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囊括了上至春秋战国,下至当今世界的一些缔造历史的风云人物,包括帝王将相、元首政要、中外名将、军人烈士等各色人物,交错着他们所经历的时代风云、世事沧桑以及这些人物本身的抱负志向、命运际遇、事业成败、人生喟叹等。作者纵古观今,跨越历史时空,评人说事,借古喻今,借物喻人,行文大气沉稳,却又采用了平实的语言来叙述,给人阅读的亲近感。洋洋洒洒间,人物穿越时空而来,令人恍若亲历其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血色苍茫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朱增泉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书中囊括了上至春秋战国,下至当今世界的一些缔造历史的风云人物,包括帝王将相、元首政要、中外名将、军人烈士等各色人物,交错着他们所经历的时代风云、世事沧桑以及这些人物本身的抱负志向、命运际遇、事业成败、人生喟叹等。作者纵古观今,跨越历史时空,评人说事,借古喻今,借物喻人,行文大气沉稳,却又采用了平实的语言来叙述,给人阅读的亲近感。洋洋洒洒间,人物穿越时空而来,令人恍若亲历其间。 内容推荐 这是朱增泉将军的一部散文新作。全书分为“历史的回响”“星空下的光芒”和“彼岸的涛声”三辑,以写各种历史风云人物为主。中国散文学会副主席周明认为,朱增泉把文学修养和军旅人生体验集于一身,站在历史的高度,深入思索关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大命题,新见迭出,行文大气,质朴厚重,为文坛增添了新的气象。 目录 辑1 历史的回响 秦皇驰道 从范蠢说到吕不韦 汉初三杰悲情录 大将霍去病 永乐大帝的边墙 握巴锡东归 舍楞其人 孤独的陵园 辑2 星空的光芒 兴隆山 统帅 彭大将军 同庆毋忘告林翁 我惦记着两位西部土兵 英魂朗照爱无疆 一飞惊世界 辑3 彼岸的涛声 彼得堡,沧桑三百年 朱可夫雕像 一代袅雄萨达姆 临时总理阿拉维 新闻部长萨哈夫 战争中的巨头们 美国鹰派与拉姆斯菲尔德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一向不喜欢去逛闹市的公园,即使像北京颐和园那样出名的地方,我也不感兴趣。原因很简单:那么多人拥到同一个小圈子里去,挤得慌。 可能同我的军旅职业有关吧,偶有小暇,极喜欢到远离尘嚣的荒山野岭里去转转,有时真会有些牵动情肠的发现,甚至竟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次我到井陉山区去看背水之战古战场,发现当年韩信背水列阵的那条绵水差不多已经干涸了,但我却看到了远比看到河水更令人激动不已的历史陈迹:秦皇驰道! 秦皇驰道是什么意思?两千二百多年前,横贯中国大地的高速公路! 井陉秦皇驰道遗迹,仅存约一公里,位于井陉古关白石岭关隘口。这是秦皇驰道北方干线中最险最窄的路段。《史记》中称:“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列阵。”指的就是这一段。这一段屡见于古史书的“井陉古道”,何以能奇迹般保存至今,又何以重新有了人迹,我在《凭吊一处古战场》一文中已有概述。 我是从关隘东侧新修的简易便道走上坡去的。路旁站着几尊元代石雕人像,浑朴敦厚模样。看样子是从别处移来的,想必原来在某处守墓站岗,一站就是几百年,从未擅离岗位一步。如今也来这里赶时髦,竟敢离开旧主人,前来为游人们当仪仗。看得出他们脸上也隐隐洋溢出一丝含蓄的笑意,连他们也在为时代的进步而高兴。但这几尊元代石像的存在,同秦皇驰道毫不相干。 顺坡往上走,见路旁有座“白马告状庙”,一间简陋的小屋,里面站着一匹泥塑白马。倒是这座小庙,最先给了我一些关于这条古道昔时繁忙景象的确切信息。井陉关为古时“燕晋通衢”,关险路窄,商贾往来,十分繁忙。繁忙到什么程度呢?这里聚集了一群靠帮人推车上坡谋生的人。相传有位商贩赶车载物途经此关,由于车轻马壮,无需帮推,不想多花那几个钱。但这群古时的推车汊们却有些死皮赖脸,车主不叫推,就在后面暗使伎俩,叫他拉不上去。那商贩一时性急,用刀子往马腚上猛扎几下,白马剧痛之下猛冲上坡,倒地而死。不久,那几位恶作剧的推车人相继死去,死时都学马叫。说是白马到阴间去告了一状,让那几人造孽报应,来生也变驴作马,受人驱使。剔除这则民间传说的迷信成分,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这条关隘古道的陡险和繁忙。 再往上坡走,来到一座古驿站。三间石砌小屋,正中门楣上方,有石刻“立鄙守路”四字。经考,此驿站建于清嘉庆辛未年(1811年),有清道光年间陕甘总督那彦撰写的《平定州东路修治石道碑》碑文佐证。路旁崖壁上另镶有清雍正十三年间(1735年)的修路碑刻一块。诸多实物史料都足以证明,这条秦皇驰道自开辟以来,两干余年间始终作为一条交通干线,一直沿用至清。自秦以降的历朝历代,只是对它不断作些修缮维护而已。修路碑刻众多,又足见此处古代交通之繁忙。驿站建立至今一百八十余年,与秦皇驰道相比,它的资历实在太浅了一点。但由于战争频繁,世道变迁,据说连这样的驿站全国也仅存两处;另一处在苏州横塘,为砖木结构。这两处古驿站,均被研究古代交通邮政史的学者视为至宝,倍加珍惜。过去我一直认为,驿站,是古代信使交接邮件的中转站而已。但这座驿站门楣上那“立鄙守路”四字应作何解?查阅古驿史学者许锡良先生文章得知,它语出《国语·周语》:“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栽树成行,标明道路,途中置馆舍,接待过往信使和官员,这是周朝就已制定的交通法规。如此说来,这是一处古代邮政所兼官方招待所。