
15.3.3 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303 
15.3.4 访问控制列表 305 
15.3.5 网络地址转换 308 
15.3.6 IPSEC VPN 310 
15.3.7 IPv6配置 312 
15.3.8 策略路由配置 313 
15.3.9 路由器中的DHCP配置 313 
15.3.10 课后检测 3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4: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