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怪的教授
科尼斯街,是汉堡旧城里一条最古老的街道。1863年我跟着叔叔黎登布洛克住在19号,房子是半砖半木结构,有点儿歪斜,但总的来说,它还算牢固,旁边有锯齿形的山坡,还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运河穿过汉堡旧城中心,与其他运河相通。这所房子里还生活着叔叔的养女格劳班——17岁的维尔兰少女,还有女佣马尔塔。
黎登布洛克叔叔是约翰大学教矿石学的教授。他脾气暴躁,每次讲课的时候,总要发一两回脾气。他并不在意他的学生是否按时上课,是否用心听他讲授,学业上是否有成就,这些本应该注意的细节他全不关心。他完全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讲课完全是为了他自己。同时叔叔又是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在熟人中闲谈还好,在公共场所就非常拘谨。所以在学院讲课时,他常常会为了找到一个不太常见,却能准确表达内容的字眼进行斗争,从而中止发言,同那个字抗争到底,而且越来越愤怒,最终以粗话的形式说出来。所以说,尽管他是个科学的源泉,但是想从这个源泉里汲取水分,却是很难的。
在德国,有些教授就是这样。
但不管怎么说,叔叔是个真正的学者。尽管他有时会把标本搞坏,但他具有地质学家的天赋和矿石学家的敏锐观察力。他会熟练地使用那些锤子、钻子、磁石、吹管和盐酸瓶子;能从某一种矿石的裂痕、硬度、可溶性、响声、气味和味道中立即判断出它属于哪一类物质;矿石学里那些半希腊、半拉丁的名称,例如什么“菱形六面结晶体”“松香沥青化石”“给兰立特”“谭加西特”和“钼硫铅”等,在叔叔那里却是烂熟于心。
黎登布洛克这个名字,对每一个业界人士而言都是如雷贯耳。亨夫莱·达威先生、德洪伯特先生、富兰克林和萨宾大佐路过汉堡的时候,都要来拜望他。还有贝凯雷先生、埃贝曼先生、布鲁斯特先生、杜马先生、米尔纳·埃德沃先生,他们都喜欢来跟他研究一些化学方面十分重要的问题。他在这门科学上有过很多重大的发现:1853年在莱比锡城发表了黎登布洛克教授的著作《超越结晶体学通论》——这是一部附铜版插图的巨著,但因为成本太高,后来还是赔了不少钱。此外,叔叔还做过俄国大使斯特鲁维先生的矿石博物馆馆长,那里的宝贵收藏在整个欧洲都是享有盛名的。
5月24日,是个星期天。我正打算偷溜回楼上的小房间去,突然大门响了一下就被推开了,一阵沉重的脚步压得楼梯咯吱作响。这房子的主人——我的叔叔黎登布洛克急匆匆地穿过饭厅,把他那根圆头手杖丢到墙角,又把头上的大帽子丢到桌子上,直接就到他的书房去了。
“教授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我的饭还没有准备好呢!”女佣马尔塔冲进饭厅,惊慌失措地喊道。因为她知道,叔叔性子最急躁,要是他饿了,准会大喊大叫的!
叔叔做事一向风风火火——走路时步子很大,足足有3英尺(1英尺≈0.3048米),而且紧握双拳,情绪高昂。当看到他这副急躁的样子时,你就可以明白为什么马尔塔这么害怕他了。
看到马尔塔的样子,我禁不住感到有些好笑,便劝她道:“还不到午饭时间哩,圣米歇尔教堂刚刚打了1点半的钟。”
“他要是来问几时开饭,阿克赛先生,请您向他解释一下啊。”马尔塔急忙回到厨房做饭去了。我也丝毫不敢怠慢,立刻飞奔到叔叔的书房里。因为就在他穿过饭厅的那一刻,他大声命令我:
“阿克赛,跟我来!”
