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刘富道文集(共3册)/芳草文库
分类
作者 刘富道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关键时刻

高炮营打完了靶,回到了营房。沉静好长时间的军营,又充满了生气,清新的空气里,溶进了欢笑和歌声。

营长张大威在营区转了整整一天。各连宿舍,营修理室,车炮场。凡是他认为需要检查一下的地方,都走了一趟。他没有发现使他特别不满意的地方。部队拉回来才一天嘛,做了大量的工作:房子打扫了,路边边滋蔓的野草铲掉了,还有山坡上的菜地,该锄草的已开始锄草,该挖沟的正在挖沟。最使他满意的要数车炮场,满身尘土的车炮被擦洗得锃明发光,一门门高炮穿着整洁的炮衣,一台台牵引车披着草绿色篷布,一字儿摆开。这钢铁的队列,昂然肃立,只要一声令下,马上可以出动。“部队嘛,就要有这个劲,像个打仗的样子!”他脸上露出笑容。

“这能说明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常备不懈的思想牢固吗?”张大威在自己脑子里划了个圈圈,脸上本来就不显眼的笑容,像得到空袭警报,倏地躲藏起来,只有那些又粗又密的胡茬子挂在脸上。他还没有来得及打扫“个人卫生”呢。

张大威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单位的工作,可以说很少或者从来没有无保留地满意过。因为他打过仗,闯过战火纷飞的年月,战争那玩意儿的突然性,他领教过。每当他检查战备工作,实在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时候,总是这样想。一百人中间,会不会有一个人松懈麻痹;一百天中间,会不会有一天松懈麻痹?这是可能的。问题就可能恰恰出现在这一个人、这一天上!

夕阳把最后一片晚霞留在远远的山岭上,为蔚蓝的天空镶了一条橘红色的彩边。张大威望着浩瀚天空的绮丽景色,不禁感到肩上的担子更沉了。毛主席把祖国的天空交给我们守卫,任何狡猾的飞贼胆敢在我们头上撒野,定叫它有来无回!张大威想到党委关于深入进行战备教育,更加扎实地做好战备工作的决定,想到一个指挥员的责任,他决定住到三连去,具体地摸摸战士们回营房后的思想情况。

为啥到三连?这个,张营长心里自然有底。三连有个战士叫胡劲,是五班的一炮手,对操炮技术很有点儿研究,干起活来猛打猛冲,噼哩啪啦。不喜欢拖拖拉拉。胡劲平时爱把“关键时刻”四个字挂在嘴边上,引起了营长的注意。

“打炮无巧,抢二分,重三秒。”有一回,胡劲给新战士这么传经。

“啥是抢二分。啥是重三秒?”新战士问。

“就是说,两分钟要把目标捕捉到,瞄准镜的十字刻线要分毫不差地瞄准敌机,死死地盯住。敌机临空,三秒钟要把炮弹放出去。我上次不讲过吗,咱们炮兵是打分秒的,分秒必争。这二分、三秒,就是关键时刻。平时马虎点没啥,这三秒马虎点,敌机可就跑!”  “这关键时刻,就要看我们的了,是不是?”胡劲正讲得有声有色,不知道什么时候营长来了,接过了胡劲的话尾。

胡劲这人在首长面前从来不拘谨。他特别喜欢营长,喜欢听营长讲战例,讲打仗是啥滋味。胡劲见营长说起“关键时刻”,就来了个见缝插针,请求道:

“营长。把你那个‘关键时刻’的故事,给大伙讲讲吧!”

胡劲说的这个“关键时刻”,就是营长有一次端着枪和敌人拼刺,一口气干掉了七个敌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胡劲从老同志那里听过多次,他想,别人不管讲的多具体,也比不上营长亲自讲的生动。

可是。营长就是不讲。这回营长不是因为过于谦虚,他在认真思索一个问题,思索“关键时刻”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

在营长脑子里,胡劲的确是一个在“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的好战士。这次打靶,他亲眼看到胡劲两眼瞄出了血丝丝,一点也不含糊。五班有效弹迹为百分之百,每打一个航次,都打下了拖靶。撤出阵地那天,下着雨,车炮下山后要通过一段泥泞小路。为了安全起见,人都下车跟着走。五班的车拐弯时,车拐过去了,火炮右边的两个轮子悬了空,打着转转,泥星儿四溅。这种时候,不把轮子顶住,就要出现连炮带车滑到陡坎下的麻烦。胡劲眼尖心急,把手一挥,喊道:“同志们,关键时刻站出来!”说着,纵身跃到坎下,用肩膀死死顶住轮子。战士们也一起拥上来。两个悬空的炮轮,硬是从胡劲和战友们的肩上缓缓地爬上了路面。

