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微电子制造在5G时代面临的问题、微结构部件耦合动力学、实测数据和监测图像的主成分分析法、胶液铺展、衍射光波的复原、引线折点动力学、机械探针触点的电学特性和键合过程的跨尺度建模。可作为高等院校微电子封装制造专业的研究生参考书。可帮助机械材料测控力学等领域的高校师生理解封装制造工艺、面临的技术细节;或使一线工程师,审视实践中涉及的科学问题,拓宽深入的思路。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1概述/1 1.1高速、高可靠、大容量物联网相关的微电子制造/1 1.2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时代的IC装备市场/4 1.3微互连制造面临的瓶颈和对策/5 2微芯片双悬臂结构动力学检测与分析/9 2.1引言/9 2.2叠层芯片动力学分析和测试/11 2.3三种激励下叠层芯片的响应/16 2.4双悬臂与底座的相互作用/21 2.5两悬臂互相作用的实测/26 2.6悬臂叠层芯片运动模式/30 2.7本章小结/33 3键合机理的主成分分析/35 3.1引言/35 3.2实验平台建立及数据采集/36 3.3功率设置及键合温度对键合强度、换能系统驱动和振动的影响/41 3.4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键合过程机理探讨/51 3.5全过程的主成分变化/73 3.6本章小结/74 4基于傅立叶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监测图像特征识别/76 4.1图像特征提取/76 4.2实验图像的获得和预处理/78 4.3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图像特征提取/82 4.4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图像特征提取/85 4.5本章小结/100 5胶液铺展过程检测与分析/103 5.1倒装芯片与底部填胶/103 5.2助焊剂涂敷方案/107 5.4检测设备/116 5.5涂胶检测实验平台硬件/120 5.6涂胶检测实验平台软件设计/124 5.7实验设备和实验过程/128 5.8图像处理/130 5.9结果分析/132 5.10本章小结/138 6相干衍射成像缺陷检测的支持域形状优化/140 6.1芯片堆叠制造的良率和成本/140 6.2三维物体二维成像时的识别与误判/141 6.3光波的标量衍射/145 6.4相位的迭代求解/147 6.5相位恢复及迭代投影算法/149 6.6相位恢复的泛函描述和算法/151 6.7相位恢复中的存在问题及改进设想/155 6.8本章小结/167 7引线折点拉弧动力学设计/170 7.1曲率与折点/170 7.2劈刀轨迹/174 7.3形成折点的弯矩/179 7.4本章小结/180 8探针触点电学特性的实验研究/182 8.1晶圆和TSV产品的堆叠故障/182 8.2晶圆探针测试面临的挑战/183 8.3实验用探针/184 8.4探针测试装置/186 8.5测试实验过程/190 8.6本章小结/195 9引线键合过程的动力学建模/197 9.1引线键合及其过程建模的意义/197 9.2实验现象总结和黏性项的引入/198 9.3微尺度动力学与关联维数/201 9.4由实测数据获得关联维数/203 9.5建模的仿真平台/205 9.6动力学模型基本参数的确定/206 9.7实验结果和仿真的对比/209 9.8关于黏性阻尼项和相平面轨迹的讨论/210 9.9总结与展望/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