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独臂激活脑记忆出手救急二村民
“独臂村医不见啦!”“独臂村医不见啦!”
“独臂村医真的不见啦!”“独臂村医真的不见啦!”
清晨,陶三和沈钱一东一西向村医养院跑来,神嚎鬼叫,大汗淋淋。
瞬间,村医养院门前从地底下“冒”出几十位耄耋老人,面面相觑。
“看见山花了吗?”
“没在!两人都没在!”
“公不离婆,秤不离砣,两人肯定在一起!别急!”
“大家别慌,心急吃不了热汤圆,独臂村医不会有事,慢慢再找!”
“找,找个屁,能找的地方,我们都找遍了,瞎子点灯,白费蜡。”独臂村医在民族村是一个三高、三无、三不知的奇人。他的失踪,村民“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三高:寿高,百岁老人;艺高,手到病除;赞誉高,独臂神医。
二无:无积蓄,无住房,无后代。
三不知:不知姓甚名谁,不知来自何方,不知为何独臂。
独臂村医八十年前来到民族村,脚穿草鞋,无名无姓。其间失忆十五年,十五年后,他行医治病。论医技,超凡人圣;论人品,高尚纯洁;论威信,德高望重。六十五年,他一无所求,一无所有,这一突然失踪,无疑成了民族村人解不开的谜团。
独臂和山花是一对期颐夫妇,亲仁善邻,无冤、无仇、无怨。突然家无人、院无人、邻无人,来无影,去无踪,成了‘‘高粱梗上结茄子,不可思议”。
五月的民族村,晨光透过淡淡的雾气,整个村子显得清清亮亮。血染的丹霞赤壁美不胜收,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似柱、似笋、似手指、似灵芝;若禽若兽、若神若仙、仪态万千。整个丹霞峡谷与碧波荡漾的竹海、飞泻而下的瀑布相映成趣。山奇。
村中央,一潭碧水,明如镜、大如湖、无声无息、无源无尾、不涨不溢。湖内盛满七仙女戏水、王百吉斩妖、白鹅沉池的神话。水奇。
独臂村医独着右臂,不知名,不知姓,奇才异能,#Lt年前从天而降,八十年后骤然消失,如观音现身,比山奇、比水更奇,成了奇中之奇。
民族村医养院门前有一位方头大脑,颈项丰圆结实,背部圆厚如团扇,当了五十八年村长的老人,望着一幢幢楼房发呆。他叫村旺,今年七十八岁。村旺被村民围在人群中,好像一团群蜂拥戴着蜂王。陶三和沈钱站在村旺前面,眼巴巴地望着村旺。
村旺是独臂村医的干儿子,看上去不过是一条五十岁的壮实汉子。男儿有泪不轻弹,干爹的失踪,他牵肠挂肚,泪如泉涌,模糊的双眼好像是一块银幕,银幕上干爹的身影不停闪烁。
六十五年前的一天上午,民族村码头像有一个火球在滚动,炽热得人喘不过气来。俗话说天热人又闷,有雨不用问。赶集的人急急忙忙钻进店铺,有的要水,有的要茶,有的背起背篼急着往家里走。烈日下,一个掉着左衣袖的瘦高个子呆滞地站在街心,显得半呆半傻。
“救命啊!救命啊!”一个年轻人拉住独臂人的衣服,一闪躲在独臂人身后哀号求救,声音惊耳骇目。原来,前方一群人正在追杀着来人,被追杀的人吊着一只臂膀,鼻孔直冒鲜血,脸色铁青,气喘吁吁,像一只小鸡逃避老鹰叼食在寻求母鸡保护一样。为首追杀的人手里举着一把雪亮的马刀,对着独臂人吼道:“快给我让开,否则老子刀子不认人。今天不是他死就是我死,如果你要保护他,我就要你的命,你不要给脸不要脸。”
独臂人受惊吓之后,头脑突然清醒起来,顿时感觉神志清爽,忧郁的眼神突然变得光亮起来,两眼闪射出炯炯光芒,像是两束永不熄灭的火焰。这时,独臂人的脑门、肩膀、胸部、手掌样样都显得特别宽大,站在那里,整个身躯就像一堵墙。独臂人瞪了提马刀人一眼,右手攥成拳头,瞬间胳膊上的肌肉暴起股股青筋,整个身子硬得与钢筋铁柱没有两样。
“你让不让,不让老子今天就先杀了你!快让开!”来人用左手食指指着独臂人的脸,右手举着马刀对准独臂人,杀气腾腾。
独臂人说时迟,那时快,飞起一脚,踢在为首者右手腕上,只见脚起刀落,地上发出叮当声响。独臂人踢落来人马刀后,回头看见躲在身后的人满脸鲜血,随即在被追杀人的脸上用食指一点,只见指到血停。这一点是点在鼻梁上。还是点在鼻侧或者说点在脸上的其他地方,在场人谁也没看清楚。
独臂人完成点穴动作后,猛转头对着来人说:“兄弟,欺人是祸,让人是福,杀人要偿命,别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来人看着这位身穿土布旧衣,一个土里土气的残疾人。心想:你这独臂“呆子”敢在老子面前逞能,今天看老子如何收拾你!
