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一架巨大的不停旋转的柞木风车,一个头发毹黄、脸蛋儿消瘦的小男孩是那样专注,他真是看呆了。
好家伙,它足足有好几层楼高吧!它的四片大“翅膀”,每一片都那么长,那么长!小男孩不明白,那四片大翅膀为什么会转个不停呢?是谁在拨动它们呢?那个拨动它们的人藏在哪儿呢?那个人该有多大的力气呢?
小男孩还不知道它叫风车,他叫它“嗖嗖转的”。
常识告诉人们,所有小孩子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持久,而这个男孩呢,实在有些特殊。
“妈妈,你看,那嗖嗖转的,是怎么回事呀?是谁在拨动它们呀?那个拨动它们的人,吭,吭……藏在哪里呢?”
男孩的问号可真多。
“那是风车。”妈妈仰起头,看了一眼“嗖嗖转的”,告诉孩子,“它的架子和翅膀都是拿结实木头做的……”
“妈妈,它为什么不停地转呀?谁让它转呀?吭……它要睡觉吗?它什么时候睡觉呢?它……”小男孩呼吸道很糟糕,气管、支气管和肺都非常脆弱,他没说完就端着肩胛弯着腰咳嗽起来。
“宝贝儿不说话,我们不说话了!宝贝儿不说话就不咳嗽……”
妈妈卡罗莱娜·安德烈特·阿尔塞尔,是一位农家妇女,出生在瑞典南部斯莫兰省一个小村庄里。尽管她天性聪明,精力充沛,可她不是老师,更不是科学家呀,她被儿子问住了。
“回家啦,宝贝儿回家,我们阿尔弗雷德该吃药片啦!”
“不,不回家,妈妈!”小男孩执拗起来,“妈妈没告诉我,嗖嗖转的什么时候睡觉!是谁在拨它!吭,它为什么……吭,吭……”小男孩咳嗽得更加剧烈,上气不接下气,苍白的小脸蛋儿忽然潮红如染。妈妈用手背贴贴他的小脸,啊,烫烫的,像烧干锅一般,妈妈的眉头一下锁紧了——孩子又发烧了。
她不再依着孩子,抱起来就往家走。
“妈妈,风车为什么……吭,吭……”
这男孩,就是小诺贝尔。
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出生在斯德哥尔摩北部杜鲁肯区一座石头建造的楼房的第二层。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是一座以风景秀丽而著称的水上城市。小诺贝尔天生不强壮,斤两小,四肢细,连哭声都有气无力。接生医生说,这是她从业以来见过的最为孱弱的娃娃,要想把这娃娃养大,可得花费点心思。谁能想到,就是这个人见人愁的娃娃,若干年以后,为这座城市,为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光荣和述说不尽的话题。
P1-3
你现在打开的,是一本介绍一位伟人的书。了解伟人,思考伟人,借鉴伟人,学习伟人,自然是有益的。了解伟人、思考伟人的过程,就是增长知识,增长学问的过程;借鉴伟人,学习伟人,就有可能改变你的人生。
伟人,是人类的精英。
在某一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等——获取了突出的成绩,尚且算不得伟人,只可以叫作专家、学者。那些不仅仅是专家、学者,而且有着伟大的令世人尊崇的品德、人格,才称得上伟人。
伟人的光芒,灿若星辰,常常让我们仰视,感叹。
伟人给入以神秘感、威严感,让人匪夷所思,甚至望而怯步。
本书的传主——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是一位化学家、发明家、炸药专家、慈善家,他胸怀博大,仁爱善良,是一位伟人。
诺贝尔那身材瘦小的背影,已经消逝了100多年,可是,他那骄人的业绩和不朽的精神,将永远让人铭记:他在有限的63年人生中,取得了350多项发明专利权,在20个国家创立了诺贝尔公司,在全世界建了几百座工厂,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人遵照他的遗嘱,以他的部分遗产设立了规格至高无上的诺贝尔奖,以推动人类科学的进步,使人们生活得幸福安宁。人们不禁要问,诺贝尔何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
这是不是个谜呢?
随之而来的,疑问也就多起来:
诺贝尔是怎么成为伟人的呢?他是上帝造就的神童吗?
