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导论
Ⅰ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
Ⅱ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第1章 地域住宅理论研究视野下的扬州地区住宅演变机制
1.1 可持续住宅发展理论与扬州地区住宅演变机制
1.1.1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发展趋势
1.1.2 既有住宅的可持续发展——再生(更新)
1.1.3 新建住宅的可持续发展与节能
1.1.4 扬州地区住宅演变机制中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与生态性
1.2 人居环境科学对扬州地区住宅演变机制研究的指导意义
1.2.1 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
1.2.2 人居环境科学
1.2.3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对地域住宅理论研究的指导意义
1.2.4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普适性和对扬州地区住宅演变研究的针对性
1.3 地域聚居理论与扬州地区住宅演变机制共性特征
1.3.1 拉普卜特的《住屋形式与文化》对于地域聚居的理解
1.3.2 地域聚居特征
1.3.3 地域聚居视角的地方住宅研究架构
1.3.4 全球背景下地域聚居发展与扬州地区住宅的演变机制
1.4 适宜技术理论与扬州地区住宅演变机制
1.4.1 适宜技术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1.4.2 适宜技术的效益观
1.4.3 适宜技术与地域文化的表达
1.4.4 地域建筑的现代化途径一适宜技术的运用是扬州地区住宅演变的归宿
1.4.5 扬州地区住宅规划与设计中适宜技术的运用与发展
1.5 扬州地区住宅发展脉络研究框架
1.5.1 地域聚居的理论架构
1.5.2 纵横向网络架构
1.5.3 特定的地域特征视野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扬州地区城市发展与住宅的历史演变
2.1 春秋至南北朝时期扬州城的发展与住宅建设的雏形
2.1.1 邗城和汉广陵城与住宅建设
2.1.2 三国至南北朝广陵城与住宅建设
2.2 隋唐时期扬州城市建设的繁荣与住宅的初步自然园林化
2.2.1 隋代城市发展与住宅建设的起步
2.2.2 唐代辉煌的城市发展与豪宅府邸的园林化
2.3 五代至宋扬州的城市发展与住宅建设的起落
2.3.1 五代扬州城市的衰败
2.3.2 宋代扬州城市建设的恢复与住宅建设的繁荣
2.4 元明清时期扬州城市建设的昌盛与住宅的自然园林化
2.4.1 元代城市发展与草率粗陋的住宅建筑
2.4.2 明代扬州城址的定型与住宅建设的成熟
2.4.3 清代扬州城市的繁荣与住宅特征
2.5 近现代扬州地区城市发展与住宅建设的发展与演变
2.5.1 民国时代的扬州住宅建设
2.5.2 近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2.5.3 新中国成立后的扬州住宅发展
2.6 泰州城市发展与住宅的演变
2.6.1 泰州城池沿革
2.6.2 泰州的街道与住宅发展
2.6.3 泰州住宅的特征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扬州地区住宅发展脉络的地域文化背景
3.1 城市文化特质与扬州地区住宅
3.1.1 扬州地区城市的文化特质
3.1.2城市背景下的住宅文化演变
3.1.3 南北兼具的住宅文化及其他
3.2 住宅文化的范式与结构形态
3.2.1 住宅文化的概念内涵与结构形态
3.2.2 扬州地区的文化特质
3.2.3 扬州地区住宅的文化特质
3.3 地方特色文化与扬州地区住宅
3.3.1 书院与住宅
3.3.2 会馆与住宅
3.3.3 扬州学派、泰州学派与住宅
3.3.4 扬州八怪与住宅
3.3.5 扬州戏曲与住宅
3.3.6 扬州寺庙与住宅
3.3.7 方言与住宅
3.3.8 祠堂、家庙与住宅
3.3.9 扬州盆景与住宅
3.4 扬州地区住宅与生活模式的演变
3.4.1 扬州地区传统生活模式的演变
