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主的奇形怪状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陆人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关于民主国家的真实生活,你又知道多少?翻开陆人编著的《民主的奇形怪状》,听来自15个国家的39个普通人讲述他们的政治、经济与日常生活。有些匪夷所思,有些似曾相识,有些恍然大悟,有些莫名其妙,但都真实而日常,无一不是民主制度下生活的自然状态。透过那些您不曾关注的生活细节,了解奇形怪状却又最真实的民主。

内容推荐

关于民主国家的真实生活,你又知道多少?《民主的奇形怪状》作者陆人家中的沙发上,接待过来自15个民主国家的39个普通人,他们中有纽约警察、德国记者、葡萄牙白领,也有打黑工的比利时女招待……他们都是来中国游玩的普通游客;作者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生动有趣的聊天,透过这些聊天,读者可以一窥民主制度下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状态。

在澳大利亚,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哪怕这一技之长只是捡垃圾,甚至可以有闲钱环游世界!在美国,小镇教师一人的收入可以养活一个七口之家;而在好莱坞电影中那些骑哈雷摩托的凶神恶煞的“大胡子”,在现实中其实都是温和的中产阶级!在波兰,社会越来越像一个巨大的丛林,改革使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每个家庭赖以生存的小作坊经济也日渐没落,人们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寻找着各自的出路。

在瑞典,政府为了调控房价对租房者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全民都有房住。

翻开《民主的奇形怪状》,透过那些您不曾关注的生活细节,了解奇形怪状却又最真实的民主。

目录

前言: /Ⅰ

比利时:没有政府,日子照样过 /1

加拿大:有钱人就一定是绅士吗? /3

法国:在东方能成为超人的“巴漂族” /6

澳大利亚:这里的生活不需要工作,也不需要——钱! /8

俄罗斯:特权人物出门坐救护车 /11

荷兰:会说“对不起”的人更有尊严 /13

俄罗斯&韩国:结伴的旅程,什么都会发生 /15

美国:发财致富的话题,只能和美国人聊 /18

美国:这里的青年学习也很刻苦 /22

美国:人的一生不能由档案决定 /28

澳大利亚:穷人也可以周游世界,只要你想! /32

美国&新西兰:没有控制,只有尊重个人的选择 /37

英国:自觉的诚实 /45

波兰:到底是东欧人 /50

加拿大:没有一个党是真正代表普通大众的 /55

瑞典:压低房租,让人人有房住 /70

英国:全社会都保障个人的存在 /85

法国:常喝的红酒,一瓶只要两欧元 /95

美国:纽约警察说,民主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 /103

美国:没有户籍证明,只要有住宅地址 /127

德国:高福利政策,迟早会出问题 /146

比利时:挣黑钱的“啃老族” /168

美国:读家庭学校一样能参加高考、获奖学金 /178

美国: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 /189

波兰:丛林社会,穷人得不到任何尊重 /194

意大利:老百姓可以否决政府出台的新政 /203

韩国:为了寻找幸福感和生活的意义 /209

英国&德国:西欧各国的腐败程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14

墨西哥:谜一样的国度 /222

葡萄牙:民主政治的特点,争论多而行动少 /226

美国:美国人会质疑政府的一切行为 /235

后记:亲临其境,才能感受真实 /259

试读章节

美国:人的一生不能由档案决定

第二个美国人也是个大学生,家在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方邦联的首府。

他个子很高,一米九六,极瘦。和第一位美国沙发客一样,笑得也很轻松自然,我稍稍开一点玩笑他就很开心地笑。他只有十九岁,与同年龄的中国学生比起来,显得成熟不少,一些话题完全可以进行深入的讨论。

第二天他回来得不算早,正赶上我吃晚饭,于是我也就请他一起吃,新小米稀饭,黑芝麻酱凉面,鲜西瓜皮炒黄豆和一碟子红心咸鸭蛋。他说很好吃——我想应该是真话。

吃完了,就开聊。

他的专业是国际关系,在弗吉尼亚的一所大学,说是中学成绩很好,所以获得了全额奖学金,上学基本上不用家里出钱,包括来中国的费用也是参与教授的一个项目挣的钱。既然学的是国际关系,这方面知识就会多一点,我问他:“对于美国人来说,中国是不是‘敌人’?”

他说:“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是的,在年轻人看来好像就是另外一个国家而已。”

我问他:“你将来会干什么?”

他说:“想到美国政府里工作。”

我说:“美国人对从政的人看法都不好吧?”