鄙,是离国都很远的地方,古时称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鄙,距国(都)五百里”,这当然只是个大概数。鄙从“邑”,即有人居住的偏远小地方。在远离大城市的交通要道旁,设站接待信使和来往官员,这便是“立鄙守路”的意思了。秦始皇在修筑驰道的同时,也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馆驿制度,“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 古驿站现已被当作临时展览室。唯一的一件实物展品,竟是一块被磨得光光的石头,中间有一道尺把深的光滑凹槽,我不识其为何物。一看标签说明,大吃一惊:秦皇驰道上千百年车轮碾出的车辙! 急问:“哪里出土的?” 答:“山上一路全是,上去看吧。” 我疾步上山,看到了!从山体上凿出的石头路面上,两道深深的车辙,像铁路路轨似的,向西穿过关门,延伸到山坡那边缓缓下坡西去。看到如此年代久远、见所未见的历史陈迹,连我的两个女儿也惊叹不已:“呀,呀……”车辙上,按照西安秦兵马俑坑出土的战车原大尺寸,复制了一辆战车,由四匹骏马驾驭,轮子压在车辙内,栩栩如生,欲驰欲奔。井陉古关隘口的狭窄孔道,的确只能容纳这样的驷马单车通过,我终于弄明白了古时候这段路程“车不得方轨,骑不得列阵”的意思。 P3-5 后记 这几年,我的散文承蒙各方关注,每年都有一些篇目入选各种选本,原想把这几年的新作收集起来出一本。但编辑看过稿子后认为,还是从我的新旧作品中选编一本为好。我尊重编辑的意见,他们有眼光,有经验,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也熟悉书市行情。作者写文章当然希望有人看,出版社出新书更需要考虑有人愿意掏钱买。至于一本书的文化含量、思想价值之类,则要由读者读过之后才会最终得到评判与承认。 由于写作只是我几十年来的一项业余爱好,写什么、不写什么,从未像专业作家那样去经营谋划,往往是碰上什么题材就写什么。所以,我的散文涉及面比较广,题材比较杂,有些作品水平也不尽一致,这就决定了出选本显然要比将某一时期的文章结集出版为好。这也算是我还有一点自知之明吧,所以欣然同意出选本。 这个本子选编的,主要是以写人物为主的篇目。书中涉及的人物,古今中外都有。由于我是军人,我写的这些人物,当然都同古今中外的军事斗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虽然都是写人物,各篇的写法又有所不同。有些篇目是写个体人物的,如《统帅》、《彭大将军》、《朱可夫雕像》、《一代枭雄萨达姆》、《新闻部长萨哈夫》等,对每个人写得比较集中。有些篇目是写两个以上群体人物形象的,如《从范蠡说到吕不韦》、《汉初三杰悲情录》、《战争中的巨头们》等,主要是从他们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比较上去做文章。有些篇目是写重大历史事件的,如《秦皇驰道》、《渥巴锡东归》、《彼得堡,沧桑三百年》等,但任何历史事件都离不开相关的历史人物,虽是以叙事为主,其实也在以事说人,读完这些文章,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还是其中的这些历史人物。 我在写这些古今中外人物的过程中,虽也常常想到“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这个老话题,但更多的是经常想到“人生”与“命运”这两个词。这些人物,有的可谓人生壮丽,事业辉煌;有的则虽然功勋卓著,却命运多舛,结局悲怆。有的人物一生所作所为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精神道义方面落下千古骂名;有的人物虽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微不足道,却在精神道义方面光照后人,令人思索。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历史却又无时无刻不在用它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思想观念、是非爱憎等等塑造着后人。无论伟人、凡人,全都活在前人为我们创造的历史中,无一例外都要接受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塑造。但历史又是需要经常维修和翻新的,因而后人又是可以为创造历史不断有所作为的,这就有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说。即便芸芸众生,其实也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延续历史、创造历史。历史是一条汹涌的河,河中流淌的是滚滚人流。正如苏东坡在(《赤壁怀古》中的千古浩叹:“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浪起浪灭,转瞬即逝,壮丽辉煌,悲愤苍凉,全在其中。历史、人生、命运,这是三个说不完的话题,令人道不尽的感慨。 尊重历史,顺应时势,珍惜人生,把握命运,这是我对每一位读者的真诚赠言。 由于本书的编选着眼于人物,在征得我的同意后,由责任编辑对某些篇目作了部分删节,个别篇目则改了题目,有必要在此向读者作一说明。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东方出版社黄书元社长、任超副社长和张小平副总编等领导的大力支持,责编孙涵同志于事务繁忙之际为本书审编书稿,在此向他们一并致以真诚谢意。 朱增泉,2006年6月26日校毕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