诺贝尔有没有眼泪呢?
他有没有灰心的时刻呢?
诺贝尔有没有缺点呀?
那么,什么人可以成为伟人呢?
如果我们走近伟人,走进伟人的生活,从他出生就开始跟踪,看罢他人生的春夏秋冬四季,那就不难发现,原来伟人也是人,而且曾经是普通人;他之所以能由普通人成为伟人,曾经有过一番非同寻常的经历——锐意探索,积极思考,呕心沥血,奋力拼搏,视天下为己任,遭百折而不挠。
伟人,不容易啊。
世界上没有懒惰的伟人。
世界上没有懦弱的伟人。
世界上没有自私自利鼠目寸光的伟人。
阅读本书,让我们走近伟人诺贝尔,走进诺贝尔63年的生活。
看看小诺贝尔呱呱落地来到人间,他的家境如何?我们还可以对照一下,我们的家境比他怎样。
看看小诺贝尔的身体条件怎样吧!还可以对照一下,我们的身体比他怎样。
看看诺贝尔一共念了几年书。
看看为了雕琢自己生命的这颗“宝石”,诺贝尔学会了几国的语言,跑遍了世界多少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可以成为“世界公民”,或者叫作“世界上最富有的流浪汉”呢?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看看诺贝尔,在一次次遭受严重打击的时刻,怎样度过了难关。
“百折不挠”是一个说起来很“轻松”的成语,可是有多少人经得起三折五折的考验呢?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看诺贝尔在取得一个个辉煌成果的时刻,自己告诉自己什么?
“戒骄戒躁”是一个在人们口头上飘来飘去的成语,可是又有多少人在小有成绩后就飘飘然,翘起了尾巴!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看看诺贝尔有没有“偶得”呢?
——答案是,有的,而且有的好像特别偶然,几乎偶然到“可遇不可求”的程度。
但是,让我们再认真想一想,那些机遇,如果被别人碰到,而不是被诺贝尔碰到,结果又会怎样呢?
他们可能会“有眼不识金镶玉,错把黄金当成铜”,与那些机遇,白白地擦肩而过。
这就印证了那句话:“机遇只垂青那些做好了准备的人”。
记住伟人的人生故事,那将是你一辈子的财富。它可以让你活在伟大的愿望里。
凡是活在伟大愿望里的人,一定会因为前有明灯而感觉心情舒畅,虽苦犹甜,而且脚力十足。
《爱问问题的小男孩(诺贝尔传)》由北董所著,《爱问问题的小男孩(诺贝尔传)》的内容如下:
因为有无数的“为什么”,小小的他成了远近闻名的“问号篓子”;各种稀奇古怪的”为什么”,让父母为之烦恼,让平静的课堂总显得热闹,有时候还为之发生令人不快的冲突……老师却惊奇地发现,这反倒是刺激求知欲的好机会……
带着太多的问号,他随做生意的父母开始了在欧洲各国的游历。在德国亲眼目睹的一次死亡事件,让他忽然找到了人生意义的答案:发明一种新型的安全火药,给人们带来新的福音。经过无数次试验和各种艰苦的努力,他终于如愿以偿,并成为世界闻名的“炸药大王”。然而,“问号”在他生命暮年的时候再次降临:自己的发明,竟然成了战争中最厉害的武器?带着深深的遗憾,他在弥留之际留下了一个遗嘱:为了人类的进步,捐资设立诺贝尔奖……
本书是世界伟人诺贝尔的小说体传记。由写过《拇指牛》的著名作家北董,通过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和趣味盎然的故事,给你讲述一个“不一样的诺贝尔”。
中小学阶段,我们如何进行人格教育?
国家教育部语文新课标指定:多读伟人传记。
父母都知道,堆砌资料的传记没有吸引力。那么,怎样的传记,才能和伟人共成长又不会感到枯燥和“被教育”?答案是:真实、坦率地告诉你伟人的“坏孩子”经历,而不是生造个好孩子:用小说的真实,逼真地写出他们的淘气、不安分和对梦想的坚持。
《爱问问题的小男孩(诺贝尔传)》由北董所著,让我们跟随这些获奖作家,一同去探知伟人成长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