张大威在向三连走的路上,一边回忆着胡劲在关键时刻的英勇形象,也回想起自己的那个“关键时刻”。他想,那个故事有的战士讲得不完全,只知道自己怎样一口气干掉七个敌人的情节,却不知道就在这“关键时刻”,自己怎么挨了敌人的炸弹皮。此刻,他感觉到埋在腰部的炸弹皮蠕动着,一种隐痛爬上心头。他想,这个故事,一定要讲,一定要从头来讲。

张大威到了三连,只见胡劲右肩扛着一根十字镐的断木把,左手掂着镐头,从后面山上劳动回来。P6-7

作者简介
刘富道,湖北武汉奓山人。1959年于汉阳一中高中毕业即中断学业。任中小学教师三年。1962年入伍,在部队历任宣传、新闻、文化干事,武汉军区政治部创作员。1985年当选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书评(媒体评论)

刘富道:比较严肃的幽默家。

——李更《名词解释——200位当代中国作家的公众形态》

刘富道小说最大的特色,在我看来是写出了人性的微妙,人生的微妙,生活的微妙,社会的微妙。笔下有微妙,是我认定的小说创作的最宝贵的艺术特色。

——陈大超《写到微妙见功夫》

我特别偏爱刘富道有痛感的文字。

刘富道的文字让我们增进了对汉语表达能力的信心:只要有足够的真诚、理性、思想、学力,完全可以写出震撼灵魂的文字。

——黄自华《边缘喧哗》

后记

一位写作者的写作生涯中,总会有些得意的事情,譬如我2013年出版了一本《刘富道电影剧作集》,就让我非常得意,因为省内专事电影的人士,也好像没有出过这样的个人作品集。更让我得意的是,收人的最后一部剧本《中秋月正圆》,其实是我最早的一部电影剧作,我的落款是“一九七九年六月于洪山脚下”。在那么早的时候,我就有勇气直面对外开放的话题,能不让我得意吗!但是,当新书到手时,随手翻到正文最后一页,我就不爽了,落款的写作时间已经由汉字改写为“1997.6”。请读者细看,我原来用汉字写的一九七九年,变成了阿拉伯数字的1997年,一下子将我为之得意的写作时间,推后了18年。如果是18年后的1997年,写出这点东西,还能得意吗?

谁干的这事?我不能确认,是编辑,还是校对?早先给我看的校样上.还是原样“一九七九年六月于洪山脚下”。后来改为阿拉伯数字,去掉写作地址“于洪山脚下”,肯定是考虑与其他几部作品落款形式保持一致性。

要这样的一致性,又有什么意义,又有什么必要呢?

文学创作是极富个性的劳动。一个作品的标题固然重要,一个作品落款也不能说不重要。落款同样体现一位作家的创作个性,它除了留下写作时间地点的记忆,也会记下作家写作时的心境以及其他信息。写作《中秋月正圆》的1970年代,一般习惯用汉字数字记时间,稍后一些年才会用阿拉伯数字记时间。其实这个本子,早两个月就完成了,我记下1979年6月,是因为这个6月于我有着特殊意义。首先是6月18日,湖北省军区政治部给我记了三等功,以表彰我在创作上和组织全区创作取得的成绩。其次,湖北省军区政治部这时已经同意我被调到武汉军区政治部创作组,我将从洪山脚下,移居何家垅。我在这部作品落款留下的信息,都被编辑或校对弄丢了。

我写过一篇《最后一校》的文章。上述1979年变成1997年。这样的错误就有可能发生在最后一校上,最后一校出现了错误,就再没有人把关了。

没有一个作家敢说绝不会写错别字。笔写文稿时代,我常为写错字而羞愧.进入电脑写作之后,敲错字已然成为常态,脸皮也厚了,不再过多自责。因此,我总是寄希望于编辑和校对,希望他们严格把关,以保证我的文本以完美的面目问世。我对从事编辑校对两种职业的人士,总是充满无尽的敬意。

我是个写作者,同时也做过编辑和校对工作,我对这两种工作的认识是,编辑和校对必须做作者的知音,必须小心翼翼地维护作品的个性特色。我以为一个高明的编辑和校对,面对手下的文本,不是该出手就出手,而是有节制地出手,而且做到手下留情,能不动手的就一定不要动手。对于某些小小不然的无伤大雅的瑕疵。特别是作者自以为得意的瑕疵,放它一马。譬如,我编过一稿,标题为《醉再何月》,作者当时非常年轻,而且学历很低,我怀疑题中的再字,是不是在字之误?我手下留情了,放它一马。及至后来,我越琢磨越觉得作者的用意自有一定的道理。倘若我想当然地改为《醉在何月》,就伤害了作者的原义。

