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针对我国公益广告运行的现实困境,从公益广告实践层面出发,比较研究了中日公益广告传播实践、组织理念和运行机制等历时性和共时性特征。作者学习借鉴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关于小型公共池塘资源管理的观察研究所得,提出了创建包括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第三部门)在内的公益广告“使用者”所组成的公益广告运行机构—企业型非营利组织,该组织以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身份进行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建成一种多中心、多层次、多元主体竞争格局的我国公益广告运行新机制。 目录 绪论 公益广告研究的缘起 第一章 公益与广告 一、公益广告概念的理解与相关争议 二、我国公益广告运行中的瓶颈问题与发展困境 三、“纯粹性”的现实召唤———我国公益广告运行现实的必要性 四、“公益”回归本质———纯粹公益广告的价值 五、结语 第二章 公益与商业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动机:由外在约束到内在自觉 二、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演化路径 三、我国企业参与公益广告的形式与价值 四、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下企业公益广告的策略选择 五、企业公益广告的缺憾与追求 六、结语 第三章 历时与共时 一、中日公益广告历史变迁与发展沿革 二、中日公益广告运行机制与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三、公益广告运行机制中的三大主导力量:政府,媒体,NPO 四、我国公益广告运行主体的转变:政府职能与企业责任 五、结语 第四章 独立与激励 一、我国公益广告运行实践检视与理论争议 二、国外公益广告运行机制下的主导者选择 三、我国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的创设原则 四、我国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的组织实现 五、结语 第五章 一元与多元 一、我国公益广告运行中的三大关系问题 二、我国公益广告运行中政府一元主导的转变 三、我国公益广告运行机制构建的背景分析 四、我国公益广告运行新机制的探讨 五、结语 第六章 本体与常无 我国公益广告的纯粹性研究 中国广告产业升级与国家利益表达 我国公益广告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价值分析 1970—2010日本公益广告主题变迁及比较研究 公益精神与商业利益博弈下的企业公益广告 当下我国企业形象建构的缺失与重构 独立与激励:我国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的创设 附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