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佩红编著的《风雨水火》是当代散文名家丛书之一,内容选自当代著名女性作家周佩红20多年中所写的散文,大部分是中后期作品,也有少量早期散文。前八辑对作者关心的几方面作了大致的区分,但其实互有交叉或一以贯之,那就是人(自身及他人)的生命,生命的状态和变化,以及它们的各种可能。所谓“风雨水火”,也就是时代和环境加诸于生命之上的种种影响。最后一辑是作者迄今为止大部分著作的自序、后记和跋,内含作者写作的由来,作者的散文观、写作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雨水火/当代散文名家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佩红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佩红编著的《风雨水火》是当代散文名家丛书之一,内容选自当代著名女性作家周佩红20多年中所写的散文,大部分是中后期作品,也有少量早期散文。前八辑对作者关心的几方面作了大致的区分,但其实互有交叉或一以贯之,那就是人(自身及他人)的生命,生命的状态和变化,以及它们的各种可能。所谓“风雨水火”,也就是时代和环境加诸于生命之上的种种影响。最后一辑是作者迄今为止大部分著作的自序、后记和跋,内含作者写作的由来,作者的散文观、写作观。 内容推荐 周佩红编著的《风雨水火》是当代散文名家丛书之一,《风雨水火》内容选自当代著名女性作家周佩红20多年中所写的散文。 目录 一 命运交叉的城市 南市童话 父城 苏的世纪大道 幻别墅 个人乱走 修平主的道路 文学殿堂. 婆婆妈妈之空间 闻尽人间烟火味 二 女人:实像与虚像 母亲这样的女人 你的名字是什么 今生今世 黑水 美与飞 在暗夜里发光 像大地样承受 绝尘 诗琴女 被爱锁住 “让我个人呆会儿” 三 生命不安处的花朵 绽放在伤痛记忆上 治疗·救赎·爱 两个杜拉斯 你是哈扎尔族吗 他失落了件东西:生命的花朵 托尔斯泰悬案 四 所有的天空都连在起 “别再有战争,别再有墙” 恐怖的见证 水深,火已不热 凡尔赛落日 巴黎的浮光魅影 我的圣母 尖顶,街角,大宅,密室 旧英国领事馆的下午 南方古城的无名小楼 小巷迷夜 塔尔寺晨雾 五 乡村备忘录 穿过记忆的我的乡村 田野 村庄 饥饿的人 晒太阳 女人们 幽灵 风雨水火 吃啊,吃啊 牲灵 六 那些陌生的使者 跟随勇敢的心 再见,假面舞 美丽而惊恐的眼睛 革命女教师 造反派头目 七 不是我不明白 外部生活 虚构 橱窗里的模特儿 城市的声音 不是我不明白 面对种存在 真实:无底的深渊 八 梦或非梦 呼喊 江岸夜 海水次次涌来 露珠 无名街角 夜雨滂沱 梦或非梦 九 我的写作,我的书 作品缝隙中的生活(《抹心痕》首篇,节选) 我和散文(《命运所赐》代跋) 《在生活和心灵之间》后记 《活着的证明》后记 《你的名字是什么》跋 《内心生活》跋 我们都是母亲的孩子(《亲密关系》结束篇) 《去那温暖的地方》后记 《荣成别墅三楼》后记 《陌生人过去现在时》序和跋 《孟加拉玫瑰的颜色》卷首语、后记 谁诱拐我去远方(关于《诱拐》,有删节) 《我的乡村记忆》后记 《仍在远处》后记 《唯“物”主义》修订版后记 《优雅之必要条件》修订版后记 《上海私人地图》修订版卷首语 回家(《欧洲六城记》结束篇) 代后记 困惑,独白,生命,爱情,形式…… 本书说明 附录:周佩红作品档案 试读章节 反正,我走到了。我看到一幢大房子,白墙黑瓦,门口两条长字幅,还有一个高门槛。我进去。里面很大,很暗,站一会儿才看清满屋子都是泥做的人,穿古代衣装,脸死白死白,被绳子绑着链条拴着,给推上扎满尖刀的山,推下滚开的油锅!有几个被尖刀扎穿了身子,红红的血流出来。有几个拼命想爬出油锅,伸出的手却够不到锅边。管着他们的是一些黑身子小鬼,大嘴獠牙,头顶分叉。 这是什么?一旁有人说这就是十八层地狱呀。在火上烤人。用大炮轰人,轰出去,打成碎片。拔舌头。把人拦腰或劈头锯开。有两个坐着拉锯的小鬼一仰一伏,很愉快的样子,像在合力锯一棵树。那些倒霉的受罪的人(他们已经死了)个个张大眼睛嘴巴。临出门还有一黑一白两个巨大无常鬼贴墙壁站着,吓死你,却又像在夹道欢送。 回家后对谁都没说。但是,洋娃娃丢了,不知是不是丢在十八层地狱。可怜的洋娃娃! 接着,大风刮来。大人说是龙卷风。我没有看见风的螺旋体如何在空中移动(多年后在电视里看到了),我正在顶楼小房间的澡盆里洗澡。砖块突然掉下来,险些砸在我头上。 爸爸工作的银行也在南市,在中华路。那地方好像很严肃,闲人必须止步。因为爸爸很严肃。