他说:“是的,不少人认为从政的人爱说谎。可实际上大多数政治家是认真为美国民众做事的。”

说到利比亚,我说:“有人认为美国打利比亚是为了石油。”

他说:“当然不是。首先是——”

“人道主义危机。”我接他的话。

他说:“是的。”

我说:“很多中国人认为美国打完了伊拉克就可以不花钱地把石油拉回美国去了。”

“当然不是了,”他说,“当然还是要买的啊。”又补充说,“很多美国人也是那么想的。”

说到他的大学生活,他说自己爱打网球。不过我说我最喜欢的网球选手是桑普拉斯,他居然不知道,可见新老更替之巨。我问:“你们学校的体育馆游泳池收费不收?”

他说:“对于学生来说不收费,因为都包含在学费里边了,可是学生进去的时候也要拿学生证。最近先进了,摁指纹识别。要是非本校学生来,也是要买票的。”

看来美国也有点“外单位车辆进入一律交费”的意思。不过他说,学校图书馆对社会上所有人都是免费的。

美国也有盗版DVD,不过街上是买不到的,都是在网上卖,网站的服务器都是在外国,美国警察也管不了。美国还有一种租碟服务,一个月十美元,不限看碟数量——听上去很不错,可是他们都是邮寄服务,你收到碟看完再寄回去(用附带的信封,免邮费),人家收到后才能给你寄新碟,所以最快一个月也就能看将近十张碟。到电影院看电影要七美元,太贵了!他一般只看第二轮的,两美元。

鉴于他是大学新生,我问他:“是不是美国的高中生在毕业舞会后都要结束处男或处女生活,像电影《美国派》里说的。”

他否认了:“也不是啊,电影里很多东西都夸张啊。”

还有一个我很感兴趣的美国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问题,他说:“基本上所有的孩子在上大学后就离开家过独立生活了。很少有继续住在家里的。”

我问:“如果你要再回家住的话你父母会不会问你收房钱?”

他说:“住几天没问题,可是要长住的话就要交钱了!美国父母从孩子上大学起就不再给什么建议了,一切全由孩子决定。”

我说:“那美国父母早就有心理准备——孩子一上大学就等于失去了他。”

他说:“是的。美国的‘空巢家庭’指的就是这个。”

我告诉他:“在中国‘空巢’通常指的是更老一些的父母,因为年轻人成家以前大多还是和父母一起住的。”

我问他:“美国有没有档案?这种东西要跟你一辈子。”

他头回听说这回事,“美国人根本没有档案,你要找工作,写一个简历,有时要列出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的联系电话,有些雇主会去核实,可是通常也不会,完全相信你。”

我说:“在中国你要是没档案你就进不了国家机构。”

他说:“在美国如果你要进FBI的话也要审查你的背景,可是要FBI自己去查,因为并没有什么档案跟着你。”

至于有一点污点就贷不到款的说法,他说:“这更可能指的是在银行方面的信用纪录,如果你开车超速、闯红灯什么的好像也不影响贷款。”

他的态度一样是非常亲切放松的,很爱笑。我问他:“美国学校有老师教给学生这些社交礼仪吗?”

他说:“没有,好像都是跟家里学的。”

我说:“美国人通常比别的国家的人更放松和爱笑。”

他想了想承认是这样,说:“你去见雇主的时候,多笑一点肯定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我们美国人可能都会在不想笑的时候笑,问题是怎么把这笑弄得更像真的。”说着,他做了一个职业式的咧嘴笑。

这种笑我并不陌生,美国电影电视里很常见,这是一种礼貌的不带有任何特殊含义的笑,既表示尊重又保持距离,双方都没有负担,就像一件得体的衣服,似乎每个美国人都必备,没有它,就会成为社会上的一个异类。这不同于傻笑、媚笑、苦笑、冷笑等各种不上文明及格线的笑。

三天后就道别了,这期间他还在我这儿洗了一次衣服,也是内衣外衣一块儿洗,好在本身也不是很脏。走的时候又现出那种清澈的笑来,这种令人愉快的笑和他蹒跚而行的背影结合在一起给我的印象更深——他好像是小儿麻痹,腿走路很不方便,所以每次晚上回来都累得很。我很希望他这种清澈的笑也能出现在每一个中国人脸上。