“弟兄们!上!把另外一只臂膀也给他断了。”来人左手捡起地上的马刀,对着身后十几个光头大声吼道。
独臂人出于自卫,踢掉追杀人的马刀,意在提醒追杀人,冤家宜解不宜结,一了百了。可事与愿违,人无廉耻,百事可为,为首者一脸横肉,像是“舵爷”,“半斤放在四两上,翘上了天”。
十几盏“灯泡”一脸杀气,刀、棍、棒像雨点般一齐飞向独臂人。顷刻,独臂人眼明手快,闪电般用手把求救者往地上一按,说:“你先别起来,看我的。”
…… P1-4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读何开纯的《独臂村医》
何开纯先生于花甲退休之后,以其多年工作生活积累为素材,争分夺秒,不遗余力投身文学创作,激情空前高涨。继短篇小说集、中篇小说集等一批作品之后,近日又将其长篇小说《独臂村医》惠我。作为读者,面对此如潮如涌、喷薄而至的创作成果,我几有目不暇接之感。尤其听开纯先生言及自己正未有穷期的勃勃创作规划,更不免令人赞叹有余,钦佩之至。故我每读开纯先生大作,姑不论水平高下,都常会油然想起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这倒不是说,开纯先生身残志坚,其作品可以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提并论,或者说他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和保尔·柯察金相媲美。而是想到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以开纯先生对文学的如此痴情,只要把最后一句换成“文学”二字,从中似乎就能看到他的影子。当然,“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是否文学,见仁见智,那都是一个时代留下的印记。今天有人如此认识,显然也无可厚非。倒是很多像开纯先生一样的中、老年文学酷爱者,从他们的创作生涯中,的确能让我们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种百折不挠、叹为观止的精神。
开纯先生的长篇小说《独臂村医》,是一个传奇与传记相融合的故事。一个当年受伤被群众救下来的红军卫生连排长,因伤后失忆和救护人的不幸去世,使其身世与来历成谜。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一次解救群众生命危机中,偶然的情景刺激,恢复了祖传医术与武艺的记忆,从此开始了刮痧治病、弹筋点穴止血正骨、专医疑难病症的神医传奇。作者通过这个传奇,把自己多年在山乡搞计生工作的生活体验与所在家乡赤水市的旅游发展经历融入其中,把传奇引入现实。而最后,作品又通过市志的考证,言之凿凿地将现实中的传奇,变成了一个老红军的英雄传记。虚耶实耶,真耶幻耶?读者自会分辨。
毫无疑问,无论是传奇还是传记,虚幻还是真实,《独臂村医》所表达的主题,还是家乡人民在力图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中,代代难释的一种“红军情结”。开纯先生长期从事计生工作,他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既熟悉又热爱。在通常群众的心目中,计生工作无非就是节制生育,堕胎流产,避孕结扎,充其量不过提倡优生优育。殊不知,计生工作不仅是提倡优生优育,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提高人民的生存质量,改变人民的生存环境。开纯先生深谙其要旨,所以以整个村寨“三高一低”(高出生、高死亡、高劳动强度,低收入)变为“三新一高”(新农民、新生活、新职业,高收入)的演变过程为主线,体现了独臂村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远见卓识,贡献卓著的人生价值观。独臂村医,其实就是苗村人民心中红军情结的化身。他免费看病,救人无数,收徒若干,无家、无钱、无儿、无女,穿草鞋、着布衣,不图名、不图利,创办医养院,乃至提倡发展旅游事业,致力改变乡村面貌等,几乎就是在完成当年红军未竟的事业。其中的寓意和精神,不能不启发今人反思。
