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詹姆逊的《社会形式诗学》的第三部。在某种意义上,该书是一部特殊形式的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史,它从社会和文化历史切入,论述现实主义的形成、发展和特点,以及它与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的关系。现实主义本身既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社会生活性质的象征。生活经验并不具有叙事形式,但通过选择和组织加工可以赋予它那种形式,使实际经验情节化,写成现实主义作品。詹姆逊重点分析了左拉、托尔斯泰、佩雷斯·加尔多斯和乔治·艾略特等人的现实主义作品,把它们置于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对照之中,并论及流行小说和大众文化,强调个人感受与实现和社会的联系。通过局部和具体分析,体现一种大的理论框架:总体性、历史化和辩证法。 作者简介 高海青,中共中央党校博士,中山大学博士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持翻译《马尔库塞文集》和《莱布尼茨著作书信集》等。 目录 导论 现实主义及其二律背反 第一部分 现实主义的二律背反 第一章 现实主义双重根源:叙事冲动 第二章 现实主义双重根源:感受,或身体的当下 第三章 左拉,或关于感受的编码 第四章 托尔斯泰,或心神涣散 第五章 佩雷斯·加尔多斯,或主角身份的衰落 第六章 乔治·艾略特与自欺 第七章 现实主义与体裁的消解 第八章 臃肿的第三人称,或现实主义之后的现实主义 第九章 尾声:拼凑起来的体系,或情感之后的现实主义 第二部分 物质的逻辑 第一章 时间实验:天命和现实主义 第二章 战争与再现 第三章 今天的历史小说,或者,它还能出现吗? 索引 导语 在《现实主义的二律背反》里,詹姆逊重点论述了左拉、托尔斯泰、佩雷斯·加尔多斯和乔治·艾略特等人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把它们置于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对照之中,论及流行小说和大众文化,强调情感和个人实现与社会的联系。然而,詹姆逊是个自成体系的思想家,甚至局部和具体的分析,也总是处于一种大的理论框架之中。因此,阅读詹姆逊的作品,应该特别关注三个关键词:总体性,历史化,辩证法。 在《现实主义的二律背反》里,詹姆逊从四个方面阐发他的思想。第一,他坚持历史参照。第二,他坚持资本主义社会物化过程的协调规则。第三,他坚持一种道德或精神的理解,遵循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概念,认为再现的结构可以使个人主体想象他们所经历的那些与超个人现实的关系,例如人类的命运或者社会的结构等。第四,詹姆逊坚持对集体历史意义的政治理解,主要论述超个人现实的特征,因为正是这种超个人的现实,把个人与某个阶级、集团或社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