P28-31

序言

“沙发旅行”(couchsurfing)和“沙发客”(coushsurfer)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这个出门旅行时不花钱住到当地人家里的玩法。想想也是啊,世界上有这么多空屋子,为什么不能好好利用起来呢?再加上廉价航空公司的存在,这使得环球旅行变得不再那么梦幻和遥不可及,周游世界最大的成本反而是时间。所以,现在充斥在世界各个角落的背包客们,大多不是有钱人,而是有闲阶级。

最新的数据是,到2013年3月,Couchsurfing网站的全世界注册用户已达到六百万,我有幸也是其中之一。其实我在2004年这个网站一开办时就注册了,当时只是因为好奇,注册之后就成为了“僵尸账户”。既没有人来住我的沙发,我也从来没去住过任何人的沙发。因为只有极其简短的自我介绍,加之没有照片辅助,找地方住的“沙发客”对我提不起兴趣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样的情况放在今天,就算有这样的一个“沙发客”向我发出入住请求,九成我也是会拒绝的。

因此直到去年之前,“沙发旅行”从来不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根本也没关注过它。

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丰富了我在“沙发旅行”网上的资料,放上去了五六张亲切的照片。而且我的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离市中心很近,自己一个人住,有一个单独的小间可给沙发客,平时任何时间都可以接待——于是一下子门庭若市了。

在这样的旅程中,不仅是环球旅行者要花费很多时间,就是接待者花费的时间也不少,所以我参与的“沙发旅行”也是从我辞职在家专心写作之后开始的。在这一年多里,我在我那个简陋的小房间里大概接待了五六十位“沙发客”。绝大多数来自外国,并且是发达、民主国家,这倒不是我有意的选择,概率本身如此——虽说是穷游,也要先出得了国门才行。外国“沙发客”们收获了免费住宿和来自我“一家之言”的对中国的解释,我则收获可短暂排解寂寞的陪伴和诸多我听到看到的,对外国的各种“传言”的证实或证伪。

有时候窃以为应该付他们点费用才是——嘘,别让他们听见了。

毫无疑问,人在肉体上的差别不是很大,比尔·盖茨也同意我的看法,他说“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主要在脖子以上的部分”。构成人与人差异的关键,是看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过什么信息,意识如何作出反应,形成固有的反应模式后就是性格。外国人和中国人成长中接受的信息无疑有巨大的不同,甚至大多数时候可以说是相反的。“发达”可以简化为“物质极大丰富”,“民主”实际上则是一种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相对“平等”。

就我所接触到的这几十位“发达”“民主”国家的人,到底和中国人有多大的不同呢?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成长、生活的外国人,究竟会长成一些什么奇形怪状的样子昵?我也充满期待与好奇。

后记

亲临其境,才能感受真实

送走了纽约哥,我想我接待沙发客的体验也可以告一段落了,应该是回到原来生活轨道上的时候了。

见识到的五六十位沙发客里,诚然没有一位是哪个城市的市长,哪个部落的酋长,都是普通人。沙发旅行是美国人发明的玩意,到后来发现还是美国人参与得最多。虽说沙发旅行是穷游,可也是以发达国家人为主,来的人以及写申请的数量的排名跟G8成员国的排位顺序差不多。偶尔有几位南美洲沙发客写来申请的,可是因为时间不巧没法接待。非洲呢,只接到过一位南非人和马达加斯加人的申请,也是时间不凑巧。非洲大陆其他地方的则一个申请也没有。日本也是一个特例,我一直非常想接待一个日本人,男女不论,对这个既熟悉又神秘的邻居多一点了解,可是,很长时间一个申请也没有——沙发旅游这种生活方式,看来日本人并不太喜欢。

接待了这些位西方旅游者,对外界的情况也只能说是一“窥”,有些情况,如果不是亲临其境,恐怕很难了解到其真实生存状况和心理状况。我认识到,沙发旅游毕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交往方式,所有处于其中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变形”——肯定会变得更美好一些,包括沙发主人也是。如我的文中所说,外国沙发客们都非常有礼貌,非常客气,我想这里面一定有放大的成分,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一定不会说那么多的客套话。我相信,中国人到了别人家里借住,也一定会非常有礼貌,“谢谢”说个不停(不过,不管什么情况,中国人可能都不爱说“对不起”)。但是,我也发现,有些东西已经融进西方人的本能之中,一些出自本能的反应,或者说在完全没有压力下说出的话,还是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参考价值。

当然,短短几天的旅行,并不表示沙发客们就可以对一种文化有多深入的了解,但是,有时候不经意的一瞥和仓促的第一印象,也许倒能道出许多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事情的本质来。

