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是一波新生业务,它利用互联网将顾客和服务供应商匹配起来,并在现实世界里进行交易,如公寓短租、汽车搭乘或家政服务。在这股浪潮中,位于浪尖的是优步(Uber)和空中食宿(Airbnb),二者的增长令人瞠目,这也证实了它们将要颠覆传统运输业和旅游业的说法。一批公司紧随其后,力争和它们一道,跻身共享经济的世界之巅。
支持者有时称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业务类型,有时称它是一场社会运动。这是数字世界中人们所熟知的商业兼顾事业的模式。硅谷可能拥有相当比例的富豪,但它表示自己并不只看重金钱:它同样热心于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互联网正在使世界变得更好,不只是提供更好的工具和更多的信息,更是从根本上重塑社会。我们现在已经有技术解决困扰人类几个世纪的问题,把旧的体制和规则扔进故纸堆,并借助计算机来建立新的体制和新的规则。
共享经济引发的喧嚣开始于几年前,但它真正开始进入主流商业却是在2013年和2014年。它许下的诺言吸引了许多人,当然也吸引了我。从私下交易开始—朋友搭个车或借个电钻,或为邻居跑跑腿—然后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扩大业务规模,个人可以更多地依赖彼此而不是远在天边的冷冰冰的企业。每次交往都可以挣一点点外快,省一点点时间,何乐而不为呢?通过参与共享经济,我们建立起自己的社区,而不是只做一个被动的、崇尚享乐的消费者;我们创造了一个开放的新时代,不论我们去哪里,都能受到欢迎或得到援手。
共享经济承诺帮助那些过去无权无势的个人,使他们变成“微创业者”,更好地主宰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听命于自己,自由进出这种灵活的新工作模式,在共享经济网站创立自己的企业;我们可以成为空中食宿的房东、Lyft的司机、Handy的巧匠,还可以在Lending Club上放贷,做一个无私的投资者。与此同时,这场运动似乎对那些强权者构成了威胁,如大型连锁酒店、快餐连锁餐厅和银行。这是建立在对等交流基础上的平等主义模式,而不是等级制组织,它的出现源于互联网能够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共享经济有望“让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相互信任”。
共享经济还承诺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模式,取代主流商业。我们可以把未充分利用的资源更好地加以利用—既然我们可以共享,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把电钻,却让它闲置在地下室的架子上?我们可以少买一点,减少留在这个星球上的碳足迹—也许用优步打车而不是买车。我们可以选择使用而不是拥有,远离令许多人觉得难以自拔的消费主义。我们可以少一点功利,看中体验而不是占有,可以为我们的生活赋予意义。
不过,这些就只是承诺。
遗憾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且更加黯淡的事情正在发生:共享经济正把残酷、没有管制的自由市场经济扩展到我们生活中曾受到保护的领域。一些大的共享经济公司自己现在也成为集团化的庞然大物,为了挣钱和维护品牌,正在越来越多地干涉它们所支持的交易活动。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它在重塑城市的时候却没有考虑让城市变得更宜居。它给我们的交往活动带来的不是新的开放和个人的信任,而是一种新的监管,身处其中的服务工作者不得不提心吊胆地生活,担心被告发。虽然公司老板嘴上假惺惺地谈论着他们的用户社区,但现实是彻头彻尾的集中控制。共享经济的交易市场正在创造新的和更加特权化的消费形式。到头来,“一点点外快”与40年前在提到女人工作时所用的语言没有两样:那时女人的工作根本不被看作是“真正的”工作,也不能挣到养家糊口的工资。人们不能将她们的工作与男人的工作一视同仁,也做不到同工同酬。许多共享经济的公司并没有让个人解脱以主宰自己的生活,而是正在为他们的投资者和高管赚大钱,为他们的软件工程师和营销人员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数十年的奋斗争得的保护和保障没有了,在共享经济中实际工作的人只能选择风险更大、更加朝不保夕的低薪岗位。(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