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晓莉编著的《90后职场宝典》是幸福员工强健组织丛书之一,本书提供了当今职场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知识,指引90后分享驾驭职场的技巧、破译成功人士的密码,以供职场新人使用。本书立足于管理实践、以案例为载体、以解读为抓手,旨在让读者学习借鉴并管理工作中参考使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90后职场宝典/幸福员工强健组织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刘海英//李永星 |
出版社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殷晓莉编著的《90后职场宝典》是幸福员工强健组织丛书之一,本书提供了当今职场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知识,指引90后分享驾驭职场的技巧、破译成功人士的密码,以供职场新人使用。本书立足于管理实践、以案例为载体、以解读为抓手,旨在让读者学习借鉴并管理工作中参考使用。 内容推荐 殷晓莉编著的《90后职场宝典》是幸福员工强健组织丛书之一,《90后职场宝典》是系列丛书的针对90后如何就业、如何做职业规划的分册书。首先,识“时”务者方为俊杰,从大的时代背景指导90后,新时代需要职场新生力量。第二,懂职“场”者方能自主,介绍新时代下,新职场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第三,各“族”新人类面面观,前辈们是如何看待90后的。第四,集中在蓝领工人——90后中职生的就业现状、职业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五,新职场瓶颈之破“解”,在新职场中“瓶颈”在什么地方,如何对接。第六,针对90后从就业、创业2个方面进行指导。最后,建议90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提供心理资本的测验和职业倾向测验,最后做职业规划的指导。 目录 第一篇 识“时”务者方为俊杰 第一章 90后是否懂“时” 第一节 90后的“时”代烙印 第二节 90后的“时”代要素 第二章 谁来主宰将来“时” 第一节 90后的标签与特色 第二节 90后主宰职场将来 第三章 后浪推动前浪“时” 第一节 90后“后浪”之现实正名 第二节 “前浪后浪”之职场思考 第二篇 层出不穷的新职“场" 第四章 E时代下的新职“场” 第一节 新型职业的出现 第二节 新型职业的特点与发展 第五章 90后你是否懂“场” 第一节 新职场的开放性——“门大开,水长流” 第二节 新职场的竞争性——“竞争强,压力大” 第三节 新职场的动态性——“变化中,纷繁多” 第六章 我来做主我的“场” 第一节 新职场主体90后 第二节 新职场主体的特点及分析 第三节 新职场主体90后的职场忠告 第七章 软硬实力合力“场” 第一节 职场软实力之“重” 第二节 适者生存与快速适应 第三节 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第四节 职场道德与人文素养 第五节 职场软硬实力之“合” 第三篇 各“族"新人类面面观 第八章 “五族”现象 第一节 无谓族:一种价值观 第二节 丁克族:一种生活观 第三节 啃老族:一种择业观 第四节 生物族:一种职业观 第五节 折腾族:一种发展观 第九章 “三观”问题 第一节 90后价值观的特点与问题 第二节 90后就业观的特点与问题 第三节 90后职业观的特点与问题 第四篇 新职场瓶颈与平台之“破与立” 第十章 新职场的瓶颈与平台 第一节 新态势下职场圈围中的瓶颈与挑战 第二节 新态势下职场圈围中的平台与机遇 第十一章 90后职场“瓶颈”之化解 第一节 新职场新主体的自我定位与角色认知 第二节 新态势下职场压力的多元转换与释解 第三节 新态势下职场与自我发展的根本对接 第十二章 新职场平台之优化 第一节 90后新职场与新思维 第二节 90后新发展与新路径 第五篇 90后你准备好了吗 第十三章 90后你准备好工作了吗 第一节 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解读 第二节 90后大学生就业前的储备 第三节 90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第十四章 不走寻常路——90后创业 第一节 创业的政策支持 第二节 创业准备 第三节 创业实践 第六篇 快乐工作成就幸福 第十五章 测一测,你适合什么职业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性质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运用 第三节 心理测验实例 第十六章 如何进行职业生涯管理 第一节 职业规划的过程 第二节 霍兰德的职业理论 参考文献 分册后记 丛书后记 试读章节 1997年:开始上小学;在媒体和学校中知道了“庆祝香港回归”和“亚洲金融危机”,第一次接触政治和金融这类“社会大事”;邓小平爷爷去世;香港回归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赴港旅游及购物;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出口受挫,开始寻求扩大内需。 