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面不远的一个地方
坐地铁从车公庙下来,在深南大道上走,然后打电话给附近的朋友:“这里怎么跟乡下似的,连找个坐坐喝杯咖啡的地方都没有!”
终于等到她下班。“东海花园在哪?一个朋友听我说没找到喝葡萄酒的好地方,约我去那里。”
“就在对面啊。”她毫不惊讶。“这里是我的地盘。”
跟着她穿过马路,绕过围栏森严的工地,跨过积水的路边,踏过青青的草皮,然后跳下找不到有行人出口的停车场,转弯,哇!我想:一条欧美风情的商业街出现在眼前。正是华灯初上的时候,那刻的氛围就好像一个旅人跋涉了很久很久,终于抵达某个边陲小镇的感觉,背景是齐秦的歌:就在前面不远的一个地方,穿过一条河……
这里叫作东海坊,一眼望到尽处,是高尔夫练习场高高的围网,咖啡馆、茶餐厅、便利店……让人感觉亲切的东西都存在着。“卖酒的就一家,很好找。”朋友电话里说。
果然,虽然店名仍用红色的纸遮掩着,还没剪彩吧,但落地的玻璃橱窗、陈列的酒老远便把人给吸引过去了,而且朋友已经在了:静谧的灯光下,陈璞、溶冰坐在古典的沙发里,各端一杯桃红酒,面对面说着话。
那一刻在橱窗外望着的应该是一个诗人吧,这是一个镜像,一刻心情,一段故事,一种氛围,还是一幅图画?我不是诗人,虽然我相信镜花水月也是一种真实,我只想进去喝一杯酒,伸手推开门。
店是陈璞和妹妹一起开的,妹妹在法国完成专业的品酒师课程,姊姊则以其精彩的欧游阅历对酒有着另一番不凡的感悟。店里的酒都是喝过、喜欢,然后挑回来的,以法国为主打,而且极具产区代表性,对初学者而言是不错的入门级数,对老饕则是很好的平时饮用酒。
同是陈姓的溶冰说:“我恨不得把办公室的电脑和这里联网,然后就在此上班了!”呵呵,这么好的地方谁不想?连来接我赴另一个约会的两个朋友也忍不住留下了,把酒聊天,一杯红酒为量的这晚竞也贪杯。
告别出来,晚风轻扫面上的酒红,后来的女孩说:“我好喜欢她啊。”“谁?”“陈家的姊姊啊。”“噢。”“你不觉得她很好玩吗!”是呀,你总遇到好玩的人,而我喜欢这里有好酒呢。静静的生活
买了新的试酒杯,要开支好酒洗礼一下,心想。
自己的最爱是拉菲,就用Carruades de Lafite来作开路先锋吧,拉菲的第二品牌。非常惊讶,找一下酒架竟然发现一支1985年的!
De Lafite不是酒评家的最爱,不少人说它的酒质相当平庸。但是,第一品牌不是很多人喝得起,喝得起也不是随便就开来喝的,中庸的选择反而让很多人更喜欢开De Lafite来喝,因而这酒一般不会被储藏超过十年。这瓶1985年的绝对是漏网之鱼。
说实话自己也不喜欢De Lafite,虽然喝的机会很多,也不是觉得平庸,而是它没有让人感动的特色,同窗三载临别却叫不出名字的同学似的,喝进嘴里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常常还会有一股青涩葡萄梗的味道。而且说起来酿此酒的葡萄园也有些怪诞,竟然横于同是Rothschild家族、却不相往来的Mouton葡萄园中间!
下午取了酒站立,晚上七点打开,酒储藏得很好,只是软木塞的寿命到了风烛残年,很小心地开,结果还是断掉了,还好最末一段总算弄出,没有跌进酒里。
滗酒,倒一点入试酒杯,先洗一下杯,看看颜色、闻闻,然后仰头倒进嘴里:沉闷的老酒味道。再用波尔多杯倒一杯给自己、一杯给同事。
半小时后,沉闷的气息散开,药草、焦油的味道溢出,之后是铅笔屑、玫瑰、香草的甜美,两种杯中的香气差别不大。入口并非强而有力,但诧异的是:结构出奇地均衡!再喝一口,真的呢,Body、甜、酸、丹宁、酒精,所有的东西都隐藏不露,但是你知道、感觉到它们在那里、在酒里。舌、上颚、口里非常舒服,心中悠然,也无风雨也无晴般的平静,没有缺憾。
拿起酒瓶,看着熟悉的酒标,看着酒标里男耕女伴,有城堡家园、树木草垛,还有河,河上依稀有船漂过的桃花源般的生活景象。De Lafite一向给人的印象是长得像Lafite,味道却似其性格执拗的小妹,不能也确实没得到过我多一些的青睐。今夜,1985年份的第一次让我知道它原来也可以如此之好!
颜色渐老,但是亮洁;香味不丰富,但却馥郁;口感不强烈,只是平和;回味不算悠长,却萦绕吾口、惬慰我心。岁月能改变,也能成就无论人还是酒,不必总要壮怀激烈,有时候想,静静的生活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吧。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