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不仅有趣,还非常实用! 本书虽然是讲“日本建筑”,但并不是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本书是以“虽然似曾相识,但倘若被问及却无法解释清楚的建筑用语”为引,并以相关建筑为例的内容编排形式,由“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现代”五部分构成,按照所列建筑物的建造年份(包括推测)顺序进行排列。本书中最早出现的是法隆寺五重塔,可以追溯到公元607年,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公元680年重建的(公元670年被烧毁),从这里开始直到21世纪的现代,也就是说,本书中包含了“大约1300年的历史”! 本书通过精彩的插画和建筑图解,论述中穿插了相关的建筑历史背景、建筑技艺、人物和故事,同时以轻松的语言进行讲解。书中还附有 “日本建筑地图”及拼音首字母排序的索引,供读者参阅。如果能以本书作为旅游指南,实际探寻这些建筑的话,对建筑的印象和见解一定会加深,成为有意义的旅行。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翻一翻,开始跨越时空的建筑之旅吧! 作者简介 中山繁信 (shigenobu NAKAYAMA),1942年出生毕业于法政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建设工学专业,硕士学位。 经历宫脇檀建筑研究室,工学院大学teiji ITO研究室工作学习后,任工学院大学建筑学科教授(2000—2010)之职,建立了TESS计画研究所。 主要著作:《写绘意大利》《美丽风景中的居住学》《世界第一的美丽住宅设计教科书》《住居礼节》《世界慢建筑探险队》《涂手研习建筑设计》《现代境内空间的再研究》等。 目录 前言 古代 01 大黑柱从何而来? 三内丸山遗址 02 地震也不会倒塌?五重塔与心柱之谜 法隆寺五重塔 03 无数次重获新生的神明造 伊势神宫 04 直通云霄的大社造巨柱 出云大社 05 将古代信仰传递至今的春日造 春日大社 06 建筑与庭园融合而成的净土庭园 平等院凤凰堂 07 是谁将它掷入断崖?悬造 投入堂 中世 08 将结构变为装饰 桔木的力量 法界寺阿弥陀堂 09 枝条编格窗源于平民的掘立住宅 信贵山缘起绘卷 10 无贯则不成大佛样的坚固结构 东大寺南大门 11 超长的和小屋 三十三间堂 12 极尽奢华之能事的禅宗样 东福寺三门圆觉寺舍利殿 近世 13 日本初的四叠半藏于银阁寺中 慈照寺东求堂 14 从土间到高床式建筑 箱木千年家 15 于侘寂空间中一窥日本美学之起点 妙喜庵(待庵) 16 突然现身的城郭建筑 松本城 17 长押的时代沉浮 二条城二之丸御殿 18 美得使人泫然欲泣的数寄屋 桂离宫 19 有乐围独一无二的创造性 如庵 20 以台目构为基础书院造与茶室的融合 蜜庵席 21 从伽蓝布局中解读东照宫 日光东照宫 22 为所有开口处赋予含义 曼殊院八窗轩 23 由叉手结构形成的阁楼大空间 白川乡合掌造 24 成为国宝的寺子屋 旧闲谷学校 25 使境界变得朦胧 变幻自如的门扇 掬月亭 26 “田”字形布局中各个房间的作用 旧田中家住宅 近代 27 日本古老的教堂采用了哥特样式 大浦天主堂 28 木构架砖瓦结构建筑成为世界遗产 富冈制丝厂 29 文明开化的象征 拟洋风建筑 旧开智学校 30 阳台一路传承至今 旧岩崎邸 31 琉球民居的怡人之处在于雨廊 铭苅家住宅 32 豪华绚烂的新巴洛克大宫殿 赤坂离宫 33 在关东大地震中幸免于难的砖结构建筑 横滨红砖仓库 34 大谷石采石场遗址宛若地下剧场 大谷石采石场遗址 35 从日本建筑汲取灵感的草原风格建筑 自由学园明日馆 36 