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志精编(精)/中华国学典藏读本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爽 主编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武帝(曹操)纪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了袁术、吕布、张绣等割据势力,后在“官渡之战”中彻底击溃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然后挥军南下,得刘表之子刘琮举荆州之众归降。后来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交战,大败而回,此战形成了“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经济上,曹操推行“屯田”制度,兴修水利,对农业生产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选拔人才方面,曹操为了吸纳更多的人才,以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势力,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凡是有才能的人,即使出身寒微、道德品质不高,也会受到重用。

陈寿评价曹操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际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眩,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颐异焉。玄谓太祖日:“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注释】

【1】汉相国参:即曹参(?一前190),字敬伯,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之后的汉朝第二位相国。

【2】大长秋:官名,为皇后近侍,多由宦官充任。

【3】嗣:接续,继承。

【4】异:认为……与众不同。

【5】议郎:官名,光禄勋所属郎官之一,掌顾问应对之职,参与朝政。

【6】奸宄(guT):违法作乱的坏人、匪徒。

【7】窃:暗中。

【译文】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氏,姓曹,名操,字孟德,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东汉桓帝的时候,曹腾任中常侍大长秋,封爵为费亭侯。曹腾死后,他的养子曹嵩继承爵位,官至太尉,但他过继前的身世已经无人知晓。曹嵩是太祖的亲生父亲。

太祖小的时候聪明机警,善于权变,工于心计,行为放荡,任性使气,喜欢帮助别人,对学习修养等事不在乎。因此当时没有人看重他,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认为他不是平凡之辈。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即将大乱,只有经邦济世之才才能拯救乱世,而那个能安定天下的人,也许就是你了!”太祖二十岁的时候,被推举为孝廉担任郎官。后来又受命为洛阳北部尉,升迁为顿丘县令,后被召入朝中,担任议郎。

汉灵帝光和末年,爆发了黄巾军起义。太祖被任为骑都尉,负责征讨颍川一带的黄巾军。之后升迁为济南国相。济南国下辖十多个县,各县的长官大都依附权贵,贪赃枉法,声名狼藉。于是,太祖将这里的情况上报朝廷,罢免了八个县的长官;严令禁止毫无节制的祭祀活动,使得违法乱纪的人纷纷逃窜,国内的秩序从此稳定下来,面貌为之一新。过了很长时间,太祖又被任为东郡太守;他没有接受任命,以生病为理由回到家乡。

不久后,冀州刺史王芬、南阳人许攸、沛国人周旌等人联络四方豪杰,图谋废掉汉灵帝,另立合肥侯为君。他们把这个计划告诉太祖,想让太祖入伙,却被太祖拒绝了。王芬等人后来果然失败。

金城郡人边章、韩遂杀害了刺史和郡守,起兵叛乱,手下兵马达十多万人,天下因此动荡起来。朝廷征召太祖为典军校尉。正在这时,汉灵帝驾崩,太子即位,何太后临朝主政。大将军何进与袁绍策划诛杀宦官,何太后不同意这么做。何进便征召董卓入京,打算以此来逼迫太后同意他们的计划,然而董卓还没到京城,何进就已经被杀了。董卓入京以后,废皇帝为弘农王而另立献帝,京城大乱。董卓上表推荐太祖为骁骑校尉,想与他共谋大事。太祖便改名换姓,抄小道向东逃回家乡。他出了旋门关,路过中牟县的时候,有个亭长见他形迹可疑,把他抓了起来送交县里,县里有个人暗中认出了他并为他求情,太祖才得以获释。董卓又杀死了太后和弘农王。太祖来到陈留后分散家财,组织义军,准备诛讨董卓。这年冬十二月,太祖在己吾县起兵,这一年是汉灵帝中平六年。

……

P2-4

目录

魏书

 武帝(曹操)纪

 文帝(曹丕)纪

 袁绍传

 吕布传

 夏侯悖传

 夏侯渊传

 曹仁传

 曹真传

 曹植传

 荀或传

 荀攸传

 贾诩传

 郭嘉传

 程昱传

 张辽传

 徐晃传

 张邰传

蜀书

 先主(刘备)传

 后主(刘禅)传

 诸葛亮传

 关羽传

 张飞传

 马超传

 赵云传

 庞统传

 法正传

 姜维传

吴书

 吴主(孙权)传

 周瑜传

 鲁肃传

 吕蒙传

 太史慈传

 甘宁传

 凌统传

 张昭传

 陆逊传

序言

《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一部断代史,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内容起于东汉灵帝光和末年(184)黄巾起义,止于西晋灭吴(280),不仅限于三国时期的史事,与《后汉书》也有些交叉。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最初三书单独流传,北宋时才合为一体。