作家的创作个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大的方面就不在这里说了。有的作家顽强地拒绝使用某些词语,这也是创作个性。有的作家顽强地抵制引号的泛滥用法。这也是创作个性。譬如说,上文中说到再字和在字时,我就拒绝在再字和在字上加引号。百年前,没有现代标点符号,当然也没有引号,没有引号照样做文章。照样有经典之作问世。当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只看大大小小的标题,就可以看到泛滥成灾的引号。我已经得上引号恐惧症了。

出这部三卷本文集,我要感谢武汉大学出版社几位编辑,他们深明大义地宽宏大量地容忍了我在标点符号上的习惯用法,以及遣词造句的个人特色。

刘富道

2017年2月9日

目录

小说卷

中短篇小说

前记

关键时刻

老首长

锤声铿锵

眼镜

瞎子

福斯塔夫爵士和风流娘儿们的共同遭遇

分鱼

南湖月

闲叙

怕老婆的师傅

中转

梁蓉

点题

稀客

市井轶闻

雅廉里,雅廉里

暂定名

暂缺标题

有题

示范篇

父亲的形象

X线拍片与算命先生

老米的戒烟史

一式二份的法律文书

无聊

死亡设计

爸爸考验我

阿咪

多提宝贵意见

酒与杯

数字心理学

集市趣闻

脸上的补丁

你的眼神

两个李部长

三天之内

客厅的挂钟

闪电

手帕

布娃娃和不定性儿

直线加方块的韵律

候鸟

民主测评

组织安排

硬着陆

附录

刘富道:我拿雕虫小技夺先声

刘富道作品年表(1962—2017)

评论刘富道文章存目

……

文学论稿卷

散文随笔卷

序言

武汉有一批年纪不算太老,但肯定不再年轻的作家,既往作品每出无不风行江汉,后来平淡了些。二〇一五年初,恰逢一场小聚,其间有老朋友提议给这些在文学创作上颇有成就的作家出版文集,且当场做出关键决策。老朋友提及的作家也是我的朋友,他们的处境很有代表性。

世事流逝到今天。说一点不残酷是不真实的,说太残酷似乎也不科学。值此宁翔雁前羞跟牛后世风,普天下之莫不借口追求日新月异,其实是乡下俗语说的,人人都想一锄头挖出一口井。宁肯臭名远播,哪管丑态百出。忘却不该忘却的,强化不该强化的,是世情中一大不敬。这几年为一位已故作家出版文集,好不容易才成,一来二往之间,见识了足够多的现世生态。似这等才华出众的作’家。若非上苍失察,弃之英年,敢不是当今文坛大旗一帜?同理,那些在喧嚣背后悄然尘封的作品。谁能说不是日后人有所诵的典范?天地同根,不是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天有天的高度,地有地的厚重。

常住武汉三镇之人,最能体会大江东去、流水落花深意。也是体恤的缘故,又于旷野之间留下高山流水千古知音,以为勉励,兼作念想。朋友提议,饱含诗情。深藏灵性。没有太多商量,三言两语之间,就达成共识,以《芳草》杂志名义,逐年排选。将这批作家的代表性作品编成文集出版。只是由于执业所限,本套书只能以《芳草文库》相称,名头虽小,相信分量不轻。

哲学教会人们认知正确与错误,自然科学是要让人懂得成功与失败。然而,短短人生。包罗万象,其善其美,何止兴衰胜败!文学的存世与流传,其意义正是超然前二者,不以成败对错为目的,也不以卑微尊贵定价值。人非草木,却如同草木,这是文学理由之一,生命不能永恒,却绝对永恒,这是文学理由之二。文学根本理由是,协助芸芸众生在庞杂得无可把握的宇宙间,在神与鬼、灵与欲、虚与实等一切冲突与对立之间,寻找适合每一个体的美妙平衡。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五日

内容推荐

《刘富道文集(共3册)》是作家刘富道作品的合集,分为小说电影卷、文学论稿卷与散文随笔卷三卷,重点又较全面地收录了刘富道各时期代表性的小说、散文、电影剧本、评论文章、回忆和纪念性散文等。全书不仅展示了作家的创作成果,而且从字里行间能看出其对不同写作风格的尝试、文风确立以及时代变化带来的思想与创作上的变化,更表现作家对写作的理想与追求。文字流畅、真诚,风格强烈,基本保存了刘富道创作的全貌,是研究这位作家极有价值的资料;通过刘富道个人的创作历程,客观地呈现了新时期文学发展至今的历史脉络。

编辑推荐

刘富道小说最大的特色,在我看来是写出了人性的微妙,人生的微妙,生活的微妙,社会的微妙。笔下有微妙,是我认定的小说创作的最宝贵的艺术特色。

刘富道的《刘富道文集(共3册)》让我们增进了对汉语表达能力的信心:只要有足够的真诚、理性、思想、学力,完全可以写出震撼灵魂的文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