像脊椎一样活动伸缩接合 旧帝国酒店 37 传至未来SI建筑体系 求道学舍 38 关东大地震孕育了招牌建筑 武居三省堂 39 罗马式讲堂藏着怪兽 一桥大学兼松讲堂 40 和洋交融的绿色住宅 听竹居 41 效仿古印度样式的崭新寺院 筑地本愿寺 42 日本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相融合 轻井泽夏之家 43 艺术装饰风格宅邸以一场车祸为契机 旧朝香宫公馆 44 现代主义建筑的原型白色盒子 土浦龟城自宅 45 随着近代数寄屋的诞生 柱子消失不见了! 旧杵屋别邸 46 轴对称的木结构现代主义 前川国男自宅 现代 47 DK(餐厨一体)的诞生 户冢四丁目公寓 48 室礼(陈设)是住宅的必杀技 斋藤副教授的家 49 狭小住宅的鼻祖 小限度住宅 50 与多种用途相适应的底层架空 香川县厅舍 51 飞翔于空中的一居室 天空住宅 52 能够亲身体会模数理论的美术馆 国立西洋美术馆 53 与日本传统相融合的悬索结构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 54 超高层酒店以奥运会为契机 新大谷酒店 55 架设于九层大楼之上的百米高塔 京都塔 56 拓展城市居住形态定义的金字塔 塔之家 57 登上陆地的双曲抛物面白鲸 莫比迪克别墅 58 日本座超高层建筑 霞关大厦 59 拒绝“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不成体统的展览馆 太阳塔 60 来自未来的胶囊 中银胶囊塔 61 颠覆常识的清水混凝土住宅 住吉的长屋 62 守护文化遗产的预制混凝土 海洋风俗博物馆的藏品库 63 吸取阪神淡路大地震教训的纸制建筑 纸教堂 64 巨大的车站大厅变身为大型舞台 京都车站大楼 65 与街道连接的匀质空间 仙台媒体中心 66 镶嵌玻璃砖的光之宝盒 爱马仕之家 67 居室、厨房、单间各自成栋 森山宅 68 城市住宅中四坡屋顶的不可思议之处 城市住宅区 69 对重力的挑战 悬挑 保木美术馆 70 与艺术融为一体使用土制模板的薄壳结构 丰岛美术馆 71 止步于未建成的体育竞技场 东京奥运会主场馆扎哈设计方案 72 胶合板使木造大空间成为可能 静冈县草薙综合运动场体育馆 日本建筑地图 参考文献 索引 日本历史年代表 著译者简介 序言 这本很有趣的书终于完 成了。 有趣的同时或许还能起 到些许作用。书中包含丰 富的人文知识,不论在与 人交流还是在酒馆里小酌 时都是极佳的谈资,或许 还可以用来牢牢抓住男友 或女友的心呢。本书虽是 一本与建筑相关的用语图 鉴,但内容不过分强调专 业性,也摒弃了字典式的 生硬罗列。我们挑选了那 些会让人感到“虽然似曾相 识,但倘若被问及却无法 解释清楚”的建筑用语,每 两页一个主题,通过相关 建筑实例展开说明。 目录依循学校里常见的 历史年表,由“古代—中世 —近世—近代—现代”这5章 构成。各个词条则依据相 关建筑物的竣工时间(包 含推测)来排序。本书中 ,先出场的现存建筑是法 隆寺五重塔。它的历史可 以追溯到公元607年,但如 今我们能看到的建筑是在 公元680年左右重建的(因 公元670年被烧毁)。这本 小书从那时起一直写到21 世纪的现代。 也就是说,本书浓缩了 1300多年的历史! 本书的重点不在于深入 挖掘专业知识,而是面向 大众,尽量使用广泛且易 懂的解说。通过在其中穿 插一些小故事与插曲,使 本书成为一本可以轻松翻 阅的读物,这也是本书值 得骄傲的一点。 假如将本书当作一册旅 游导览,实际去参观一下 书中提到的这些建筑的话 ,想者对建筑的理解和喜 爱会更深一层,也可以收 获一趟极富意义的旅程。 另外,职业插画家越井隆 先生,在完整理解了每个 词条后为这本书精心绘制 了大量有趣易懂的插图, 在这里表示由衷感谢。 对于研究者和专业人士 来说,本书的用语收录和 解说或许不能完全满足所 需,但希望各位能够在理 解本书主旨的前提之下, 以宽容的心态看待这部分 不足。