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曾在蜀国任观阁令史,入晋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陈寿尊魏为正统,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记刘备为《先主传》,《吴书》记孙权为《吴主传》。即便如此,《三国志》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同时,《先主传》和《吴主传》也都是年经事纬,与本纪写法完全相同。

与《史记》《汉书》《后汉书》一样,《三国志》也是私人修史,而且对于作者来说属于近现代史,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学术知识、人生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对历史资料的取舍、叙述、评价是非常困难的。陈寿对史料进行了认真的考订、慎重的拣择,不妄加评论和编写。比如对孙策之死,陈寿没有采纳《搜神记》等书上的荒诞传说,只记孙策被刺客重伤而死,反映了他严谨的写作态度。

《三国志》长于叙事,并在叙事中尽可能做到隐讳而不失实录,扬善而不隐蔽缺点。陈寿所处的时代,各种政治关系极为复杂,历史与现实问题纠缠不清,陈寿在用曲折方式反映真实历史上下了很大功夫。《三国志》对汉魏关系有所隐讳,但措词微而不诬,并于别处透露真实情况;陈寿对蜀汉虽怀故国之情,却不隐讳刘备、诸葛亮的过失,记下了刘备因私怨杀张裕和诸葛亮错用马谡等事。这是良史之才的一个表现。

《三国志》行文洗练,常用简洁的笔墨写出传神的人物。《先主传》记曹操与刘备论英雄,当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时,“先主方食,失匕箸”的记载,将刘备韬晦的心态跃然纸上;《鲁肃传》记载曹操听到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各作为立足之地时,“方作书,落笔于地”的情态,强烈烘托出刘备在曹操心目中和当时局势中的地位;《关羽传》中写关羽为曹操解白马之围时,“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生动刻画了关羽于万军之中斩杀颜良时的勇不可当。

当然,《三国志》也有缺点。首先,陈寿顾忌政治因素,对涉及魏晋易代的敏感话题与当权人物采取了“曲笔”的处理方式,虽然煞费苦心,但有些叙写仍难免有失公允。其次,陈寿对史料的过度拣择和简洁的行文方式,再加上时代太近,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很多人物事件难以定论,给修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导致很多史实无法展现在读者面前。陈寿写《三国志》时,魏、吴两国的史作为其提供了很多资料,但蜀国没有设置史官,史料严重缺乏,陈寿费了很大气力搜寻加工,但《蜀书》也仅得十五卷之数,其中很多重要人物的事迹都十分简略。另外,《三国志》虽称“志”,却没有一般正史所有的“志”和“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尽管《三国志》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从总体来看,我们应该对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看到《三国志》后,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作的《魏书》。晋司空张华看到《三国志》后大加推崇,欲以修《晋书》相托,不少学者佩服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文心雕龙》的作者南朝人刘勰认为,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只有陈寿的《三国志》达到了内容与文字表述的统一,可以与《史记》《汉书》相媲美,其他史书不是立论偏激、根据不足,就是文笔疏阔、不得要领。宋人叶适评价陈寿“笔高处,逼司马迁”,清代刘熙载评价《三国志》“一字一句,极有斤两,虽迁、固亦当心折”。其他各家的三国史书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三国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一个英雄辈出、风云变幻的时代,绘制了一幅幅精妙的人物肖像图。元末明初,罗贯中以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为主要素材,结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等,创作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需要注意的是,《三国志》是可信度很高的正史,而《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古典小说,存在大量的虚构成分,不能当作史书来读。

内容推荐

《三国志》记载了东汉末到西晋初的历史,全书由《魏书》、《蜀书》、《吴书》三部分构成。《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为曹操、曹丕、曹睿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刘禅为先主传、后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王爽主编的《三国志精编(精)》精选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著名帝王将相及其影响深远的其他历史人物传记,帮助读者品评每个人物的功过得失,让读者了解一个与《三国演义》差异颇大的真实的三国历史。

编辑推荐

《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一部断代史,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内容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三国志精编(精)》编者王爽参考了古今诸多名家注本,将《史记》的精华内容为读者作全方位深入细致的阐释和解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9: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