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书评(媒体评论) 希望这套“流金百年·中国 儿童文学必读”系列丛书能 够成为少年儿童开启想象力 的一缕火种,启发新时代的 少年儿童不断探索的求知精 神、创意思维。 ——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 朱永新 目录 《呼兰河传/流金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必读》无目录 精彩页 第一章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 “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 “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人的手被冻裂了。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的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儿,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他走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的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捡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上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颤颤惊惊,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的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冻裂了。 井被冻住了。 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马吃饱了之后,他们再跑。这寒带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远又来了一村;过了一镇,不远又来了一镇。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白。从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见的。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拉着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近的城里去。载来大豆的卖了大豆,载来高粱的卖了高粱。等回去的时候,他们带了油、盐和布匹。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那医生的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这广告在这小城里边无乃太不相当,使人们看了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为油店、布店和盐店,他们都没有什么广告,也不过是盐店门前写个“盐”字,布店门前挂了两张怕是自古亦有之的两张布幌子。其余的如药店的招牌,也不过是:把那戴着花镜的伸出手去在小枕头上号着妇女们的脉管的医生的名字挂在门外就是了。比方那医生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药店也就叫“李永春”。人们凭着记忆,哪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们也都知李永春是在哪里。不但城里的人这样,就是从乡下来的人也多少都把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尽是些什么都记熟了。用不着什么广告,用不着什么招引的方式,要买的比如油盐、布匹之类,自己走进去就会买。不需要的,你就是挂了多大的牌子,人们也是不去买。那牙医生就是一个例子,那从乡下来的人们看了这么大的牙齿,真是觉得稀奇古怪,所以那大牌子前边,停了许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么道理来。假若他是正在牙痛,他也绝对的不去让那用洋法子的医生给他拔掉,也还是走到李永春药店去,买二两黄连,回家去含着算了吧!因为那牌子上的牙齿太大了,有点莫名其妙,怪害怕的。 所以,那牙医生挂了两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的却是寥寥无几。 后来那女医生没有办法,大概是生活没法维持,她兼做了收生婆。 城里除了十字街之外,还有两条街,一条叫做东二道街,一条叫做西二道街。这两条街是从南到北的 导语 这本写于抗战时期却以萧红童年生活回忆为主要内容的小说,矛头直指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统治势力和腐朽的传统习惯对人性的戗害。作者借一个解事颇早的小姑娘的眼睛观察社会。用充满童真的笔致描绘社会,刻画人物。有讽刺,有幽默,有欢乐,也有寂寞。全书以呼兰河这个小镇为时空环境,描绘了一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东北小镇的风土画卷。 在书中,萧红用节奏徐缓的语言,将内心刻骨铭心的忧郁伤感和对祖父的挚爱表达得淋漓尽致;用嘲弄、讽刺和夸饰等手法,把用开水给小团圆媳妇洗澡的人的残忍、愚昧和无知暴露无遗,将看客们病态的、阴暗的好奇心剖析得入木三分,同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憎恶和痛心…… 序言 中国儿童文学的百年历 程与展望 朱永新 中国儿童文学是在清末 民初发轫的。如果从20世纪 初的《童话》丛刊算起,现 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史已 经超过了一百年。 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 高峰期是五四时期。这个时 期,我们开始发现了“儿童” ,也才有了真正的儿童文学 。叶圣陶、张天翼、丰子恺 、郑振铎、冰心等许多文坛 名家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儿童 文学作品,吴研因、沈百英 、魏寿镛、周侯予等教育工 作者也为幼儿和小学生编创 了大量的儿童文学读本。 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作 为五四以来新思潮成果的一 部分,可以说是与中国共产 党一起成长、发展和壮大起 来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和 新儿童文学的百年,是中国 进步文化汇聚发展、交相辉 映的展现。尤其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儿童文学的创作和 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就,整体成果非常丰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 国儿童文学更是迎来了新的 高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 ,在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推进 下,儿童文学无论质量与数 量都有了新的突破。作家们 对新时代少年儿童的阅读习 惯、接受特点也有了更细致 的把握,这就使得当代儿童 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更加专业 化。阅读这样的作品,可以 很好地激发少年儿童思考的 兴趣。引导他们通过阅读认 识世界、理解生活。 一百年的中国儿童文学 发展历程,也是中国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镜 像。在一百年间,儿童文学 面向不同时段的少年儿童, 其创作也带有特定的时代内 涵和时代精神。如果能从中 采撷不同时期代表性的作品 ,将它们汇总起来,将会是 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如 果能够让今天的儿童沿着历 史的长廊,阅读这些不同时 期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他 们了解自己的祖辈、父辈的 童年,对于理解中国儿童的 成长历史,对于发展他们的 想象力、认知能力、审美能 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编选了这套“ 流金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必 读”系列丛书。这套书汇聚 了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其 中收录了鲁迅、茅盾、叶圣 陶、陈伯吹等现代名家的经 典作品,更涵盖了活跃在儿 童文学创作舞台的当代名家 。这些作品思想性、文学性 兼具,其在主题呈现、审美 追求方面与时代紧密相扣, 它们是一代代中华少年儿童 成长的精神养分,也是一座 座现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丰 碑。 丛书作品侧重展现不同 时期的少年儿童形象,既有 建党百年历程中少年儿童心 灵成长、人格精神、思想道 德和社会理想的呈现。也有 紧贴新时代少年儿童思想旨 趣、乐观精神的表达。我们 在阅读的时候,如果能够把 不同年代、不同风格、不同 题材的作品纵向地加以比较 ,就可以纵览中国儿童文学 宝库的精华。 同时,这些作品也可以 作为课外的延伸阅读,与当 前的语文教学相辅相成。我 们在阅读中可以看到,这些 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儿童文 学作品,在创作技巧、谋篇 方式和审美理念等许多方面 ,有继承也有发展。从鲁迅 笔下的少年与乡土风貌,再 到当代作家们笔下天真烂漫 、充满理想情怀的少年,它 们对中国少年一代的心灵世 界、理性精神的书写,都洋 溢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朴素的 精神品格、探索开放世界的 情怀。如果少年儿童能够读 懂这些作品里的主题内涵, 体会到不同时代作品的艺术 特点、理想情怀,这就是一 种难得的人文熏陶,对语文 学习和写作素养的提升大有 裨益。 鉴于此。丛书设置了思 维导图、名师优讲与精彩解 读等功能性板块。方便学生 抓取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同 步阅读。其中“导图”从整体 上展现全书的内容、作者生 平等,便于学生第一时间把 握作品的基本信息;“优讲” 则注重分析作品的写作手法 ,使得学生可以像作家一样 阅读,更有利于读写结合; “解读”则从整体上对内容进 行评点。 希望这套“流金百年·中国 儿童文学必读”系列丛书能 够成为少年儿童开启想象力 的一缕火种,希望它能够在 更多少年儿童的心中种下理 想的种子,启发新时代的少 年儿童不断探索的求知精神 、创意思维。 (作者系全民阅读形象代 言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内容推荐 本书《呼兰河传》是有“文学洛神”之称的萧红极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以散文化的笔调描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呼兰河城不是安详宁静的天堂,那里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痛苦和绝望。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书中慈爱的祖父、后花园的动植物是萧红生命中至为重要的一抹暖色,是她灵魂的慰藉和生命的源泉。茅盾评价她的艺术成就时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就像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晚,听萧红娓娓讲述着呼兰河的故事。尽管凄婉,尽管忧郁,却依然美丽得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