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长与感动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歌 主编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育才——梦开始的地方

2002年我的母校——北京育才学校,迎来她建校六十五周年校庆时,曾任校长的李振业老师,又向我重提旧话题:“你们这一届,是进城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你们在学校学习了9年之久,而且都是住校生,你能不能把在学校时的生活回忆一下,写成文章,这一定非常有意义。”当时,我回答李老师说:“可惜我在校时太淘气,太不懂事。长大以后,我才知道童年的幸福和珍贵。现在老师们都已年逾古稀,我们当学生的也已经年近花甲,我该从何下笔呢?”

校庆之后,我思考再三,决定不辜负老师的一片心意,原原本本把在校9年中感受最深的故事写出来,如果能对年轻一代的同学有所借鉴,那就大大超过我自己的预期了。

冰心老人说“童年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我愿将此文,献给我亲爱的母校。

育才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1948年11月,我的父亲刘春,送我到沈阳东北育才上学。他当时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的副书记,在乌兰浩特工作,我一个人在沈阳,因为年龄小,十分想家。1950年9月,父亲取道沈阳,赴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庆祝活动。父亲顺便到学校看我,我死缠着他,说什么也要跟他走。父亲没有办法,只好带上我,一同到北京。到北京之后,住在北京饭店,条件非常好,我乐不思蜀,再也不想回沈阳了。国庆活动结束,父亲返回内蒙古东部,把我寄放在内蒙古驻京办事处。负责照看我的是父亲的警卫员,名叫侯荣新,他那时也只有二十岁,每天带我玩,两个人都挺开心。

有一天,天气很好,侯荣新叔叔对我说:“带你去一个公园,你从来没有去过的,愿意不愿意去?”

我高兴地说:“我愿意,我愿意。”

候荣新叔叔叫了一辆三轮车,拉着我们两个,走了很久很久,终于到了一座红墙蓝瓦,有三个门洞的大城门前,我想这就是大公园了。

走进城门,映入眼帘的是两排整整齐齐、有半人多高的柏树墙,翠绿翠绿的。柏树墙后是丁香林,树叶枝叉茂密,呈现灌木丛状。丁香树下全都铺的是鹅卵石,走在上面吱吱作响,我顿时觉得开心极了。丁香林后面,就是高大的苍松翠柏,树干巨大,几个人手拉手都围不过来。公园里有许多金碧辉煌的大宫殿,让我目不暇接。这时,侯荣新叔叔对我说,找一个阿姨陪你玩好不好,我说好。远处,一个穿双排扣列宁装的阿姨向我招手,她说一口好听的陕北话,我是在延安生的,听到陕北话觉得特别亲切,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阿姨了。阿姨说她姓马,她喜欢我,由她来陪我玩。

马阿姨陪我转了好多地方,我觉得好开心。不过,我也产生了一点疑问,这个公园和其他的公园怎么不一样呢?其他的公园都是大人多,小孩少。这里怎么是小孩多,大人少呢?我想问一问侯荣新叔叔,哪知他早就没影了。马阿姨说,侯叔叔有工作,已经回内蒙古了,你就在这里学习吧。这时,我才发现上了侯叔叔的当了。我已经有上沈阳育才的经验,知道事已至此,哭闹都是没有用的,就在这里住下吧。

经过很短几天的适应,我喜欢上了我的新学校。新学校叫育才,她的前身是延安保育小学,徐特立老伯伯是第一任校长。学校经过几千里行军,从延安到北京,就落脚在这个大花园。这个大花园叫先农坛,是有皇帝的时候,皇帝拜祭农神,并耕作他一亩三分地的地方。育才的校园当时真是大得不得了。学校的北门在南纬路,中路向南一直到永定门外的南护城河,差不多有一公里之遥。先农坛的东门是正门,和天坛相对,分别在北京中轴线的两侧。学校西路有鹿圈、大礼堂、大操场、雩坛,当时雩坛里还没有盖楼,有大片水浇地,种了许多蔬菜,有水车可以车水,用人推也行,用驴拉也可以。学校有许多战马和毛驴,都在解放战争中立过功。毛主席的饲养员侯大爷,专门来看望过它们。学校养得有鹿,还有奶羊,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喝过羊奶。

学校的东路有几套大院子,里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非常漂亮,还有晚清的太监住在这里,专门负责保管祭农神的用品和贡品。有一个老太监在二院的后山墙开了一个小卖部,我们小时经常去他那里买东西。东院以后被天坛管理局占用。东院向南是解放军的高射炮营。刚解放时,为防止国民党飞机的偷袭,高射炮营时刻保持高度的戒备。再向南,已经修建了先农坛体育场,是当时北京市内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党中央和毛主席出席的大型集会,都在这里举行。天桥地区情况非常复杂,为了毛主席和中央首长的安全,他们的车队都是从校内穿行,再到先农坛体育场。有时,汽车停在云坛的空地上,集会结束后,他们步行到学校上车。每次毛主席路过我们学校,我都有感觉,因为提前几天,就有工兵到学校来探雷,而且多次探出来炸弹、地雷、手榴弹等危险品。因为学校在日伪和国民党时期都是大兵营。战争刚结束,在校园内我们经常可以找到子弹头、子弹夹,甚至手榴弹。比我高一年级的一个大同学,就找到过一个手雷,因为和传统的手榴弹外型不一样,他就用石头砸着玩,结果引起爆炸,所幸没有危及生命,但也炸掉几个指头。学校的老师和阿姨多次告诫我们,发现危险品,千万不要自行处理,一定要及时报告老师,这样才避免了新事故的发生。

