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梦开始的地方
2002年我的母校——北京育才学校,迎来她建校六十五周年校庆时,曾任校长的李振业老师,又向我重提旧话题:“你们这一届,是进城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你们在学校学习了9年之久,而且都是住校生,你能不能把在学校时的生活回忆一下,写成文章,这一定非常有意义。”当时,我回答李老师说:“可惜我在校时太淘气,太不懂事。长大以后,我才知道童年的幸福和珍贵。现在老师们都已年逾古稀,我们当学生的也已经年近花甲,我该从何下笔呢?”
校庆之后,我思考再三,决定不辜负老师的一片心意,原原本本把在校9年中感受最深的故事写出来,如果能对年轻一代的同学有所借鉴,那就大大超过我自己的预期了。
冰心老人说“童年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我愿将此文,献给我亲爱的母校。
育才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1948年11月,我的父亲刘春,送我到沈阳东北育才上学。他当时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的副书记,在乌兰浩特工作,我一个人在沈阳,因为年龄小,十分想家。1950年9月,父亲取道沈阳,赴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庆祝活动。父亲顺便到学校看我,我死缠着他,说什么也要跟他走。父亲没有办法,只好带上我,一同到北京。到北京之后,住在北京饭店,条件非常好,我乐不思蜀,再也不想回沈阳了。国庆活动结束,父亲返回内蒙古东部,把我寄放在内蒙古驻京办事处。负责照看我的是父亲的警卫员,名叫侯荣新,他那时也只有二十岁,每天带我玩,两个人都挺开心。
有一天,天气很好,侯荣新叔叔对我说:“带你去一个公园,你从来没有去过的,愿意不愿意去?”
我高兴地说:“我愿意,我愿意。”
候荣新叔叔叫了一辆三轮车,拉着我们两个,走了很久很久,终于到了一座红墙蓝瓦,有三个门洞的大城门前,我想这就是大公园了。
走进城门,映入眼帘的是两排整整齐齐、有半人多高的柏树墙,翠绿翠绿的。柏树墙后是丁香林,树叶枝叉茂密,呈现灌木丛状。丁香树下全都铺的是鹅卵石,走在上面吱吱作响,我顿时觉得开心极了。丁香林后面,就是高大的苍松翠柏,树干巨大,几个人手拉手都围不过来。公园里有许多金碧辉煌的大宫殿,让我目不暇接。这时,侯荣新叔叔对我说,找一个阿姨陪你玩好不好,我说好。远处,一个穿双排扣列宁装的阿姨向我招手,她说一口好听的陕北话,我是在延安生的,听到陕北话觉得特别亲切,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阿姨了。阿姨说她姓马,她喜欢我,由她来陪我玩。
马阿姨陪我转了好多地方,我觉得好开心。不过,我也产生了一点疑问,这个公园和其他的公园怎么不一样呢?其他的公园都是大人多,小孩少。这里怎么是小孩多,大人少呢?我想问一问侯荣新叔叔,哪知他早就没影了。马阿姨说,侯叔叔有工作,已经回内蒙古了,你就在这里学习吧。这时,我才发现上了侯叔叔的当了。我已经有上沈阳育才的经验,知道事已至此,哭闹都是没有用的,就在这里住下吧。
经过很短几天的适应,我喜欢上了我的新学校。新学校叫育才,她的前身是延安保育小学,徐特立老伯伯是第一任校长。学校经过几千里行军,从延安到北京,就落脚在这个大花园。这个大花园叫先农坛,是有皇帝的时候,皇帝拜祭农神,并耕作他一亩三分地的地方。育才的校园当时真是大得不得了。学校的北门在南纬路,中路向南一直到永定门外的南护城河,差不多有一公里之遥。先农坛的东门是正门,和天坛相对,分别在北京中轴线的两侧。学校西路有鹿圈、大礼堂、大操场、雩坛,当时雩坛里还没有盖楼,有大片水浇地,种了许多蔬菜,有水车可以车水,用人推也行,用驴拉也可以。学校有许多战马和毛驴,都在解放战争中立过功。毛主席的饲养员侯大爷,专门来看望过它们。学校养得有鹿,还有奶羊,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喝过羊奶。
学校的东路有几套大院子,里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非常漂亮,还有晚清的太监住在这里,专门负责保管祭农神的用品和贡品。有一个老太监在二院的后山墙开了一个小卖部,我们小时经常去他那里买东西。东院以后被天坛管理局占用。东院向南是解放军的高射炮营。刚解放时,为防止国民党飞机的偷袭,高射炮营时刻保持高度的戒备。再向南,已经修建了先农坛体育场,是当时北京市内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党中央和毛主席出席的大型集会,都在这里举行。天桥地区情况非常复杂,为了毛主席和中央首长的安全,他们的车队都是从校内穿行,再到先农坛体育场。有时,汽车停在云坛的空地上,集会结束后,他们步行到学校上车。每次毛主席路过我们学校,我都有感觉,因为提前几天,就有工兵到学校来探雷,而且多次探出来炸弹、地雷、手榴弹等危险品。因为学校在日伪和国民党时期都是大兵营。战争刚结束,在校园内我们经常可以找到子弹头、子弹夹,甚至手榴弹。比我高一年级的一个大同学,就找到过一个手雷,因为和传统的手榴弹外型不一样,他就用石头砸着玩,结果引起爆炸,所幸没有危及生命,但也炸掉几个指头。学校的老师和阿姨多次告诫我们,发现危险品,千万不要自行处理,一定要及时报告老师,这样才避免了新事故的发生。
有一天,我们大哥哥班的一个老大哥,拉着我说,咱们去看毛主席。他选择了一个汽车拐弯处,和我一起在那里等候。汽车过去很多辆,还是没有看到毛主席。突然看到一辆与众不同的大吉斯汽车开过来,车窗较小,玻璃呈茶色,我们意识到毛主席可能坐在车里,就拼命招手,果然看见敬爱的毛主席坐在车里,也向我们招手,看见了朝思暮想的毛主席,我们都高兴得直蹦高。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