那么,就请读者翻 开下一页,踏上这趟跨越 时空的建筑之旅吧! 中山繁信 导语 本书的重点不在于深入挖掘专业知识,而是面向大众,尽量使用广泛且易懂的解说。通过在其中穿插一些小故事与插曲,使本书成为一本可以轻松翻阅的读物,这也是本书值得骄傲的一点。 假如将本书当作一册旅游导览,实际去参观一下书中提到的这些建筑的话,想者对建筑的理解和喜爱会更深一层,也可以收获一趟极富意义的旅程。 对于研究者和专业人士来说,本书的用语收录和解说或许不能完全满足所需,但希望各位能够在理解本书主旨的前提之下,以宽容的心态看待这部分不足。 精彩页 金字塔、大教堂、五重塔……为什么人类会想建造高大的建筑物呢?自古以来人们总感觉高处有神圣的东西可以说是其原因之一。人类面对自然变化、疾病、饥饿,往往感到无能为力,因此需要祈祷,向神明表达感激之情。在高处表达感激自然更好,因此祭祀建筑作为连接人神两界的桥梁便被建得很高。 在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中有所记载的出云大社也属于其中之一。现在的正殿(1744年建造)高约24m(8丈),大致相当于八层楼的高度。但据说在更久远的年代,正殿的高度是现在的2倍,高度达到约48m过去相信此说者不多。直到某日,考古现场有了出人意料的发现! 柱基被发掘出好几处,其位置与平安时代的图纸《金轮御造营差图》(古代出云大社平面图)所载基本一致。 出云大社的样式被称为大社造,特征是掘立柱、歇山顶、由山西入口(参照05)。和唯一神明造的伊势神宫不同的是,出云大社的歇山顶描绘出了优雅的曲线。同时,可能是出于对神明的敬畏,入口被设置在山墙面的右侧,动线则蜿蜒曲折绕向最深处的御神座。 将祭祀建筑建造得高大宏伟可以说是全世界共通的。在平面设计上,泰国山岳地区民族聚落的祭祀建筑形式和出云大社如出一辙。 每当像这样发现世界各地的共同之处时,就不禁感叹人类思想的紧密连接!通过了解历史,学习留存的文献和遗址,所看到的世界也会因为蕴含的故事’性和文化价值变得更加开阔。 春日大社正殿建造于奈良时代,是作为平城京的守护神、为祈愿国家繁荣而建造。 在大约1300年的漫长岁月里,通过式年造替的方式,每隔大约20年就会进行一次重建。重建时正殿的位置并不改变,所以称之为“造替(重建)”。与之相对,伊势神宫在重建时位置也一同改变,所以叫“迁宫”。春日大社正殿采用的建筑样式被称为春日造。 大多数神社的正殿都是檐面入口式(把入口设在与屋檐相平行的侧面),而春日造则使用山面入口式,并在正面另加一个单面坡屋顶。除此之外,大多数春日造建筑都采用一种叫“一间社”的极小规模的建筑,这也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 春日大社起源于奈良时代在御盖山山顶建造的祭祀建筑。也就是说,作为敬畏对象的神灵就是御盖山本身。在春日大社东侧还有30万坪的广大春日山原始山林,这也是神域(神山)的一部分,是信仰的对象。自古以来,(住在这里的)人们就追求着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这也可以从四座正殿中看到蛛丝马迹。春日大社领域内是山麓的坡地,但建造时避免了大规模的土地平整,而是将建筑,特别是回廊顺应山体的倾斜绵延布局。除此之外,虽然四座正殿都是同样的大小和形态,但从东侧地势略微升高的第一殿开始到西侧的第四殿,都是结合了原有的地形的不同高差而建造。其中也隐含着人们对神圣场所的敬畏之心。 传统的观点中大自然里寄宿着神明,因此小小的正殿也寄托了对土地的关。怀。虽然日本全国现存的春日造神社大多都是“一间社”,如果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角度考虑,或许也是理所当然。 P1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