有一天,我们大哥哥班的一个老大哥,拉着我说,咱们去看毛主席。他选择了一个汽车拐弯处,和我一起在那里等候。汽车过去很多辆,还是没有看到毛主席。突然看到一辆与众不同的大吉斯汽车开过来,车窗较小,玻璃呈茶色,我们意识到毛主席可能坐在车里,就拼命招手,果然看见敬爱的毛主席坐在车里,也向我们招手,看见了朝思暮想的毛主席,我们都高兴得直蹦高。P3-6

目录

上篇

 育才——梦开始的地方

 我难忘的那个春节

 怀念好朋友刘克府、刘忠铁

 难以忘却的师生情

 我和育才的故事

 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们

 我父亲郭林从延安保小到北京育才

 我的父亲刘春

 成长在母校温暖的怀抱里

 我和姐姐任里黎的故事

 信仰让生命更有力量

 中央慰问团赠品——搪瓷盖杯

 致王小平的一封信

 先农坛里的故事

 回忆我的童年

 我的老同学黄孟复

 育才是我的根

 育才给我自信与坚强

 金色的少年时代

 回忆小学的故事

 我的父亲任虹

 我的父亲梁金生和延安保小

 我的育才回忆

 我心灵的故乡——育才

 回忆育才对我的培养

 我的一些回忆

 育才的生活

下篇

 儿时的家是延安

 从《小创作》半月刊说起

 小创作第1期

 小创作第2期

 小创作第3期

 小创作第4期

 初中毕业同学留言

 老师教我们写作文

 刘歌诗词

 快乐的校园生活

 难忘五班那些穷小子们

 体坛名将吴浮山同学

 我在北京育才的学习和生活

 我爱妈妈

 完美的教育理想的家园

 内蒙古驻京办事处的故事

 少年时代的快乐时光

 赵小雨日记

 育才真好

 我的梦从这里起飞

 我的母校,我的童年

 回忆我的母校——北京育才

 回忆我的父亲徐良图-39年前的秘密使命

 育才和我父亲刘秀峰

 父母是我一生做人的榜样

序言

我们是北京育才学校56届小学、59届初中的学生,我们的母校从革命圣地延安走来,经过两千里行军来到北京,我们是母校到达北京后招收的第一批小学生,我们又是母校创建初中后招收的第一批初中学生。从1950年到1959年,我们在母校渡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九年,这九年母校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没有忘记母校对我们的培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写的这本书就是对母校的知恩图报。

北京育才学校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创办,并延续至今的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学校,昔日马背摇篮,今天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名校。

光阴荏苒,岁月悠悠,往事历历在目。我们在育才学习,我们在育才成长,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多么快乐。”母校是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是这个家园里含苞待放的花朵,老师和阿姨就是这个家园里辛勤的园丁。回忆我们的金色童年,我们仍在感恩,我们仍在激动。正是由于我们的老师阿姨辛勤的耕耘,才换来今天育才同学的桃李满天下。

向前走,键盘敲击留住字字行行。再回首,那份怀念,那份不灭的激情,鼓励我们继续演绎精彩的人生。本书的作者都是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但我们仍然有充满活力的童心。追忆童年的时光,回忆父母的往事,不是为了怀旧,更是一种追寻,追寻育才教育的源流。我们的这本书,奉献给母校。我们愿育才的精神永远发扬光大,愿我们的母校北京育才学校越办越好,实现更加璀璨的辉煌。

内容推荐

这是一群从马背摇篮中成长的共和国的红色后代,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诉说着艰难岁月的感人故事,他们用平凡奋进的人生诠释着父辈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他们用眷眷之心回忆成长岁月中辛勤付出的育才恩师,他们以拳拳之情在字里行间传达着从延安到育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精神……

刘歌编著的《成长与感动》精选了一届育才学子的花龄回忆,特别选编了几十年前真实的作文、诗歌、快板、相声和诸多实物图片,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解读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

虽然延安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延安精神永不过时!它将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

编辑推荐

北京育才学校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创办,并延续至今的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学校,昔日马背摇篮,今天已经成为了全国闻名的现代化学校。光阴荏苒,岁月悠悠,往事历历在目。昔日育才的学子们,如今已是斑斑白发的老人,编著刘歌编著了《成长与感动》,回忆他们的校园生活,述说他们在育才的成长与感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