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改革开发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劳动力市场,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由于其自身的技能水平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农民工群体的劳动报酬水平较低。提升农民工群体的劳动报酬水平,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议题。 本书从劳动合同签订的视角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劳动报酬问题,通过对劳动合同与劳动报酬之间影响机制的理论梳理,基于适当的计量分析方法,实证地分析了劳动合同签订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群体间的异质性问题,试图厘清劳动合同签订这一因素对农民工群体劳动报酬获得的影响机制,以期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依据,为农民工群体合法权益的保障提供相应指导。 作者简介 张娟,经济学博士,就职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等方面研究,并着重关注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就业状况、劳动力市场歧视等经济学问题。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劳动合同与工资差异理论 第一节 补偿性工资差异理论 第二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第四节 试用期理论 第二章 劳动合同收入效应经验研究方法和结果回顾 第一节 Mincer方程 第二节 劳动报酬差异分解方法 第三节 处理效应方法 第四节 分位数方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劳动合同签订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 第一节 劳动报酬方程的双重样本选择模型和劳动报酬 差异分解方法 第二节 劳动合同选择和劳动报酬差异的统计描述 第三节 劳动报酬方程的双重样本选择的分析结果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期限类型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 第一节 处理效应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不同期限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差异的统计描述 第三节 不同期限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影响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分布的影响 第一节 分位数处理效应方法 第二节 不同劳动报酬群体特征的统计描述 第三节 劳动报酬分布上的处理效应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市场化和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 第一节 劳动报酬方程多层模型 第二节 市场化和劳动力市场特征的统计描述 第三节 市场化和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影响回归 结果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市场化和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工资性别差异的影响 第一节 劳动合同与性别工资差异的统计描述 第二节 基于多层模型的劳动报酬差异分解方法 第三节 市场化和劳动合同对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影响 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劳动合同对不同受教育水平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 第一节 处理效应模型 第二节 劳动合同与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民工劳动报酬的 统计描述 第三节 劳动合同对不同受教育农民工劳动报酬影响的 估计结果 第四节 稳健性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