文字这东西的局限性是很大的,我所见的,只是事实的局部;所写的,又只是所见的一鳞半爪;读者读到这“鳞爪”,可能又会为“我”所用,产生出迥异的联想。所以,眼睛看着A,心里想着B,嘴上说着C,听众以为是D,这不是我们的电视人才犯的错误,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信息传播中都会经历的过程。

我并不是说我写的都不值一信了——如果那样,任何信息传播都没法进行了。我只是说在我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有我的主观性。我是这么一个人,我关注这些事,我向沙发客问这么一些问题,而不是另一些,我想,沙发客们的真实生活,我远远没有有深度和广度的触及。同样,我可能也会犯一些错误,把观察到的一些无意义的东西,当成有意义的——我已经尽量避免犯这种错误了,如果能求证的,我一定会向沙发客们落实。而我在文中,也特别注意把论据和论证过程写充分了,使它至少可以从表面上看起来能够自圆其说。

但是我相信看到这些文章的人多少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东西,甚至看到我自己都未发觉的事实来。

中国人有几千年积累起来的处世哲学,可是现在我们却经常为一些小事而烦恼,我时常遇到很多中国人,内心力量弱到几乎随时处于情绪失控的边缘。西方人也并非每个人都幸福,也有很多人迷茫而正四处寻觅,但是整体说来,内心却拥有比我们更多的安妥和满足。有人说苦难会使人受到磨炼,我认为恰恰相反,是幸福让人强大。

似乎有必要再回到那个“发达”和“民主”的话题上:我姑妄言之,说发达国家的人更吝啬或挥霍都是不恰当的,他们和中国人一样,一千块钱一个月,每天也只能花三十三块。不同的地方是他们摒弃了一些不理性的炫耀式的花钱,他们不太以豪掷千金为荣,也不以节俭算计为耻。这跟民主也是有关系的,民主实际上是利益的分配方式,可是表现在心理层面,其实也是一种“攀比”。如果在一个群体中,有些人过得太好了,过得太差的人估计就有点难受了,因为人是活在与人的比较当中的。但这种比较,大概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如果有哪一个外星球,富裕程度是地球的一万倍,地球人估计也不会在乎,不会难受。同理,对于一个半个地球外的富裕国度,穷国的人们可能也不觉得难受。所以,这样的比较更容易出现在同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朋友圈当中,因为只有这些亲近人的评价和眼神才能影响到你,也只有这一部分人,才是你所在意的。

绝对财富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比较财富。因此,在同一个国家内,同一种种族内,同一种文化内,保持财富相对平均,是人们过得舒服的主要办法。民主的作用,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6世纪英国开始的民主化,目的不是在那个时候就让英国人民人均收入达到“一万美元”,而是在那个条件下做到相对平均而已。

相对平均之后,我们不需要买一些根本用不着的东西来证明自己,以外国人呈现的消费状态来说是更理性。人与人都差不多了,自己的感受和给予别人的应激反应就少得多,不会那么浑身带刺,不会那么总处于崩溃边缘,脸上的笑会更自然更饱满一些。

世界上有快乐的富国,也有快乐的穷国,相对平均,是它们的共同点。

当然,民主的作用不止于此,民主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干涉。从一个人具有独立性那一天开始,就让他/她由着性子长,个人意志充分伸展,能长多高长多高。只有体会到了自我意志的健全生长,才能意识到别人的自我意志也同样可贵和不可侵犯,才能建立起对别人的尊重。道德是建立在每一个人不能例外的前提下的,只要有一个人例外,道德体系立马崩溃。

接待沙发客是一个又一个循环的过程,沙发客们待的时间一长,难免觉得有些不便,临走那一刻,却往往有几分惜别。陌生人的相逢,形成几天心照不宣的“亲密”,分手时彼此可能也知道,此后只会相忘于江湖。

有些沙发客抱着体察民情的打算,爱说爱问。有些游玩太累,只想早点上床休息,对于这些朋友,我还拉着你们深夜长谈,给你们增添了一些辛苦,只希望你们只把它当成世界旅行中的一个插曲。我希望那些抱着善意来中国旅行的沙发客们,在东方找到对你们有意义的发现和宽慰,也希望看到这些文字的读者们,能从中发现一些愉悦或有趣,如果顺道还能由此而生出些许感触和思索,那真是我莫大的荣幸了。

陆人

2012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