他的有四个口袋的蓝卡其干部服,黑色公文包,黑杆钢笔,印有红色虚线的报告纸,他一年比一年稀少的头发,心事重重的样子,他不断带回家的先进奖状,都写着严肃二字。过了将近十年,我才第一次去那里。 那时我家因龙卷风之故,早已搬到静安区。不知为何,爸爸只带我一个去,没带上两个哥哥。我们先坐20路电车,再换11路电车。这种头上长了两条小辫子的电车开快时会让人忽拉一下往前冲,再忽拉一下朝后倒,不论坐或站,我都晕得厉害。我说:“我要吐了!”爸爸说:“怎么搞的!怎么搞的!”湖南口音里满是烦恼。终于到站了——是没有什么灯光的荒凉的马路。爸爸走得很急,我在后面紧随着。 也是一幢灰扑扑的水泥楼,我们走上顶层四楼。一个大厅,暖暖的,灯光下人影交错。有人和爸爸打招呼,为他有这么个女儿表示惊讶或羡慕。天花板上挂下来好多张谜语纸条,还有钓鱼——用真的钓鱼竿,钓纸做的假鱼。我钓到一条,奖到一粒水果糖。 离开时,爸爸指着过道另一头关着的玻璃门,说他就在那里办公。里面暗着,玻璃门上有隐隐的红字。工作重地闲人止步。 出门便有冷风袭来,我不由打了个哆嗦。爸爸立刻解下他的格子呢围巾,围在我的脖子上。围巾上,有爸爸暖暖的体温。“还冷吗?”爸爸问。我使劲摇头。爸爸揽了揽我的肩。他的手臂很有力。我们朝车站走去。 漆黑的前方亮着微光。然后闻到油香——是个卖油墩子的小摊子。铁锅里滚着深色的油,锅上的铁丝网架上有几只油墩子在往下滴油。爸爸要摊主新氽一只,摊主抄起一个长柄金属模就朝里面填萝卜丝面糊,还在地上的盆里挑了只青色大虾按在上面,放进油锅。“嚓”一下,青虾变成红虾,弯身蹲在油墩子上。油墩子由黄转金,慢慢脱离了模子。摊主用一双长筷子捞它出来,沥干,抽出一张纸垫在它下面,拿给爸爸。爸爸又拿给我。 我吃到了世界上最烫、最香的油墩子。它的皮焦脆,里面却软而鲜。虾被我留到最后——它太好看了,像是红玉雕成,微透明的虾头向上昂起,一根长须挑向前方。 这是文化大革命前的最后一个小年夜。此后,再没有这样的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刻了。此后一切全变了。 文化大革命进行到“清理阶级队伍、清除国民党残渣余孽”时,一个深夜,或者凌晨,爸爸从中华路银行四楼跳了下来。 我的猜测:当时看管爸爸的造反派一定在打瞌睡——他们很累,连日来不间断地开到有“问题”的人家中抄家,押回来没日没夜地审问,组织大小批斗会,写黑牌打黑叉喊口号,“坐飞机”揪头发打耳光炮轰,劳心…… P3-4 后记 周佩红,八十年代末开始散文写作。著有散文集《优雅之必要条件》、《稻草人说话》、《内心生活》、《你的名字是什么》、《一抹心痕》等。其散文曾被认为是“略带伤感的动人歌吟”,“幻想与现实的界限不断被打破,想象与经验交融于一体”,“既有生活质量又灵气飞扬”(见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相关篇章)。现居上海。 黄一鸾,八十年代末开始散文写作。代表作散文集《勿忘我主》。被评论界认为“是一个强情绪型的作家”,其散文文体“新颖独特”,”随心所欲而又先声夺人”,“去除了‘学院散文’、‘青春独白’写作常有的琐屑、虚浮和故作深沉”,“读她的散文,常有石破天惊的感谓”(参见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有关篇章)。现居成都。 因为两人的新书,黄一鸾的《独自从容》和周佩红的《去那温暖的地方》,属同一套散文丛书,彼此交换阅读后各有心得,于是有了这一次关于散文写作的网上对话。 时间:2001.11.17.pm 1:45—4:22 地点:成都一上海/QQ 一、激情与困惑 周佩红(下简称“周”):我觉得我俩散文有一个相似的主题:困惑。或者说我们的写作都源于困惑。我从你书的开头就看出来了——“从哪里出发一直叫人困惑”,然后是一连串的问号。但愿我没误读。 黄一鸾(下简称“黄”):是的。没有看错。困惑好象贯穿了我们两人和两人的同类作品的始终。 周:困惑,并非对生活没有见解。但要是对一切都有现成答案的话,人生和写作都将不存在。 黄:是的。我想很多时候我都是缘于困惑而不得解才写作的吧。 周:有困惑才有向往啊。困惑,是从不满足开始的。写作是否就能解决困惑呢,也不见得,不过我历来认为,质疑比解答更重要或可贵。你说呢? 黄:我想是这样的。没有质疑,也就没有了探索,当然,更谈不上解答。这些天,我又重读了你的书。几乎在每个篇章里,都能看到你那双探索的眼睛。真的。只是,在你的《跟随勇敢的心》里(它在某种程度上很有别于你的其它散文),向往比困惑更压倒了一切。你自己不觉得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