3.4.2 扬州地区住宅与生活方式同步演替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扬州地区住宅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4.1 扬州地区宅园的发展脉络
4.1.1 扬州地区园林的历史
4.1.2 扬州地区园林的特点
4.1.3 宅园伴生的互动
4.1.4 园林与住宅的设计过程
4.1.5 泰州园林与住宅
4.1.6 扬州现存典型宅园
4.2 扬州地区盐商(业)与住宅的发展
4.2.1 扬州地区盐业经济与城市、住宅的发展
4.2.2 盐商住宅与园林的发展
4.2.3 盐业相关建筑与住宅的发展
4.2.4 盐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促进了住宅的发展
4.2.5 泰州地区(三泰地区)盐业与住宅
4.3 水乡特质与扬州地区住宅的发展
4.3.1 扬州地区水系与城市、住宅的发展
4.3.2 大运河与扬州地区住宅
4.3.3 水乡气候与扬州地区住宅的发展
4.3.4 水文化与扬州地区住宅的发展
4.3.5 水乡特质与扬州地区住宅的发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扬州地区住宅的特征及多元嬗变
5.1 扬州地区街巷体系与住宅
5.1.1 扬州街巷形成的动因与特征
5.1.2 街巷体系与住宅建设的互动
5.1.3 重要街巷考查
5.2 扬州地区住宅的群体特征
5.2.1 总体布局
5.2.2 院落体系及空间组合
5.2.3 宅园伴生的建设模式
5.3 扬州地区住宅的单体特征
5.3.1 扬州地区住宅的平面特征
5.3.2 扬州地区住宅的立面特征
5.3.3 扬州地区住宅的剖面特征
5.3.4 扬州地区住宅的材料特征
5.3.5 扬州地区住宅的技术特征
5.4 扬州地区住宅的细部特征及工艺特色
5.4.1 扬州地区住宅的装饰特征
5.4.2 扬州地区住宅的细部构造(门楼、照壁、屋脊、檐口、山墙等)
5.4.3 扬州地区住宅的工艺特色
5.5 扬州地区住宅中适宜技术的运用(气候、工艺)
5.5.1 扬州地区住宅的气候适应性特征
5.5.2 扬州地区住宅的地方材料运用
5.5.3 扬州地区住宅的细部做法与生活模式
5.6 扬州地区传统住宅的多元嬗变
5.6.1 传统住宅的内涵与继承
5.6.2 传统住宅的价值取向及其演变
5.6.3 扬州地区传统住宅的多元化嬗变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扬州地区住宅当代延续
6.1 扬州地区历史性住区更新
6.1.1 中小城市历史性住区更新三种普遍模式
6.1.2 中小城市历史性住区更新方向
6.1.3 扬州地区历史性住区更新现状分析
6.1.4 扬州地区传统住宅及历史性住区保护、更新与发展模式
6.2 时代背景和地域背景下扬州地区住宅发展
6.2.1 传统聚居规划与住宅设计理念的现代运用
6.2.2 时代背景下扬州地区住宅发展
6.2.3 地域背景下扬州地区住宅发展
6.3 扬州地区住宅特色因子对城市发展及研究的作用
6.3.1 完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与定位
6.3.2 强化特色景观营造
6.3.3 提升城市竞争力、知名度、美誉度
6.3.4 促进文化传承和城市特色延续
6.3.5 扬州地区住宅特征的当代意义
6.4 扬州地区传统住宅近期发展趋向及其动因
6.4.1 旅游发展趋向
6.4.2 商业休闲化趋向
6.4.3 地产化趋向
6.4.4 扬州案例
6.5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扬州地区住宅的发展演变机制
7.1.1 地域住宅演变的历史机制
7.1.2 扬州地区地域特色的影响因素(地域机制)
7.1.3 扬州地区住宅发展的特征机制
7.2 结论及创新点
7.2.1 扬州地区住宅的发展脉络
7.2.2 扬州地区住宅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7.2.3 扬州地区住宅主要特征及嬗变规律
7.2.4 当代扬州地区住宅发展现状及趋向
7.3 研究的方向与不足
7.3.1 研究的方向
7.3.2 研究的不足
致谢
附录A 扬州大事记
附录B 名人、盐商与住宅
附录C 记述扬州园林与建筑的书籍、图
附录D 扬州会馆类建筑
附录E 实测扬泰地区住宅图
附录F 陈从周《扬州园林》实测园林及住宅
参考文献