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法必须先行。 苏联科学家阿奇舒勒投入毕生精力,致力于创新研究,他率领团队创建了一种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技术创新的各种方法组成的理论体系――TRIZ。2008年国家四部委联合发文,明确指出要“推进TRIZ等靠前优选技术创新方法与中国本土需求的融合……特别是推动TRIZ中成熟方法的培训……” 周苏主编的《创新思维与TRIZ创新方法》从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教育与培训出发,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编排系统又充分考虑了教学的特点,内容涉及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重要概念、发明问题的传统方法、创新思维与方法、技术系统的进化、发明原理与应用、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物-场分析与标准解、科学效应与应用和用TRIZ解决发明问题,本书共10章和7个内容丰富又实用的附录。 各章都精心安排了实验与思考环节,实操性强,把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概念、理论和技术知识融入实践中,帮助读者加深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创新方法的实际应用。作为学习辅助,书后附录提供了部分问题的参考答案,是有关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很好教材。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个专业学习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应用型主教材,也可供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或作为继续教育的教材。 作者简介 周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系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等专业教学工作,担任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导论、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软件体系结构、电子商务、移动商务、多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统计学、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传播技术、网络生态学、人机交互技术、艺术设计概论、艺术欣赏概论、计算机平面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论、信息资源管理、办公软件不错应用、信息安全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科技应用文写作、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等课程的教学,对计算机学科教学以及应用型院校教学有深刻理解。 自1988年出版靠前本教材《FoxBASE 及其程序设计技巧》并获1991年全国科技畅销书,至今已出版计算机、艺术设计、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等学术著作和教科书60多本,累计上千万字。 2004年城市学院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04年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称号。2009年获《计算机教育》杂志“百期靠前作者”称号。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发明与创新的基础概念 1.1.1发现和发明 1.1.2创造与创新 1.1.3典型问题和非典型问题 1.2TRIZ的起源与发展 1.2.1经典TRIZ的理论体系结构 1.2.2TRIZ的发展历程 1.3发明的5个级别 1.3.1发明的创新水平 1.3.2发明级别的划分 1.3.3发明级别划分的意义 1.4TRIZ的核心思想 1.5TRIZ的未来发展 1.6实验与思考:在线学习创新方法 1.6.1实验目的 1.6.2工具/准备工作 1.6.3实验内容与步骤 1.6.4实验总结 1.6.5实验评价(教师) 第2章发明问题的传统方法 2.1试错法 2.2头脑风暴法 2.2.1头脑风暴法的基本规则 2.2.2头脑风暴小组的成员 2.2.3头脑风暴法的实施 2.2.4头脑风暴法的使用技巧 2.2.5头脑风暴法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2.3形态分析法 2.3.1形态分析法的特点 2.3.2形态分析法的实施 2.3.3形态分析法的优缺点 2.4和田十二法 2.5实验与思考:头脑风暴法实践 2.5.1实验目的 2.5.2工具/准备工作 2.5.3实验内容与步骤 2.5.4实验总结 2.5.5实验评价(教师) 第3章创新思维与方法 3.1思维定势 3.2创造性思维方式 3.2.1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3.2.2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3.2.3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3.2.4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3.3泛化思维视角 3.3.1改变思考方向 3.3.2转换问题 3.4创造性思维技法 3.4.1整体思考法 3.4.2多屏幕法 3.4.3尺寸—时间—成本分析 3.4.4资源—时间—成本分析 3.4.5金鱼法 3.5因果分析法 3.5.1常见的因果分析方法 3.5.2因果轴分析 3.6资源分析法 3.6.1资源的特征 3.6.2资源的分类 3.6.3资源分析方法 3.7实验与思考:创造性思维技法的实践 3.7.1实验目的 3.7.2工具/准备工作 3.7.3实验内容与步骤 3.7.4实验总结 3.7.5实验评价(教师) 第4章技术系统的进化 4.1TRIZ的基本概念 4.1.1技术系统 4.1.2功能 4.1.3矛盾 4.1.4理想度 4.1.5理想系统 4.1.6最终理想解 4.2理想化方法的应用 4.3技术系统进化规律的由来 4.4S曲线及其作用 4.4.1S曲线 4.4.2技术预测 4.5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4.5.13条生存法则 4.5.25条发展法则 4.5.3进化法则的本质和作用 4.6裁剪 4.6.1裁剪原理和过程 4.6.2裁剪对象选择 4.6.3基于裁剪的产品创新设计过程模型 4.7实验与思考:用最终理想解启迪创造性思维 4.7.1实验目的 4.7.2工具/准备工作 4.7.3实验内容与步骤 4.7.4实验总结 4.7.5实验评价(教师) 第5章发明原理与应用 5.1发明原理的由来 5.2原理1:分割 5.3原理2:抽取 5.4原理10:预先作用 5.5原理13:反向作用 5.6原理15:动态特性 5.7原理18:机械振动 5.8原理19:周期性作用 5.9原理28:机械系统替代 5.10原理32:颜色改变 5.11原理3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 5.12实验与思考:熟悉与应用嵌套原理 5.12.1实验目的 5.12.2工具/准备工作 5.12.3实验内容与步骤 5.12.4实验总结 5.12.5实验评价(教师) 第6章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 6.1技术矛盾 6.239个通用工程参数 6.3矛盾矩阵 6.4利用矛盾矩阵求解技术矛盾 6.4.1分析技术系统 6.4.2定义技术矛盾 6.4.3解决技术矛盾 6.5矛盾矩阵的发展 6.6实验与思考:应用矛盾矩阵获取问题解决方案 6.6.1实验目的 6.6.2工具/准备工作 6.6.3实验内容与步骤 6.6.4实验总结 6.6.5实验评价(教师) 第7章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 7.1物理矛盾 7.1.1定义物理矛盾 7.1.2物理矛盾的定义步骤 7.1.3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的关系 7.211个分离原理 7.34种分离方法 7.3.1时间分离 7.3.2空间分离 7.3.3条件分离 7.3.4系统级别上的分离 7.4利用分离方法求解物理矛盾 7.4.1分析技术系统 7.4.2定义物理矛盾 7.4.3解决物理矛盾 7.5将技术矛盾转化为物理矛盾 7.6分离方法与发明原理的对应关系 7.7实验与思考:用分离方法解决物理矛盾 7.7.1实验目的 7.7.2工具/准备工作 7.7.3实验内容与步骤 7.7.4实验总结 7.7.5实验评价(教师) …… 第8章物—场分析与标准解 第9章科学效应与应用 第10章用TRIZ解决发明问题 附录A40个发明原理 附录B39×39矛盾矩阵 附录C物理效应 附录D化学效应 附录E几何效应 附录F部分参考答案和解决方法 附录G“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总结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