1998年:长江淮河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给灾区;每晚守着电视机看《还珠格格》,被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爱情感动得一塌糊涂;买了一双NIKE鞋,被同学羡慕,开始有了“品牌”概念。 1999年:同学中很多人的父母经历了一次“下岗”潮,一夜之间他们中很多人的家庭环境就变了;跟着父母亲看新中国成立50周年阅兵式,开始有了国际社会和民族主义观念;澳门回归中国;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袭;国企改革深化,职工“下岗”浪潮来袭。 2000年:学校开设奥数班,周末缩水;第一次在学校机房使用了计算机,注册了自己的第一个QQ号;第一次听说“减负”,但仍有做不完的作业;教育部发出《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2001年:“9·11”事件发生,知道有个恐怖分子叫本·拉登,班里的男生还用矿泉水瓶剪成五角大楼形状,分析攻击情形;因为北京申奥成功等国内大事,第一次有了民族荣誉感;中国男足日韩世界杯出线;中国正式加入wTo,逐渐融入国际市场;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iPod。 2002年:家用电脑开始普及,开始在QQ上认识网友,上BBS,玩网游;全班都爱周杰伦,女生传看《流星花园》;进入叛逆期;日韩世界杯举行,中国队颗粒无收;中国成为全球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短信开始流行。 2003年:到处是消毒药水的味道,被要求每天戴口罩、量体温;“非典”来袭,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带来社会恐慌,“非典”期间中小学放假,但只能在家里玩;伊拉克战争爆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战争不只在历史课本上;记住了一个宇航员的名字,他叫杨利伟,在作文考试里被我们写来写去。 2004年:第一次知道父母的期望,要上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学;雅典奥运会刘翔110米栏夺冠,很多男生爱上了跨栏这项冷门运动,视刘翔为偶像;保护私有财产被写入宪法;联想收购IBM(微博)个人电脑业务。 P2-3 序言 在整个社会讨论如何管理80后的热潮尚未褪去时,我们蓦然发现80后已不再“二”了,他们已经或正在奔“三”并逐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此时,90后慢慢拉开“二”的人生序幕,成为各种媒体关注的焦点,职场中即将出现90后的身影。因此,我非常高兴能在这个关键时刻与90后的年轻人说说我的心里话。 通过密切关注和接触,我看到你们身上共同拥有的鲜明个性:率真、坦诚、担当;富有激情,思路开阔……有时你们会展示超萌的一面,嘴上的新词儿层出不穷;有时你们又能安静地坐在那里,平和地讲述你们对于梦想、人生、责任、父母、财富、爱情的独到见解。 当然,我也看到你们身上一些让人担忧的方面。你们大都为独生子女,成长过程衣食无忧,未经艰苦生活的磨炼,喜欢享受。由于个性张扬,容易自我认知过高。习惯于从自己的感受出发,难耐寂寞,不善于从长远考虑。 结合自己十几年兼具跨国公司和为国内多家大型公司咨询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职场的成长历程,很想给你们一些建议,不是一定要求你们这样做,只是想告诉你们这么做了以后,会帮助你们更加从容、稳健地步人职场,开始自己新的人生旅途。 首先,希望你们以冷静、平和的心态面对步出校门,走入职场的变化,认真审视自己的优劣势,踏实、贯注地投入工作。古人云:食得菜根、百事可做。初入职场都会遇到各种问题,经历难挨的不适应期。毛毛虫的世界在头顶上,蝴蝶的世界在翅膀下。这个阶段就是你们破茧成蝶的过程,就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这时候最考量耐心、毅力和勇气;这时候需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企业会说喜欢有梦想的员工,也会说喜欢踏实的员工。我想说:请你们忠于内心的梦想,但请从现实中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其次,希望你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精益求精。当今各领域发展迅速,校园给你们的是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这些仅是你们日后不断成长的前提,而不是全部。职场没有老师的系统讲解,只能依靠自身不断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让自己在竞争中不被淘汰。 再次,希望你们遇到挫折时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你们成长的道路较之以往要平坦得多,大部分人缺乏挫折教育经历,因此容易出现内心脆弱、半途而废的情况。然而,很多时候,失败是成功之母、尝试是成功之父,只有勇于尝试并坚持、再坚持,就已经意味着成功了。希望你们能不断提醒自己,对成功不要过于急躁,成长需要耐心! 最后,希望你们要有创新精神,不断挑战自己。