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近代国宝海外流失录(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日)富田升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世纪之交,八国联军侵华,清廷岌岌可危,内忧外患的乱世中,数不尽的国宝流失海外。究竟有多少国宝,经谁人之手,以何种方式,以多高的价格,流落于何方?本书用100余篇亲历者的证言、90余幅图片和20多张表格,细致入微地追查了近代国宝外流的踪迹。 作者简介 富田升,1952年出生于东京。于日本东北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系本科毕业后,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完成博士课程。曾任第一期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任职于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现任东北学院大学名誉教授。论文有《李大钊留学日本的活动及其背景》(发表于《河北省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九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社会主义讲习会与亚洲和亲会——明治末期中日两国知识分子的交流》(发表于《集刊东洋学》)、《以大正时期为中心先驱性中国鉴赏陶瓷收集的形成与特性》(发表于日本陶瓷协会《陶说》)等。 目录 前言 一切始于义和团事件 第一节 乾隆皇帝与清朝国宝——如梦亦幻 第二节 何为义和团事件 第三节 本书的宗旨 第一章 掠夺的深渊——追踪义和团事件 第一节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第二节 无尽的掠夺 第三节 紫禁城的命运 第四节 祭坛、宗庙的悲剧 第五节 凝聚中华精粹的文字世界 第六节 皇族府邸 第二章 国宝渡海 第一节 八国联军群集聚宝之地 第二节 揭开国宝外流之谜 第三章 日本古董商进驻北京 第一节 从明治时期到大正时期 第二节 闻名世界的山中商会 第三节 继往开来——茧山龙泉堂的创立 第四章 未知的中国国宝登陆日本 第一节 抹茶与煎茶的明治维新 第二节 煎茶与中国趣味 第三节 王朝的象征——秘籍《永乐大典》 第四节 政商大仓喜八郎 第五章 稀世青铜器收藏 第一节 住友泉屋博古馆秘史 第二节 稀世名宝 第三节 煎茶用具向鉴赏美术的转变 第四节 豪华图录的出版 第六章 日本古董商进军欧美——国宝外流范围扩大 第一节 渐呈全貌的中国正统美术 第二节 山中拍卖与展览 第三节 山中商会的经营规模 第四节 拍卖会、展览会实况 第五节 贸易资料上的新发现 第七章 对西欧美术界的冲击 第一节 日本美术风潮向中国正统美术转变 第二节 住友收藏的冲击 第三节 欧美收藏的狂潮 尾声 掠夺品的去向——国宝流出与世界渗透 中国鉴赏美术的形成 后记 附记 作者介绍 译者后记 序言 长久以来,我们非常关 注以山中商会、卢芹斋为 代表的古董商,在中国近 代以来大批珍贵文物外流 过程中所起的推波助澜作 用。打开中国知网,输入 关键词“山中商会”,映入眼 帘的是《珍宝飘零》《恭 王府流失宝物寻踪》;换 了“卢芹斋”,也是《卢芹斋 与近代中国文物的外流》 《卢芹斋与弗利尔美术馆 的中国收藏》。在“知乎”, 输入“山中商会”,相关话题 第一个就是“中国文物流离 失所,责任到底在谁?”, 有答主分别列出“中国文物 掠夺者——山中定次郎”“中 国最大文物贩子——卢芹斋 ”之类的名目。毋庸讳言, 海外流失文物的调查与追 索,是近年来受到学界重 点关注的课题,每有相关 消息公布,都深深牵动着 社会公众的神经。 无论是出于民族情怀还 是器物研究,海外收藏的 中国文物始终应是我们重 点关注的对象。问题的另 一方面,近代文物散佚海 外,在流入地如欧美、日 本等国,他们的学界与国 民对此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否 与我们不同?本套丛书中 《近代国宝海外流失录》 《山中定次郎传》等著作 ,以中国文物在日本的流 转为研究中心,或许可以 给我们一些提示。 有赖于徐二红、李芳、 景诗博等几位朋友高质高 效的翻译工作,我们得以 先睹为快。遍览全套书之 后,我们发现,日本学者 也同样关心中国文物流入 日本的时间、途径等问题 ,如富田升先生虽将时间 关键节点置于义和团事件 ,即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的 时候,但也注意到近代中 国文物外流可以追溯到英 法联军以“亚罗号事件”为借 口制造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的时候。 