我既是他的侄子,又是他科学实验中的助手。对于地质学,我发自内心地喜欢,我的血管里有矿石学家的血液,而且我爱那些石头,玩起那些宝贵的石头来永远不会厌倦。
所以,尽管这小房子的主人脾气古怪,我在这里却可以过得很快活。所以,对这样一个古怪的人所发出的命令,我还是乐于服从的。于是我飞也似的朝他书房跑去了。
P1-4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小说家、博物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代表作有《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等,其中《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靠前家经国家特许批准成立的合资出版企业,专业从事少年儿童图书、杂志的出版发行工作。二十几年来,童趣的产品以其健康丰实的内容、创新求变的精神活泼有趣的形式,赢得了全国各地小朋友及家长、老师的喜爱。
阅读一定量的大纲之外的科普作品,能够帮助孩子很好地提升理解力和记忆力。
——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水新
科幻是一种充满创新意识的思维方式,科幻文学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文学。事实上,伟大想象从来都立足于现实,伟大智慧从来都来自于生活。
——第73届雨果奖得主刘慈欣
文学作品的想象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科幻作家的则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知识之上。文学幻想和科学家猜想的区别更大,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历之上,再去想象、类推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读《地心游记》有感
《地心游记》是19世纪著名科幻作家凡尔纳的一部科幻探险小说,堪称惊世之作。书中描绘的地心探索旅程中的奇妙景色可谓惊险刺激,让我神往不已。
故事讲述的是德国汉堡科学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偶然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发现一张羊皮纸,他从这张羊皮纸上的几行字里得到了启示:前人萨克奴姗曾到过地心旅行。于是他和侄子阿克赛,以及一位冰岛向导汉恩斯,三人一起开始了惊心动魄的地心游历。他们由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历时好几个月,经历了迷路、缺水等种种艰险,收获了地下海、史前生物骨骸等惊世发现,最后由于岩流冲击,又从西西里岛北部的斯德隆布利岛上的一个火山口回到了地面。全书以环环相扣的笔法记载了旅途上的艰险经历和地底的种种奇观。
尤其是文中3位主人公,他们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黎登布洛克教授拥有缜密的科学头脑、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为了探索地心的秘密而勇往直前、坚韧不拔。最令我折服的是当一行人面临严重缺水,侄子阿克赛绝望地提出返同地面时,教授依然咬紧牙关,绝口不提放弃。他让向导和阿克赛先回去,要自己一个人挑战地心,最终他的决心和信念感染了阿克赛,他决定陪着教叔一起继续探险,3人最终找到了宝贵的水源。是什么让教授而对死亡的威胁还勇往直前?是超人的毅力,是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再说阿克赛,他年纪轻轻,却坚持与叔叔黎登布洛克教授完成了地心探险,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也弥足珍贵。有一次,他和叔叔在原始森林中看到一个史前巨人看管着一群庞大的乳齿象,正是他拉住出于科学家本能冲上前去的黎登布洛克教授,才避免了一场灾祸。在遇到缺水困难时,阿克赛虽然打起了退堂鼓,但亲情、毅力还是战胜了他的绝望。
最后是向导汉恩斯,这位朴实、忠减、睿智、沉默寡言的冰岛人,在旅途中,尤其是严重缺水时,就是他依靠聪明才智找到了水源;在“地中海”的航程中,他造木筏,掌舵;最后在岩流的强烈冲击下,他牢牢抓住教授和阿克赛,使他们幸免于难。可以说,如果没有汉恩斯,教授和阿克赛早死在探险的路上了。
《地心游记》真的让我学会了很多:永不放弃,坚毅和执着,无所畏惧……这部作品无疑会使我一生受用不尽。人的一生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我们也应该不断地去探索,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不断地磨炼自己,这样才能不断地接近成功。
[1个阅读要点]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科普小说。主要讲述了德国汉堡的科学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受16世纪冰岛学者阿恩·萨克奴姗的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和侄子阿克赛、向导汉恩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的故事。在此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们意志坚定,坚持前行,不但考察了地下的地层地貌,还发现了神奇的远古遗存。最后,三人成功完成探险旅行,成为人人羡慕的英雄。
[2个知识要点]
科学价值
作者将大量的地质学、考古学、生物学知识完美地融入故事,让读者在引人入胜的奇幻世界中了解矿石、地层、地质年代等相关知识,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作者通过本书所表明的生物学观点。在作者所处的时代,生物学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生物不变论和生物进化论。当很多科学家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嗤之以鼻时,凡尔纳以非凡的远见在本书中表达了对他的支持,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文学价值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独具匠心。小说以人与自然的冲突来推进故事的发展,在主人公们不断深入地心的探险活动中,我们仿佛也经历了种种艰难,见识了一个奇幻的地下世界,学习了很多地质学的知识。
小说成功地将幻想与科学事实相融合,故事亦真亦幻,主人公们深入地下时,亲眼考察了不同的地层特点,这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地球演变的知识。在尚未可知的地层深处,作者幻想,一个活生生保留下来的古生物时期的世界,让我们仿佛回到了史前时期,这样的写法不仅增添了小说的趣味,还使科学知识的传播变得自然生动。
[1个成长要点]
成长启示
任何伟大的成就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小说讲述的奇幻旅行困难重重,从出发前往冰岛,到攀登火山口,再到地下探索,一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黎登布洛克教授不惧困难,坚持不懈,最终完成了这次奇妙的旅程。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勇气和理性共生,智慧和坚韧并存。因为这种精神,他完成了探险,赢得了成功;也因为这种精神,人类才沿着科学的道路不断前进,成为自然界的强者。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不断挑战和磨炼自己,这样才能走向成功之路。
儒勒·凡尔纳著的《地心游记(彩绘版)》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科普小说。主要讲述了德国汉堡的科学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受16世纪冰岛学者阿恩·萨克奴姗的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和侄子阿克赛、向导汉恩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的故事。在此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们意志坚定,坚持前行,不但考察了地下的地层地貌,还发现了神奇的远古遗存。最后,三人成功完成探险旅行,成为人人羡慕的英雄。
儒勒·凡尔纳著的《地心游记(彩绘版)》故事情节独具匠心。小说以人与自然的冲突来推进故事的发展,在主人公们不断深入地心的探险活动中,我们仿佛也经历了种种艰难,见识了一个奇幻的地下世界,学习了很多地质学的知识。
小说成功地将幻想与科学事实相融合,故事亦真亦幻,主人公们深入地下时,亲眼考察了不同的地层特点,这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地球演变的知识。在尚未可知的地层深处,作者幻想,一个活生生保留下来的古生物时期的世界,让我们仿佛回到了史前时期,这样的写法不仅增添了小说的趣味,还使科学知识的传播变得自然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