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突破,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也是职场中最具活力和价值的员工。当对工作越来越熟悉后,就要不断挑战自己,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当能解决更大的问题时,意味着你的能力也得到提升,更意味着自身价值的增值。 英雄不问出处。未来的职场会给你们更多的机会,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任何一个心中充满想法的年轻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只要你们勤于思考、不断学习、耐心成长,相信必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后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90后职场宝典》一书的写作与出版,缘起于一种教育理念上“以人为本”的执着与坚守,一种对青年发展“匹夫有责”的自觉与关怀,一种对社会问题“以小见大”的关注与惯性。同时,也源自于与各位编写者尤其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殷晓莉老师“志同道合”的相识与相知,思想上的交流、专业间的互补、工作上的共事、生活中的关照、风格上的融合,使我们一直计划共同凝心聚力做些真正有意义的事。 对于这一心愿的一步步实现,我们充满着幸福与欣喜。 对于这一本书的价值和效应,我们满怀着信心与期待。 虽职场上现象、问题纷繁,但皆有解析、解决之道;虽工作中竞争、挑战诸多,但蕴含更多历练、发展之机。因此,相信我们的职场90后能够突破圈围效应与代际隔阂,能够充分发挥青年人自身的优势和潜能,理性就业、深化专业、勇于创业,积聚动力、克服压力、形成场力,使所置身的职场成为“职业场”与“学习场”,“社会场”与“生活场”四位一体的有机契合。如此,当你环视自己的职业圈围,当你回望自己的发展路径,收获的将是经验与阅历,满载着的将是感悟与幸福。 参与本书编写的有:宫业竹(第一章)、刘海英(第二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曹伟(第三章)、王鑫平(第五章)、刘华堂(第六章)、肖学斌(第九章)、张莹(第十一章)、朱莉(第十二章)、李永星(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曾练平(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本书始终坚定并实现着一种信念:积仁聚德,械思成行。对于工作、学习、研究,对于家庭、生活、发展,我们且行且珍惜,且行且探索。谨以此共勉。 书评(媒体评论) ——张侃:85后、90后的青年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中很多人已经走向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对他们的关心就是服务于国家和人民。本丛书一定会有益于他们的成长和幸福。基于此,推荐大家阅读此丛书。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01-2009年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2000-2012年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副主席。) ——李纾:本套丛书致力于回答我国社会变革时期新生代员工的心理问题,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心理学支持。建议包括我儿子(85年出生)在内的职场新人阅读。 (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学位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 ——蔡华俭:“hold”住人心才能“hold”住未来。无论是企业和个人都可以从这套丛书获益,因为企业可以学习到如何“hold”住新员工,个人可以学习到如何"hold"住自己。 【博士生导师。目前是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Society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PSPB),国际自我和认同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elf and Identity,ISSI)会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 ——杨莉:人才是每一个企业的核心资源,高朋要在激励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努力研究新生代人力需求才能留住核心的新生代。这套丛书让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加全面认识了新生代人力,拉近了企业与员工的距离。 (高朋网 全国人力资源总监 Lisa Yang)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