另一方面,提请读者诸 君加以注意,中国外流文 物是如何走入当时日本上 层社会的视野,并最终引 领风尚潮流的。《近代国 宝海外流失录》中,富田 升先生就以泉屋博古馆所 藏三代铜器为例,讲述了 日本社会上层超越江户以 来的“唐物”文人雅趣,彻底 确立了近代中国鉴赏美术 的过程,对此山中定次郎 确实功不可没。 这里可以著名的端方旧 藏为例。端方的藏品在其 因保路运动被杀后星散, 部分藏品由福开森中介售 予美国博物馆。富田升先 生通过对山中商会展销品 的调查,特别指出在1924 年那套最著名的“柉禁”,最 终归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 博物馆所有之前,也就是 1923年,经山中商会之手 在日本国内也大量出售过 端方旧藏,周铜祖乙立旗 卣正在其中。 1923年,日本美术史家 大村西崖纂辑有《获古图 录》,收录的是山中商会 的山中定次郎藏品,其中 第六器即为周铜祖乙立旗 卣。富田升先生通过探讨 其序文及考察其登载的照 片,明确了该图录收录的 正是山中定次郎在日本首 次举办的“古代中国美术展” 的展品。应该说,这是介 绍山中此次展览的更正规 的图录。1923年5月在大阪 美术俱乐部举办的“古代中 国美术展”,第一件器物即 为“周铜祖乙立旗卣”,题记 云“端方旧藏,《陶斋吉金 录》登载”。山中定次郎在 展会序文中特别提到“艺术 博物馆、收藏家等本应借 陈列古董之机,唤起世人 对古董的关注,同时给研 究人员提供一流的科研资 料”,“为了弥补这一缺憾, 首先着手于将之前收藏的 夏商周三代、汉魏六朝、 唐宋元以及过去三千年的 古董、周汉的古铜器、六 朝的造像、唐宋元的陶瓷 等中国文化之精粹,齐聚 一堂展出,供诸贤鉴赏”,“ 像这种策划在我国尚属首 次尝试”。 据《山中定次郎传》记 述,第二年(即1924年) 秋11月,山中定次郎又举 办了集本土、中国、朝鲜 、埃及、波斯、希腊、荷 兰及其他国家古代艺术品 的展览会,编有《埃及、 希腊、波斯、中国古代艺 术展览图录》,即《汇编 》所收的“埃及、希腊、波 斯、中国古代美术展”。此 外,山中定次郎还邀请东 京美术学校校长正木直彦 、东洋美术史家大村西崖 两位教授在展场内,就东 洋艺术以及会场陈列的各 种古代艺术品举办艺术讲 演会。这应是大村西崖继 纂辑《获古图录》后,双 方良好合作关系的继续。 双方长期保持合作关系, 直到山中定次郎故去以后 ,《山中定次郎传》还由 正木直彦题签。这显示出 近代中国鉴赏美术努力获 取日本学界支持并建立长 期联系的过程。 这次讲演的很多内容过 于学术化,实物较少,故 专家以外的人士对此兴趣 寡淡。不知原因是否如此 ,还是此时日本对中国文 物的美术鉴赏尚在形成, 富田升先生统计发现,端 方藏器在1923年山中举办 的首场展销会“古代中国美 术展”上,展出《陶斋吉金 录》中登载的古铜器25件 ,古金石35件,共计60件 。第二年,也就是1924年 11月“埃及、希腊、波斯、 中国古代美术展”中,端方 旧藏的古金石63件也名列 其中,部分展品可能与上 次有所重复,数量接近翻 倍,显然补充了新藏品。 不仅如此,在1928年“中国 古陶、金石展观”展销会上 ,展出端方旧藏铜器12件 ,其中9件在1923年的首场 展销会上出现过,估计是 上次未售出的部分。之后 ,1932年11月的“世界古美 术展”上,有端方旧藏古铜 器1件,1934年5月的“ 导语 本书是近代国宝流失研究的扛鼎之作,精选90余幅真实图片,梳理国宝流失的大致脉络。作者富田升致力于中国近代史和文物研究,并精通汉语,可以娴熟运用中方史料;同时作为日本学者,便于收集大量散在日本和欧美的史料,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梳理和统计,勾勒出一幅近代中国国宝流失海外的全景图。 后记 本书围绕近代中国文物 流出与日本这一主题,首 先选取陶瓷器,考察了日 本鉴赏陶瓷器形成的过程 及其意义。其次将“青铜器” 作为第二个课题,以史料 为鉴,探究了义和团事件 中文物掠夺和流出的实际 情况。此外还分析了中国 鉴赏美术在世界范围内形 成的过程及意义。本书的 主线,首先是将“青铜器”和 “义和团”结合起来,再进一 步展望世界范围内中国鉴 赏美术的形成。本书正文 中有多处论及秦藏六著《 古铜器的传来》和高桥太 华著《关于中国古美术品 之收集(上)》。敏锐的 读者或许已经洞晓,与这 二者的邂逅是拙作成书不 可或缺的要素。因为这些 史料是唯有作为“当事人”、 作为“当时人”才可知晓的实 情,是洞察事件本质的重 要证言。通过这些史料, 我了解到日本正式开始青 铜器收藏是源于义和团运 动时期来自清朝宫廷内外 的流出品。而且,以义和 团运动时期文物外流为契 机,欧美开始从日本美术 风潮转向中国美术。受两 项极具启示性的证言启发 ,本书以厘清这些事实为 目标,挑战了这第二座高 峰。今天,终于完成了终 章,可以放下一颗紧绷的 心,感受这小小的成果带 来的欣慰。 但是,刚沉浸在这小小 的欣慰中,眼前马上又横 亘出几座构成中华文明脊 梁的高峰,如玉器、文房 四宝、书法、绘画、佛教 美术,等等。还有,日本 人如何看待中日甲午战争 ,世界如何看待八国联军 火烧圆明园的事件,等等 。