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陈来
儒学第三期的人文精神与精神人文主义
杜维明先生精神人文主义的新贡献 郭齐勇 / 003
东亚儒家传统中的人文精神 黄俊杰 / 011
儒家人文主义与宗教 李明辉 / 034
义理的体系与信仰的系统 李景林 / 047
——考察儒家宗教性问题的一个必要视点
“学”何以“成人”? 李兰芬 / 079
人文主义的精神与有“精神”的人文主义 陈立胜 / 093
何谓“境界”?试论现代中国思想界中对儒家精神性的定义 吴疆著 陈之斌译 / 103
世俗化时代的精神性人文主义:杜维明先生的学术归趣 陈赟 / 126
论精神人文主义视角下的道家信仰 陈霞 / 151
道家道教的“己群地天”一体观念 郭武 / 168
——基于 “精神人文主义 ”视域的讨论
“天人合一”的儒学阐释 孔祥来 / 181
《中庸》“配天”叙事的超越意涵 王小超 / 202
哲学,何以作为生活方式? 史少秦 / 213
——漫谈皮埃尔 ·阿多
精神人文主义的情感基础 王凯歌 / 220
——基于 “同情 ”的中西方哲学考察
首届“精神人文主义”工作坊综述 邱楚媛 / 234
文明对话的睿见与中国儒学的新形态 陶金 / 239
——首届 “精神人文主义 ”工作坊感言
文化中国与根源意识
“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 刘梦溪 / 245
——我与杜维明先生的两次对话
梁漱溟与修身之学 陈来 / 289
“物”的转变与儒学形态的演化 汪晖 / 308
宋明理学视域中的朱子学与阳明学 吴震 / 343
汉儒的道教 姜生 / 360
回应“钱穆之问” 杨泽波 / 372
——儒家生生伦理学对天人合一问题的再思考
儒学史的叙述与建构反思 干春松 / 390
“道不远人”与“以人治人” 梁涛 / 416
——《中庸》“道不远人 ”章发微
孟子仁宅礼门义路说发微 关长龙 / 428
君子耻之:清初遗民学人的道德思辨与文化重建 陈丹丹 / 438
——以顾炎武、李颙、张履祥为例
作为道德形上本体的太玄 张昭炜 / 463
重思荀子的“大清明” 王正 / 481
宝黛奇缘语境中的“真假”重思 王堃 / 494
——以理学为视域
心—意—知:《大学》中的心灵结构 赖区平 / 509
先秦儒家勇德的哲学建构:对勇德的中介德性性质和生发机制的考察 王淼 / 524
启蒙反思与全球视野
杜维明的“社群”概念 东方朔 / 539
——以《论儒学的宗教性 ——对〈中庸〉的现代诠释》为中心
天人、体用关系的再反思 丁为祥 / 556
“现代”以外 吴蕊寒 / 584
——章太炎的历史哲学与启蒙反思
文明对话与对话的文明
文明传播的时代巨人 郭少棠 / 601
——敬贺维明师八十华寿
“东亚文化交涉学”的关键词 陶德民 / 604
——全球化时代文化研究的新视野与新视角
从儒家文化的特质看文明对话的展开 景海峰 / 621
杜维明先生与跨文化对话 林月惠 / 630
从“文明”学的角度看杜先生的“文明对话”说 吴根友 / 657
儒学与自由 陈少明 / 668
——一个仍然有待商讨的问题
明清之际的“以儒诠回” 韩星 / 680
——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对话的中国资源与现实意义
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化
“生意”考 王建宝 / 699
——以仁为中心
人文通识教育与“君子力”涵养 雷博 / 725
——以“文化中国人才计划 ”为出发点的思考
儒家文化动力、心理资本与外派跨文化适应 刘高升 / 739
祝寿诗文
恭贺杜维明先生八十华诞七绝 吴根友 / 767
贺杜先生八十华诞七律 陈霞 / 768
占七律贺杜维明先生八十寿庆 彭国翔 / 769
杜西樵先生八秩寿颂七律 胡治洪 / 770
恭贺杜维明先生八十华诞七律 温海明 / 771
恭祝杜维明先生八秩华诞对联 何俊 / 772
敬祝杜公维明先生八十华诞对联 方旭东 / 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