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基于夸张研究成果、缺失的梳理,探索广义修辞学理论资源下的夸张研究模式,参与夸张研究转向的学术实践。夸张研究转向发生于修辞学研究转向——辞格研究转向的学术背景,同时作为上述背景下的一道风景,丰富着修辞学研究的学术资源,二者体现为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本书试图在修辞学研究领域融合关联、话语标记、叙事学等理论,在更开阔的视野中观察修辞学核心问题,让夸张的故意言过其实特质,在跨学科研究模式中得到优化解释。讨论了夸张的内涵与外延,提出夸张构式观点,描述并解释其结构、语义、功能特质,用系列研究个案论证了夸张词语、句子、语篇的三种存在形式,激活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深化夸张研究,探索了个体辞格研究路径。希望对整个辞格系统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对文艺理论、修辞史以及修辞学史夸张现象的认识及夸张理论的建构有些许帮助。 作者简介 高群,1971年5月生,安徽阜阳人,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修辞学论坛”主持人。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修辞学。独著《修辞论稿》,合著专著5部,主编教材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广义修辞学理论 一 广义修辞学理论 二 广义修辞学的学科建设价值与局限 三 广义修辞学倡导融入大生态的修辞研究 四 小结 第二章 夸张研究的成果、缺失、学术转向 一 夸张研究的成果 二 夸张研究的缺失 三 夸张研究的学术转向 四 小结 第三章 夸张语义研究 一 夸张语义的发生 二 夸张语义的特征 三 小结 第四章 夸张构式理论研究 一 认知构式语法理论与夸张构式的提出 二 夸张构式的生成机制与界定 三 夸张构式的形式观察与解释 四 小结 第五章 框架夸张构式及其夸张功能理据 一 “X得不能再X”构式及其夸张功能理据 二 “除了X还是X”构式及其夸张功能理据 三 “X死了”构式及其夸张功能理据 四 “要多X有多X”构式及其夸张功能理据 五 “一百个X”构式及其夸张功能理据 六 小结 第六章 数字成语夸张构式解析 一 四字格数字成语夸张的生成 二 非四字格数字成语夸张的生成 三 数字成语夸张的特点 四 元语言视角下释义术语“极言”“形容”“比喻”的观察 五 小结 第七章 夸张构式话语标记“夸张地说”及其否定形式 一 话语标记与夸张 二 肯定形式“夸张地说”使用频率、分布 三 “夸张地说”否定形式使用频率、分布 四 夸张话语标记生成的修辞动因:语句关联性的语义限制 五 作为非话语标记的“夸张” 六 小结 第八章 夸张语篇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一 民间故事的结构性夸张构式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二 赋的结构性夸张构式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三 诗的结构性夸张构式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四 小说的结构性夸张构式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五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在修辞诗学层面分析民间故事、诗歌、小说的夸张叙述结构,分析汉赋叙述的大场面、大气象,呈现了与同类研究区别性明显的特征。就方法论而言,修辞诗学在文本框架中审视结构性辞格和非结构性辞格,分析结构性辞格推动文本叙述、影响叙述布局和走向的修辞能量,而不是仅仅提取或串联个别、零星的夸张用例,即便始于局部的观察,也在“为整体的局部”的意义上分析辞格的文本功能,以改变见木不见林的修辞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