这些近代文物流失的滥 觞以及必须追溯的历史洪 流,一一横亘在我的面前 ,等待我去跨越。虽然明 知歧路亡羊的道理,但山 巅之美与深谷之魅,都令 人神往,我将以愚公移山 之精神,逐一去探寻。 最后,感谢NHK出版社 的后藤多闻先生给了我这 次执笔的机会,并不时给 予我中肯的建议。向负责 资料收集、编辑等一系列 工作的高森静香、川岛治 子二位女士表示衷心的感 谢。至此搁笔。 2002年5月富田升 书评(媒体评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 会巨变,无数中国国宝流 失海外,散布于世界各地 ,或因盗抢、或因变卖、 或因走私,其途径大多十 分隐秘,难以追查。日本 学者富田升先生致力于中 国文物研究,蒐集流散世 界各地的资料,系统梳理 长达百余年的中国国宝流 失过程,以实证研究为依 托,研究结论有说服力。 对于文物的普查和追索, 收藏与鉴定,以及深入系 统的研究,本书均有重要 参考价值! ——朱凤瀚教授,北京 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 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教授、北京大学出土文献 研究所所长、前中国历史 博物馆馆长、中国国家博 物馆原常务副馆长 清末民初,战乱频仍, 国势羸弱,致使大批国宝* 文物流失海外,令人扼腕 。百年之后,随着我国国 运昌隆、文化兴盛、艺术 繁荣,文物收藏、鉴赏和 研究盛况空前。日本学者 富田升的力作《近代国宝 海外流失录》钩稽散在世 界各地的珍稀资料,系统 梳理出近代中国国宝外流 的过程、渠道等以往鲜为 人知的史实,为海外流失 文物的鉴定与收藏提供了 重要参考,也为海外重要 文物的追查和回购提供了 不可多得的线索。 ——朱诚如教授,著名 清史研究专家、国家《清 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 精彩页 第一节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皇城解体 接下来进入正题。本书选取义和团事件中八国联军的掠夺这一视角作为整体出发点,详细探究其实情,但焦点不在于阐明一般意义上的掠夺行为,而是从本书的主旨出发,主要集中在历代文物的掠夺方面。因此,探究的对象限定在以紫禁城为首、与清朝有关的所有机构及其收藏品上,包括王府(各王家宅邸)等。 首先,本书将从八国联军掠夺的大致过程入手,之后根据掠夺的主场地及代表性事件,进行细致梳理。我想通过如此罕见的掠夺真相,来思考北京城遭受创伤的程度及其影响。辉煌壮丽的古都,因遭受物理性破坏和掠夺,在景观上也迅速失去了原貌。这可以说是古都解体,甚至可以说是传统中华帝国瓦解过程中的重要序曲。 通过前文零散的叙述,我们已经对义和团事件的大致经过有所了解。八国联军在1900年8月15日占领北京,之后便立即开始掠夺。而且,德军元帅瓦德西1(Waldersee)还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瓦德西庚子回忆录》,瓦德西元帅著)。但这也仅仅是开端,掠夺之火一旦被点燃,便难以熄灭。此后数日,各国士兵在京城内外大肆抢劫。尤其是稍晚入城的德军,其野蛮行径,和俄军一样猖獗至极。然而进行掠夺的不仅仅是入侵的八国联军,还有居住在北京的洋人、土匪、残党等也纷纷乘乱闯入,北京城内外哀鸿遍野。 天翻地覆,皆因王法之不畏。 (《庚子记事》1七月二十九日:[阳历8月23日]) 掠夺概况 光绪皇帝和西太后出逃西安后,皇城陷入无主状态。凡是显眼的店铺,不论大小都被洗劫一空。八国联军以追剿义和团残党为名,闯入富人家宅,金银财宝,衣物器具,无不抢夺;大资本家、高官乃至皇亲国戚的宅邸,无不遭劫。 特别是各国抢先确定占领区域后,被改造成驻军宿舍的宫殿、离宫、庭园、寺庙、祭坛、领事馆以及有名的寺院等,和清朝有关的建筑都沦为侵略者的嘴边之食。例如,日军占领顺天府,英军强占天坛,美军侵占先农坛,法军霸占西什库,俄军抢占南海,德军逼占社稷坛。后文还将再次考察这次断断续续的长期大规模的掠夺。 时入9月,八国联军的掠夺仍在继续,掠夺的范围也从贵重珠宝延及日常用品。9月末,各国洋兵终于感到“山穷水尽”,可掠夺的物品开始逐渐减少。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首先,各侵略国合计发动78次对义和团残党的“讨伐行动”。行动范围从北京周边起,次月至保定,次年年初延及山西省边界,这其中对各地的反复掠夺自不待言。另一方面,在北京城内,由于各国占领区域内的政策不同,各区域的居民治安状况出现了差异,而且越发明显。例如,在日军和美军的占领区内,组织及制度得以整顿,治安相对良好。 10月以来,日英美占领区域的市场恢复了活力,近千件掠夺品作为商品在地摊上铺得满满当当。11月,掠夺的势头渐渐平息,被称作“虎狼之区”的德军占领地也或多或少地平稳下来。 P24-2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