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金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 故事背景设在福特纪元632年(即遥远的未来2532年)的人类社会。它是世界性国家,被称为“文明社会”,之外还有“蛮族保留区”,由一些印地安部落居住。伯纳和列宁娜去保留区游览时遇到了约翰和他的母亲琳达,琳达曾是新世界的居民,来游玩时不慎坠下山崖而留下,并生下了约翰。伯纳出于自己的目的,将琳达母子带回新世界,琳达很快因服用过量的唆麻(一种兴奋剂)而死,约翰对新世界也由崇拜转为厌恶,与新世界激烈冲突后自缢身亡。 这是一部寓言作品,展现了赫胥黎眼中的人类社会的未来图景:通过有效的科学和心理工程,人类从遗传和基因上就已经被先天设计为各种各样的社会成员,完全沦为驯顺的机器,个性被扼杀,文学艺术濒于毁灭。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在于警醒人类。 序言 前言 所有的道德家都一致认为,耽溺于悔恨是最不可取 的情绪,做错了事就应该认错,努力加以补救,勉励自 己以后好好干,千万别老是为错误难过。在烂泥里翻滚 并不是清洁身体的最好办法。 艺术也有道德,它的许多信条跟一般的道德信条相 同,至少相似。因为作品不高明而悔恨跟因为行为有错 误而悔恨一样,都是不可取的。应当找出毛病,承认毛 病,以后尽量避免重蹈覆辙。回头咀嚼十五年前的文学 作品中的问题,要想把当初没弄好的东西补缀得天衣无 缝,拿中年的时光来弥补那另外一个人——当初的自己 ——所造成并遗留下来的艺术上的缺陷,必然会徒劳无 功。因此我让这本《美丽新世界》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作为艺术品这本书有不少的毛病,但是我担心要纠正 它恐怕得重新写过才行。可作为年龄更大的另一个人, 修改起来是大有可能不但会改掉故事的毛病,而且会抹 掉它原有的长处。因此,为了抵制诱惑,以免耽溺于艺 术的悔恨之中,我宁可把它的好好坏坏一律保留,而去 考虑别的问题。 可是,故事里最严重的缺点似乎至少还得提一提。 那就是,只给了野蛮人两种选择:在乌托邦过混沌的日 子或是在印第安村过原始的生活。后者在某些方面要多 几分人情味,但是在其他方面却照样怪诞不经。我在写 这本书时有一个念头:人类被给予的自由意志不过是让 他们在混沌和疯狂之间进行选择。我觉得这念头很有趣 ,而且很可能是事实。不过为了戏剧效果,我让野蛮人 说出的话比他所受到的宗教培养所能容许的清醒得多了 。培养他的是一些一半怀着生殖力崇拜一半信仰酷烈的 苦修的教徒。实际上,读过莎士比亚也不足以成为他可 能说出那种话的理由。当然,到最后我让他脱离了清醒 状态,让他重新受到身上土生土长的苦行主义的控制, 以疯狂的自我惩戒 和令人失望的自杀做了结束。“从此以后这些人便 这样痛苦地死去了”,这叫这本寓言的作者大大地松了 一口气——他觉得有趣,他崇拜美,他是个怀疑论者。 我今天并不打算证明清醒是不可能的,相反,我倒 深信它可能,而且希望多看到一些清醒,尽管我也跟过 去同样肯定清醒是一种相当罕见的现象,并为此感到难 过。因为在我最近几本书里都谈到过清醒,特别是编过 一本由清醒的人谈清醒,谈怎样做到清醒的文选,而又 有一位著名的学院派批评家告诉我说,我代表了危机时 代的知识阶层的一种可悲的症状。我认为教授先生的言 外之意是他和他的同事们代表的就是成功的可喜的症状 。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是值得应有的尊重和纪念的,让我 们为教授们修建一座神殿吧。那神殿应该修在欧洲或是 日本某个被劫掠一空的城市的废墟上,在那古代遗骨洞 穴的门口我愿意刻上几个六七英尺高的简单的词:庄严 纪念世界的教育家们。 SI MONUMENTUM REQUIRIS CIRCUM SPICE. 还是回到未来吧……我如果要重新写这本书,我会 给野蛮人第三个选择:在他那乌托邦与原始生活的两难 选择之外再给他一个可能性:清醒——这个可能性在一 定程度上已经实现,就在一个由某些从“美丽新世界” 中流放出来和逃亡出来的人组成的社会里,地点在保留 地附近。在这个社会里,经济是亨利?乔治式的分散经 济,政治是克鲁泡特金的合作式政治,科学和技术像安 息日一样是为人设置的,而不是让人去适应它、受它奴 役的(就像我们现在一样,而在“美丽新世界”里尤其 严重)。在那个社会里,宗教是对人类终极问题的自觉 的、理性的追求,是对遍及宇宙万物的“道”、 “理 体”、高超的“神性”或是“梵天”的统摄全局的知识 的追求。生活的压倒的哲学应该是一种高级的功利主义 ,其中最大快乐原则须从属于终极目的原则——在生活 的每一次偶发事件面前需要提出而且回答的问题是: “这种思想或行为对于我——或尽可能多的人——追求 人类的终极目标能作出什么贡献?产生什么干扰?” 在我设想的修改本里,这个受到原始人群培养的野 蛮人先得有机会直接了解到由一些追求清醒的人自由合 作组成的一个社会;明白了它的性质,然后才被送到乌 托邦去。这样一改, 《美丽新世界》就会具有艺术和 哲学(如果对小说作品也用得上这样大的字眼的话)的 完整性了。而在这两方面,以本书现在的情况看,显然 是不足的。 但是《美丽新世界》是谈未来的,而谈未来的书, 无论其艺术或哲学的质量如何,它所作出的种种预言推 敲起来先得有一副可能应验的样子,才能引起大家的兴 趣。现在,十五年后,站在当代历史的下坡路上的有利 地势看来,这书的预言有多少是可信的呢?在这段痛苦 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能证实或否定我 1931 年的预言 呢? 我的预言的一个明显的大漏洞立即出现了。 《美 丽新世界》里面没有提到核裂变。实际上这事是颇为奇 怪的。因为在本书写作之前许多年,使用原子能的可能 性已经成了普遍的闲谈话题。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老朋 友罗伯特?尼科尔甚至还写过一个很成功的剧本。我记 得自己也在一本 20 年代末出版的小说里偶然提起过 导语 《美丽新世界》与《1984》、《我们》被共同誉为“反乌托邦三部曲”,是20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辨和政治意义,在国内外的文学思想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中的预言不是来自直觉,而是来自作者冷酷的智慧。小说的思想(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是思想的化身)在当时很超前,即使在今天也不过时。 书评(媒体评论) “永不过时的作家” 阿道斯?赫胥黎的经典著 作一册呈现。 ——克里斯托弗?希钦斯 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 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可 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 预言。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作者) 反乌托邦的思路则提醒我们,未来也可能是坏 的,今天的一切未必事事胜过昨天,而明天的一切 也未必事事强似今天。 ——王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