除了作品积极的主题精神,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不是过于苛求,而是宽容地把长篇小说概念拓展开来,从某种角度阅读《独臂村医》,显然在艺术上也能获得不少有益的认识。其中最为突出的,当是作品里乡土民间语言的运用。俚语、俗语、歇后语,如“人无志,刀无钢,做起事来无主张”,“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高兴不如没病”等,作者几乎是处处信手拈来,开口便是。不仅传播了大量的民风民俗、农业生活知识,亦不乏可资参考的民族民间医药保健等常识,其中机智幽默之处,也常常能让人忍俊不禁。用网络语言来说,真是“不仅能搞笑,亦能长知识”。这一长处和行文优势,不管作者自己是否有意而为,读者却都能自然从中联想到赋、比、兴手法的妙处。
在情节方面,《独臂村医》也颇有自己的特色。作者并不太在意叙述的规范性和叙事方式角度的调适,而常常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天马行空,意到形到。加上细节描写往往借助通俗武侠小说的招式,腾挪闪躲,险象环生,亦有一定的看点。这种不拘泥于是否合理,不拘泥于是否可信,甚至不拘泥于生活逻辑的叙述,由于无意中省略了事件的交代和过渡,有时在某种意义上反倒显得行文简练。或许真的还能收到一种无形胜有形,无招胜有招的效果。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有言:“写作必须要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倘照字面简单理解,开纯先生的《独臂村医》在这一点上做得还是不错的。他口里是怎么说的,作品就照直写下来;心里怎么想的,故事就叙述成什么样子。文笔超质朴,叙事原生态,这是作品最大的亮点。当然,叶圣陶先生的教诲是有所指,不可做如此简单化理解。况且骑白马的也不一定都是王子。望开纯先生在今后的创作中,进一步发扬既有优势,以既有的生活积累和体验,以及对文学的如此钟情,我们有信心期待开纯先生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苑坪玉
2015年2月(作者:原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州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贵州作家》主编、现贵州文史馆馆员、著名评论家。)
(注:此评论载于2015年3月6日《贵州日报》文艺评论版。)
何开纯的《独臂村医》主人翁是一位在大山深处行医六十五年而村民“三不知”(不知姓甚名谁、不知其来自何方、不知其为何独臂)的村医生。
独臂村医六十五年免费为村民看病,救人无数,收徒若干;他无儿、无女、无家、无钱;穿草鞋、着布衣;不图名、不图利,创办医养院。
独臂村医因刮痧治病,弹筋点穴止血正骨,善医疑难病症,被村民奉为神医。
独臂村医深谋远虑,培养干儿子“村旺”成“领头羊”;借高村长追悼会改旧葬习俗,倡导村民戒烟限酒;用故事、神话启迪村民修公路、发展旅游;趁县长到村处理交通事故,展示民族村发展蓝图;乘县政府颁奖之机,展演民间技艺。他带领村民将短命村、极贫村转变为长寿村、旅游村,被县长誉为民族村之“人杰”。
小说以川黔边陲一个不到2000人的苗族村,在独臂村医首倡下,新中国成立后由“三高一低”(高出生、高死亡、高劳动强度,低收入)转变为“三新一高”(新农民、新生活、新职业,高收入)的演变过程为主线,体现了独臂村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远见卓识,贡献卓著的人生价值观。情节跌宕起伏,人物身份悬疑重重。
小说结尾云开见日,原来独臂村医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四渡赤水”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气息奄奄时被村民抢救、其间失忆十五年而至今仍健在的百岁红军军医村建国。
何开纯的《独臂村医》主人翁是一位在大山深处行医六十五年而村民“三不知”(不知姓甚名谁、不知来自何方、不知为何独臂)的村医生。独臂村医六十五年免费为村民看病,救人无数,收徒若干;他无儿、无女、无家、无钱;穿草鞋、着布衣;不图名、不图利,创办医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